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同主義
儒家,這里說的是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儒家,他的社會價值觀,用現代社會學語言描述,叫做儒家大同主義。這在《禮記。大同篇》有所描述。核心思想就是“公天下”。在幾千年的發展演化過程中逐漸演化,在民間形成“公天下,均貧富,等貴賤”為核心的社會理想訴求,成為歷代底層推翻剝削階級統治的最響亮的口號,這才是儒家在中華民族民間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儒家的綱常倫理、制度秩序,本身都是建立這個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上的,只有公天下均貧富等貴賤基礎上的綱常倫理,才是儒家的綱常倫理,才具備儒家忠君(領導人)愛國的合理性。后世的剝削階級本身建立起私有制剝削制度,已經根本違背了儒家的最基本的社會價值觀,卻保留了具體的綱常制度來為剝削階級服務,實際屬于打著儒家旗號反對儒家的偽儒!原始儒家的這種大同主義,與西方社會政治學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有著共通之處,唯一的區別,儒家認為,人們的思想決定社會的私有制還是公有制制度,與社會發展生產力水平無關。人心大公,任何生產力水平下都可以建設大同社會,比如游牧大同社會,農業大同社會,工業大同社會,信息大同社會。。。。反之,如果人心不古,私欲泛濫,就必然禮崩樂壞,建立起剝削制度。
儒家大同主義,以思想教育,教化人心恢復至善的本性為核心,引導社會逐漸建立由小康到中和到大同的理想社會,是中華傳統國學的核心內容。這個大同社會是公有制經濟,國家資源、企業歸全民所有,消滅私有剝削,免費的住房教育醫療,根據人口安排企業數量與崗位,消滅失業。政治上采用共和大同制,設立大同主義公有制憲法,設立憲法法院與憲法警察與軍隊,以維護大同憲法的絕對權威,避免官僚利用職權違背憲法搞私有化損公肥私。憲法法院根據國民舉報和投訴,可以對任何級別的官僚進行違憲的偵查審判和處罰,特別情況下可東用憲法部隊,以維護憲法權威!國家管理最高權力核心的君(總統),采用全民選舉的禪讓制(古代社會信息落后,難以實行,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全民選舉的禪讓制可行),設立國民議會作為最高立法機關,增補憲法,以及制定修改憲法之下的各項法律法規。大同主義公有制憲法,只許增補,不需修改,每增補一個字都必須經過全民公決,以維護憲法的權威。政治上采用大同主義憲法之下的多黨制度,互相監督制約,競選執政。各個政黨必須以遵守大同主義公有制憲法為基礎,禁止任何反對公有制的政黨存在。軍隊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與領土完整,不涉及政治政黨斗爭。這是根據時代變化而演化的當代儒家大同主義的社會理想模式,僅供研討
《禮記·大同與小康》 與階級斗爭、帝王制思考
下面這一段,這篇是從【禮記】第九篇【禮運】節選出來的,代表了儒家的價值觀與社會理想。
原文:
"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惡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身體,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共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譯文】 從前孔子參加魯國的歲末大祭祀,并且擔任助祭。祭祀完畢,走到宮門外兩邊的望樓上參觀,非常感慨地嘆息起來。孔子的嘆息,大概是為了魯國而慨嘆。弟子言偃陪侍在旁,問孔子說:「先生為什么嘆氣呢?」孔子說:「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賢君當政的時代,我沒能趕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況。」 「當大道得以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社會上進選賢能做事,講求信義,教人團結和睦。所以每個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單愛護自己的子女,還使社會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壯年人能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長起來。使鰥夫、寡婦、孤兒、沒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殘廢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顧。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適當的工作,女子都有歸宿的家庭。人們不讓財貨資源白白浪費于地上,于是努力開發,然而不必據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既然這樣的話,社會上就再不
會有陰謀詭計的使用,也不會有搶劫、偷竊和作亂的事發生了。因此,人們也不用關上門來彼此防范。這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無法行,天下成為一家一姓的天下。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愛護自己的子女,生產財貨和付出勞力,都只為了自己而已。在上位的將爵位傳給自己子弟,成為固定的制度。又各自筑起內外城郭、挖掘壕溝,來保衛一己的領土。并且按照禮義來定出法度,去確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親,令夫妻和諧相處。由此而設立各種制度,劃定田里強界;以此推許勇敢和聰明的人,獎勵為自己效力的人。這樣一來,一切陰謀詭計就產生了,而戰爭也就由此而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這六位賢君,沒有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地運用禮制治國的。他們以此來確立行事的是非標準,養成百姓誠實守信的風氣,又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過錯所在,標榜仁愛,講求互相推讓,使老百姓能有法規可去遵從。如果有人不按照這樣做的話。即使是有權有勢的,也會被罷免,而民眾都會視之為禍根。這就叫做『小康』世界。」
思考:
儒家文化大同思想,與西方文化精華的共產主義,實際是一個理想目標:大道行世,天下為公。共產主義從生產資料所有制上闡述了大同思想的經濟基礎,儒家從社會制度上描述了大同思想的公有社會狀態現象。西方共產主義理論的階級斗爭則屬于實現大同社會理想的理論技術,同樣在東方儒家易道理論中可以得到共鳴。由于私有制向公有制轉換,是要消除私有制下存在的對立統一于社會的兩個階級,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這樣才能化二為一實現大同。這也是儒家易道理論中,由太極向無極大同之道轉化的理論技術。太極是陰陽對立統一的整體,要達到無極,就必須進行化陰增陽的鍛煉(斗爭),逐漸達到純陽,這個純陽“一”的狀態,再化一歸道達到無極。這個一就基本屬于大同了。大同社會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因為天下為公,沒有了剝削,消除了階級的二元對立,社會秩序穩定。只要生產資料私有制存在,社會就必然存在對立的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雖然此對立階級統一與社會整體,但期間斗爭與妥協會貫穿始終,要實現平等公有的大同社會,就必須消滅掉剝削,這就是去陰增陽達到純陽的易道過程,這就是階級斗爭理論的易道理論基礎,完全符合傳統儒家易道理論。,沒有這個去陰增陽的斗爭,也就不會有陰陽平衡的小康社會,不會有中道為主陽陰調順的中庸中和,更不會有純陽的大同。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多久,這與社會成員的私欲大小,理論認識程度有關,東方文化認為這與生產力水平無關,是需要圣人教化主導實現,在任何生產力水平下,都可以實現大同理想,僅僅是不同生產力水平下的不同文明層次的大同社會而已。比如狩獵文明大同社會,農業文明大同社會,工業文明大同社會。。。。乃至信息網絡文明大同社會。。。。。
儒家非常重視圣人圣君的教化主導作用,把君列為天地君親師五尊之核心中位,忠君作為儒家最重要的禮儀綱常始終處于核心位置!這是儒家從早已湮滅的上古高科技時代對宇宙星系和人體的結構功能科學的歷史記憶傳承下來的重要的學術思想,一個星系一個宇宙一個人體,總要有一個核心出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國家社會群體也是這樣,這是普遍的宇宙規律,只有強大的核心統領下,人體與國家才可能健康強大!君權至上是符合宇宙自然規律的!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也是以君權為核心的社會制度模式,只是這個君權在大同社會人類道德思想水平很高,私心的極少,采用禪讓制。而隨著私心的增加大同社會轉為中和中庸社會,進而轉入小康社會乃至大爭的霸道社會,后世君權就采用了世襲制,以天下之公托付一家之私,確定此一家對天下太百姓國家的責任感!雖然君主帝王制也難以避免出現昏君暴君,但這卻是最不壞的制度,能夠成功解決國家權力核心的責任感問題,而西方那種選舉制度,權力核心幾年一換,是無法真正解決責任感問題的,必然會考慮到個人與家族的利益,對國家的責任感就會打折扣,甚至會出現賣國的可能。而君主帝王是永遠不會不可能賣國的,因為那國家與他的家族已經合為一體,這是在人類私心主導以后最好的制度,古代中外圣賢都是這樣設計的社會模式!
帝王制并不排斥民主,民主與集權并不矛盾,隨著科技信息的發達,可以采用民主選舉的模式產生類似帝王的國家權力核心,但需要賦予帝王決策權,組閣權,并以民主監督。實際上憲政制度下的總統制,是更接近儒家的現代化應用的。只是這種民主選舉,必須是建立在經濟平等基礎上,否則選舉就會被資本利益集團利用自己的媒體與資源所掌控,失去民主實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