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奧巴馬宣布重返亞洲以后,數年來無所作為,跨太平洋聯盟茍延殘喘;本周,他突然精神一震,讓歐洲的老朋友們大為驚訝。奧巴馬首度作為美國總統訪問布魯塞爾,高呼“牢不可破的盟友”應團結一致,防范俄羅斯“踐踏鄰國”。
奧巴馬大談自由,大談美歐共同對抗獨裁與“殘暴勢力”的“理念斗爭”——在歐洲看來,這是屬于20世紀的老調子。奧巴馬否認現在正上演“另一場冷戰”,俄羅斯總統普京代表不了任何“全球性意識形態”——這話還不算離譜。
他不失時機地強調《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即成員國一旦遭受攻擊,其他成員國將做出軍事反應。這十分重要,尤其對于波羅的海國家而言。北約的軍事承諾還有另外一條,用于制定“緊急預案”保護中歐和東歐的成員國。迄今為止,這些預案的實際作用遠遠不夠。總而言之,對俄羅斯的制裁,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力量東移,西方的這些動作向普京明確發出信號:他們不會改變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的現狀,但不允許得寸進尺。
奧巴馬在布魯塞爾繼續推行西方價值觀
有信號總比沒信號好。然而,俄羅斯總統在以下各方面占盡便宜:美國戰事頻擾、軍費驟降;美國先畫出一條紅線,然后紅線居然變綠了;歐盟分歧嚴重;北約與其說是21世紀機構,不如說是活在空洞的歷史記憶中。奧巴馬現在的工作是亡羊補牢。
不過,他在布魯塞爾被視為訪歐之行焦點、企圖用言語代替實際行動的演講,大體上是一次糟糕的表演。奧巴馬擺出一大堆空洞的靈丹妙藥,試圖向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和錢袋子)灌輸西方社會自由市場的價值觀。
問題不是說那些價值觀不對。美國和歐盟仍然對全世界的窮人和受壓迫群體具有吸引力。問題也不是說伊拉克戰爭(及其傷亡人數)比克里米亞爭端更加具有正當性。問題是,奧巴馬做人要更加誠實些。
他所稱頌的西方民主國家事實上并未踐行自己的價值觀,其光環逐漸褪去顏色,而世界上的獨裁者,包括赤膊上陣的普京在內,間接地從中受益。
不單是歐洲失業率大增(今年歐洲議會選舉可能誕生一波反對移民的右翼政黨)。不單是(暫時穩住的)歐元危機和歐洲貨幣如何整合的老問題。不單是外界對自以為是的歐盟已經失去信心,認為它過于官僚、不夠民主。不單是歐洲和美國的收入不平等狀況愈加嚴重,中產階級沒落,金錢侵蝕了民主國家內部的公正原則與選舉程序。不單是兩極分化的美國民主政體陷入僵局,共和黨采用“焦土政策”阻撓政府,不惜讓政府去年陷入停擺;一個CEO工作幾個星期便可獲得8千萬美元,而大多數美國人的收入停滯不前。不單是美國國安局被曝監聽和竊取數據。不單是年輕人失去了夢想的欲望。
上述全部問題統統加起來,才是他們所面對的現實。西方社會除非能夠擺脫陳見、消除劣勢、重新發現奧巴馬所謂的“一切男人、女人、造物皆平等的簡單道理”,否則,他們將很難贏得他所謂的“理念斗爭”。
與其花費心思堆砌辭藻,他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振興自己任內長期忽視的歐洲盟友關系;美國和歐洲的民主國家如何揚長避短,憑借開放社會的高尚品質實現復興。
“此刻不宜夸夸其談”奧巴馬吟誦道,“烏克蘭局勢和許多國際危機一樣,無法輕易解決,單憑武力無濟于事。”
誠哉斯言。但此刻亦非嘮叨民主、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法治等西方基本價值觀之機。更何況,如今西方社會民主不暢、自由不靈、市場不公、法治不仁之現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