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朝鮮戰爭的原解●
近幾年在網絡上出現了少數歪曲朝鮮戰爭的文章,由于說的很牽強,違背了當時的客觀條件,就猶如置身冬季講夏天的情景,置身夏天講嚴冬的故事。通篇內容很容易看出作者是被人授意,或是完全出于別有用心。
鑒于本人對朝鮮戰爭作過詳細而深入的研究,對當時的國際環境、歷史背景等也作過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想說幾句符合歷史真實的話。
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戰爭,都不是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的,朝鮮戰爭也同樣。毛澤東力排眾議,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之際,在物質資源和軍事資源都無法與頭號強國美國抗爭的情況下,決定出兵朝鮮,是完全迫于當時戰爭被迅速推進和演變的情勢,更是出于對國家安全和民族自尊心的考慮。戰爭即意味著傷亡,戰爭中出現的逃兵、變節、叛徒等現象在交戰雙方是最司空見慣的事情,連高級將領的叛逃也是常事。如果不能面對戰爭中的死亡,還是什么男人,更不用說軍事家。那是非??尚Φ脑挕?/p>
東北是中國的重工業區,也是中國唯一的賴以生存的重工業區。朝鮮的戰敗,美國必將在中朝邊界對東北構成強大的軍事威脅。由于金日成戰敗后將在中國東北形成流亡政府的既定事實,以及意識形態的對立(美國反共勢力由來已久),在中國爆發戰爭是十分可以預見的,誰都不能保證美國不會轟炸東北的邊境城市(實際已經轟炸丹東等城市)。戰爭一旦在國土爆發,中國又將面臨象當年抗日戰爭一樣,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中國都將處于極為不利的被動地位。毛澤東出于國家利益和安全考慮,對國際政治及戰爭走向作了高屋建瓴的考量:與其將來派重兵守護東北,日夜不能安寧,被動抗敵不如主動參戰!出兵朝鮮,既是毛澤東偉大的政治家自信的性格的表現,也有對軍事及國際政治的非同常人的視角。
戰爭不是以傷亡來論,而是以勝負來論的。蘇聯衛國戰爭和中國的抗日戰爭,傷亡的人數高達五千萬人,但是否贏得戰爭才是決定因素。毛澤東讓美國人被迫坐到談判桌上,讓幾百年來一直受西方列強欺侮和宰割的東亞弱國的中國(中國數百年的落后和貧困不是現代人所能想象的),從此揚眉吐氣,并震驚了全世界。
也正因為這場戰爭,中國才贏得了全世界!世界許多著名的歷史學家、政治家都予以毛澤東最無與倫比的評價,直至今日,世界許多國家的政要,包括美國國內的史學家和政客仍對毛澤東的朝鮮戰爭由衷欽佩。因此,朝鮮戰爭的勝利無論在政治、軍事等諸多領域的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對朝鮮戰爭的歪曲和否定,一定是被人授意或洗腦,要么是目光短淺的人在亮出自己的無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