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鄧(小平、力群)是我很欽佩的老人,他們均堅持各自的看法和路線,但人畢竟是人,沒必要因為他們曾經身處高位而神話他們所作出的貢獻,有時候中間路線可能更能客觀看待問題。小平改開繁榮了經濟,但他沒解決由此衍生的公平問題、貧富分化問題;力群擔心放開市場造成的社會主義變色,但他沒有明確提出解決生產效率的問題。純粹從共產主義者的角度出發,不管他們的觀點是什么,無非都是為了黨為了國家,但因思慮難以超越時代的局限,今天的許多問題他們就難以顧及。
時至今日回頭反思,經濟是繁榮了,但貧富是分化了;蛋糕是做大了,但切法是迥異了。
小平對發展后的分配問題也曾有過擔心,93年他說過:“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但他更堅持:“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正是為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小平的想法無形中契合了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的收入分配倒U理論,庫茲涅茨認為經濟發展初期收入分配不平等隨經濟增長得以改善的趨勢,但這個理論已經被證實是絕對錯誤的,因為從近幾十年中外的數據可以輕易見到,資本只會越發集中,貧富分化只會日益懸殊。換句話講,有錢賺錢比白手起家簡單地多,而當大量的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里,他們本能地希望利用財富優勢避免競爭對手的出現以保障財富的傳承,從而攀附權力乃至攫取權力。
中國沒有經歷過西方國家在幾百年發展時所帶來的社會撕裂,現在改開三十余年,普通百姓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再憶社會主義理念,或許會更有一番感慨。
力群說過:“我們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的界限,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在事關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基本政策措施等重大原則問題上,看看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通俗的說法,就是問一問姓社姓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改革開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避免重大錯誤。”結合自身理解談談這句話大概就是:改革要改,但前提和首要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必須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那種不管不顧地往前盲沖,到頭來就是演變成資本主義。說句實話,力群當年的堅持難能可貴,到了他那個位置的人,全家調過槍頭融入社會洪流當大資本家不是難事。
其實金權已經在發揮他的能量了,不斷涌現的中國資本家在躁動,利用其所能動用的影響力貪婪地攫取社會財富、國有資產,資本家是沒有國籍的、沒有家庭出身的更沒有所謂的政治正確的,他們目標只有一個:大量的金錢—合法的金錢—認同金錢至上的政治保障—萬世傳承的金錢(很多人只看到權力世襲的危害,但往往卻忽視了更隱蔽的金權世襲的危害)。我其實不想舉例,但必須舉例,古今中外,如羅斯柴爾德、摩根、杜邦、塞利格曼、沃伯格等等西方壟斷金融資本以及“安邦”們,他們的發展軌跡,是何其相似?均是接近權力發跡,繼而使用金錢影響權力,最后攫取權力!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法國作家的書,內容有關資本論,名字不說了,各大網絡書店都暢銷的,作者對中國有個盼望,能利用社會主義,走出一條從未有過的新路子。最后,點個題吧,姓資姓社是問題,效率兼顧公平也是問題,只是希望諸位能客觀看待我國現存的問題,不要偏激,不要沖動,中國終歸有脊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