一個月前,針對一個“為什么越爛的人越喜歡集體主義”的論調寫了一篇反駁文章,本以為這么長時間了沒有多少推薦量了,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這篇文章又“火”了起來,又有了不少人的評論和點贊。當然,評論仍然是分為兩派,大部分網友認為集體主義是促進人們凝聚力的有力保證,是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根本動力。但也不乏有一些人妖魔化集體主義,混淆集體和集體主義概念,把集體主義視為洪水猛獸,甚至把集體主義狹隘地理解為“大鍋飯”,認為提倡集體主義就是想偷懶、占便宜等等。這些人當中,有的把集體和集體主義混為一談,提到集體主義,他就把它說成了“大幫哄”等等。為此,本文想就“集體”和“集體主義”這兩個概念作一個簡單分析。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集體”的概念,筆者給它的定義:簡單地說,集體就是在一定范圍內按照一定的規則組成的群體。也就是在人類社會活動中的一種有組織的社會群體。這種群體一般都是為了某種需要而形成的組織形式。
集體這種形式它是伴隨人類產生而形成的組織群體。我們知道,人類在原始社會時期,因為人們生產力水平落后,沒有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于是人們就自發地形成了一定的集體組織,以應對各種野獸的進攻和解決獲取食物的問題。這就是人類最早出現集體形式。可以這樣說,人類集體組織的形成是與人類生存緊密聯系起來的。
即使人類生產力水平提高以后,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或者面對一些較大的自然風險,也往往采取集體的形式以增強戰勝自然的能力。比如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是以全家為一個集體單位,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動了上帝,上帝派人把兩座山背走了。
人類是這樣,自然界的一切動物也都如此。我們知道,自然界的動物世界,蜜蜂和螞蟻這兩種小生命,就是以集體方式生存的代表。它們是沒有個體單獨生存的。特別是蜜蜂,在它們的集體里面,不僅分工非常精細的,而且特別重視協調合作。螞蟻也是一樣,你平時看他們如果捕獲一根蚯蚓時,它們很快就主動地聚集起來,共同完成搬運工作。
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集體力量大。中國有句俗話,“一根竹竿容易彎,擰成的麻繩扯斷難”,這里說的就是集體的力量大。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人,說要完全脫離集體,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你即使天大的本事,總有需要集體力量的時候。完全靠個人主義想要辦成一件大事是絕對不可能的。
那種認為“越爛的人就越喜歡集體”這樣結論是經不住分析的。比如,上次文章提到的那個人,他說他“追求的是個人主義”,他認為“有集體就沒個體”,他又說“集體其實是蹂躪個體、摧殘個體、消滅個體人格的最好理由和借口”,這樣的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如果按他這種邏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就根本不會出現集體這種群體現象了。因為集體是對個體的蹂躪、摧殘,甚至消滅個體人格,集體成了互相傷害,互相摧殘的場所,誰又會參與群體之中呢?當然,在集體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圖小利,占便宜的現象,這就是因為這樣的人缺乏一種集體主義思想。并不是代表集體有錯。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什么是集體主義的問題。
什么是集體主義呢?集體主義有著一定的原則性。它是以人類發展進步為基本目標,是勞動人民世界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它是以團結協作,互利互惠為基本原則,它是集體活動中的一種美好境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講的是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為基本原則,它必須是符合整個社會、民族和國家這個大集體的根本利益。它既是一種思想理論,也是一種人類文明的精神,一種人類進步的整體意志。當然,如果是在一定范圍的小集體里的集體主義,主要就是要一種團結協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贏行為規范。如果存在占小便宜,圖小利,這就不是叫集體主義。
集體主義的表現,就是集體中的成員的一切言行都應該以集體利益為重,維護集體利益不受任何侵犯。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就是一切言行都要以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每時每刻都要維護社會、民族、國家或者一定社會團體的根本利益,勇于同一切破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言行進行不懈的斗爭。
集體主義中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原則上基本是一致的,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集中表現。當然,如果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讓位于集體利益,這是維護集體利益的基本原則。因為集體利益它體現的就是所有集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不能以個人利益損害集體共同利益。
所以,那種認為“越爛的人越喜歡集體主義”的論調是對集體主義妖魔化的理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其實,他這話剛好是說反了,應該說只是那些越爛的人越害怕集體主義。因為這種人沒有集體意識、集體思想,是與集體主義相沖突的,這樣的人在集體活動中必然會受到集體中其他的指責和批判,這樣的人在集體成員中是很不受歡迎的。
再說個人主義,前面提到的那個叫“聽鐘未眠客fy”的人,他說他“追求的是個人主義,絕對不會追求集體主義”。那么,什么是個人主義呢?
個人主義就是一切以個人利益為根本出發點,認為個人利益高于一切。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個人自由、個人利益,強調自我支配的政治、倫理學說和社會哲學。個人主義的實質就是一種從個人至上出發,以個人為中心來看待世界、看待社會和人際關系的世界觀。這種理論主張是:個人本身就是目的,社會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一切個人在道義上是平等的。
個人主義的涵義甚廣,作為一種價值體系,它主張一切價值都要以個人為中心,個人本身就是最高價值。作為一種對于政治、經濟、社會、宗教、倫理行為的總的態度,它包括高度評價個人自信、個人生活和對個人的尊重,反對權威和對個人的各種支配。這種個人主義的行為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成為超然物外的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避免總是會與社會、和其他人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除非一個人單獨生活在與世隔絕的桃外世界。
個人主義的政治主張,在政治哲學上,主張國家應該主要作為保護個人自由的工具,保護個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況下做出任何它想做的事情。個人主義最關心的是保護個人免受國家的侵犯。
個人主義強調個人進入社會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他自己利益,而無須考量社會的利益。這實際是很不現實的一種存在。
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不考慮與自身生存發展緊密聯系的外部因素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把自己置身于社會、群體之外的純個體,那么,社會必然會是一盤散沙。在人類社會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沒有集體形式的存在,最簡單的比如說公共場所,機關、部隊、學校、醫院、影劇院等等,都是以集體形式存在的。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根本就不存在絕對化的個人主義。
按照那個人的所謂“越爛的人越喜歡集體主義”的邏輯,這個社會就不會集體組織形式的存在了,那么,這樣社會、民族、國家必然是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就根本沒有凝聚力可言了。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是有不少的。
比如,當年的大清王朝,曾經是世界上經濟最富有的國家,然而,當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的人為洋人帶路,八國聯軍進攻圓門園時有人給洋人架梯子,洋人所到之處,不少人主動為洋人提供食品,像迎候貴客一樣招待洋人,這是為什么?就是沒有集體主義意識,最后導致大清王明滅亡。再如抗日戰爭時期,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出了300多萬的漢奸。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在那些人心目中根本就沒有集體主義,沒有國家、民族意識。再如,在戰場上,如果都是個人主義至上,那么這樣的部隊是肯定要吃敗仗的。按照那個人的邏輯,那些叛徒、漢奸、賣國賊才不是“爛人”,說明完全是一種荒謬邏輯。
我們講集體主義,就是說我們要有大局觀念,民族觀念和國家觀念,要以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或者一定范圍內的團體利益為重。集體主義是主張個人服從社會,個人利益服從團體、民族、國家利益的一種思想理論,是一種境界,一種精神。它的基本準則是一切言論和行動都要符合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并不是對立的,集體利益實際上就是集體成員中所有個人利益的總和。
集體主義強調的是每個人相互依存的哲學、政治、宗教、經濟或社會觀點。人類社會本身就是所有人組成的相互依存的社會群體,在這樣的社會群體里面,都包含著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成分,單個的個體是根本不可能單獨存在的。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個具體的集體之中,沒有超然物外的個體存在。
同時,也只有集體主義建設成為人們思想認識的主流意識,社會才有凝聚力,才能形成無堅不摧的巨大力量,戰勝一切困難,達到人們所希望的理想境界。前面說到,在自然界里,蜜蜂、螞蟻這樣的小生命,都知道集體的重要,都具有很強的集體意識,何況我們是人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個說要追求個人主義的人,真的是不可思議。總之,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需要集體的存在,要有集體的存在就必須要有集體主義的思想意識,集體主義是支撐集體發展壯大精神支柱。千萬不能混淆集體和集體主義二者的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