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閱《報刊文摘》,被頭版的一篇小標題新聞吸引——《韓媒:中國首次連續3個月斷供朝鮮石油》。其大意:
據韓聯社4月24日報道,中國在2014年頭三個月內沒有向朝鮮出口原油。盡管之前中國在2013年2月、6月和7月的三個月里未向朝鮮運送石油,不過這次,中國似乎第一次連續三個月停止向朝鮮出口原油。
報道援引韓國駐北京大使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的話說:“據我所知,這是中國第一次連續三個月沒有向朝鮮出口原油,這將會影響朝鮮經濟。”
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這份報告稱,2014年1月至3月期間中朝貿易總額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2.83%,至12.7億美元。
這是否為謠言?
不像。如是謠言,《參考消息》和《報刊文摘》這兩家大報為何不加辟謠反而轉載?
為何斷供?不大可能是朝方主動斷買,較大的可能是,中方仿俄羅斯對付烏克蘭的故智,對朝打經濟牌。
是啊,地緣政治,博弈美國霸權,俄羅斯在與烏克蘭包括與歐盟的周旋中,天然氣是一張核武式的大牌。這張牌,普京用的得心應手。
不過,思索稍微深入一點,不同了。
不光不同,而且大異其趣。
俄羅斯是在反霸、捍衛國家主權民族獨立與遏制分裂勢力的博弈中,使用這張牌。矛頭所向,是咄咄逼人的美國與北約的侵略勢力。是抑制烏克蘭向右轉,助其擺脫霸權分裂勢力,堅持民族獨立。
恰恰相反,中國這張牌,是順應美國霸權勢力,制裁反抗霸權堅持民族獨立的朝鮮,迫其就范。而美國顛覆朝鮮,目標實際上是中國,清除障礙以便更好地將其肢解。
朝鮮在地緣上是中國的屏障——這一點倒與烏克蘭之于俄羅斯相似——在政治上,還是中國的唯一盟國。幫助對手制裁自己的盟國,無異于斷自己左右臂,三歲孩子都能判斷的是非,廟堂精英何為乎其然也?
是核試驗的問題嗎?
是現象,不是本質。同樣核試,以色列呢?
與民主話題一樣,美國想整人,隨心所欲都能找到話把。不敢使用否決權,反而“信守不平等條約”,這理由擺不上臺面。
是朝鮮堅持“專制”,不搞轉型接軌、融入世界嗎?
倒是有點道理,不過思維很不高明。
朝鮮一旦轉型接軌,至少也會變成一個新的越南。
南海、東海,不都是美國人挑起來的嗎?
釣魚島、南沙,頭疼和害怕的不就是美國嗎?
對于在美國霸權面前連大話都不敢說的鄰國,一旦轉型,倚美自重,挑事生事,那么,這不太盡如人意的屏障,就完完全全變成加入北約的烏克蘭了。
烏克蘭事變,本來是美國北約生事,想不到普京一棋回天,扭轉“歷史終結”以來的世界格局,過去是美國人想整誰就整誰,這次他們自己要嘗嘗“民主”“人權”的甜頭了。有膽有識,英雄,了不起!
對于反霸和民族振興,這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如果看成可以輕松一下的良機:美國人聲明“適用安保條約”之后,又宣稱“不持態度”了,臉色好多了,謝天謝地。那么,烏克蘭式的結局,沒有十萬八千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