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夾雪《鄧力群是左是右》提出了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人格問題。一個人無論立場是什么,是左還是右,首先都要有人格有人品,這是做人的底線。我們常說以人格擔保,就是把人格問題擺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
百歲而終的鄧力群,現在說他“左”,是“左王”,而30年前,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力群卻被視為是“右”的代表,是“黨內高層最早推動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運動的意識形態旗手”。
從右到左的轉變,我也曾有過,我也曾看到在好多人身上發生過。那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個人自身的轉變,主動的轉變,認識上的覺醒。鄧的從右到左,也是這樣嗎?是他本人有什么變化嗎?
人去了,但有話在文章在,應不難辨別。雨夾雪比較了鄧力群寫于1975年的被稱作“走資派反文革宣言書”的《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和1991年的被稱作“保守派反改革綱領”的《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和防止和平演變》兩篇文章,驚奇地發現,兩者的主張沒有什么不同。
這就是說,鄧力群還是那個鄧力群,從他本人那一面來說,沒有什么變化。但又“為啥相同的思想卻得到了相反的評價?答案很簡單,不是鄧力群變了,而是某些人變了。”說他左也好,右也罷,那都是別人扣在他頭上的帽子貼在身上的標簽。
“其實和鄧力群相似的人還有不少,如陳云、丁玲等,前三十年被視作“右派” 、“右傾”的代表,后三十年被視作“極左”的代表。丁玲晚年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當年把我打成右派的人,就是今天罵我極左的。””
鄧力群究竟是“左”是“右”?這需要有個判斷的標準。“如果按照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標準,鄧力群的主張顯然不是“左”了,而是右了。”“鄧力群沒說過一句出格的話,只是強調要一手抓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一手抓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和平演變,總目標是發展經濟實現勞動者共同富裕,這也恰恰是官方文件的口徑。”
悖論也就在這里,怎么和官方文件一致就左了?就是“左王”了?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雨夾雪終于想通了,“這無非說明有些人說一套做一套,把官方文件甚至自己的講話看做“招牌”甚至“障礙”。因此一看鄧力群真的要求按官方文件和自己的講話辦就急了,于是便大罵“反改革” 、“左王”。”
一個人有自己的政治信仰有自己的一套學說理論,并能始終如一的堅守,這是什么?這就是人格,這就是人品,這就是操守!而不僅僅是學術。
可我們見慣了的,是墻頭草兩面人雙頭蛇,打著學術的旗號,出賣著自己的良知。這就是沒有人格,這就是沒有人品,這就是沒有操守!
“搖擺舞專家”“像今天仍在活躍的任志強、吳敬璉、陳小魯等人,文革時“左”得甚至讓中央文革都難以忍受,改革中又右的讓人瞠目結舌。”中青報曹林在遼寧日報公開信事件之后寫文章《大學老師講課不需要誰居高臨下教》攻擊遼寧日報,說“不要低估大學生的智商和判斷力,現在已經不是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全盤接受的年代了,大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有了質疑和批判的能力。”而在反對林治波擔任蘭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時曾寫《當新聞學院院長是需要資格的》一文,說:“剛走進大學的年輕人缺乏判斷力,思想上幾乎是一張白紙,價值觀和思想的可塑性很強,一院之長的影響非常大”,前后不過幾個月,曹中青就如此前后矛盾自扇耳光,不只是邏輯混亂問題,更是人格人品操守問題。
君子厚德,善有善報。青山肅立,萬木默哀。鄧力群是無愧于“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這一光榮稱號的,今后還有幾人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