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權不殤思
壓在心中的石頭,橫在命運中的坎兒,留在記憶中的噩夢,永遠滴血的傷口……這些,被世人稱為晦氣和厄運的事兒,誰遭遇了誰倒霉,誰攤上了誰痛苦。一個人如此,一個家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亦如此。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就是壓在中國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就是橫亙在中國命運之途的一道大坎兒,就是留在中華民族記憶中的一個噩夢,就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永遠滴血的傷口。
今年,又逢甲午。中國,又被觸痛。為了痛定思痛,為了噩夢不再攪碎好夢;為了坎兒不致成為跨不過去的鴻溝;為了傷口不再被戳,為了流淚的人不再流血,為了流血的人不再流淚———
從今天起,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與《參考消息》聯合推出“軍事名家的甲午殤思”大型專題報道,將連續刊發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肖裕聲、羅援、彭光謙、孟祥青等一批軍事研究領域名家大腕關于甲午戰爭的研究成果、心血文章。同時,新華網、新華社新媒體中心、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及其手機電視臺等也將同步展開集成報道。
軍事名家將以中國軍人的家國情懷、當代學者的文化良知,走進歷史深處,回應現實關切,傾聽未來呼喚。既警示國人,也告誡他人。既呵護亞洲,也關愛世界。
相信這組極有含金量的政論性文章,既能夠激起我們勿忘國恥、矢志強國的奔騰熱血,也能引發我們理性判斷、對癥下藥的冷靜思考;既能幫助我們梳理歷史思緒,也能幫助我們增強時代擔當。
“雖有其心,難有其力。”是尷尬。
“雖有其力,難有其心。”是悲哀。
走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人民,反思反省,應有其心;抗恥拒辱,當有其力。
馬年春節,在拜年的海量短信中,有這樣一條特別提神提氣:
甲午重觸中國痛,
天馬揚我漢唐風。
誰敢興風作惡浪,
叫他贖罪到祖宗。
一位將軍和詩一首表達心志:
回首甲午心惟痛,
放眼新春夢漢風。
何懼鬼魅再作孽,
策馬待命箭在弓。
這樣的文字讓人讀之熱血沸騰。忘記意味著背叛,冷漠無異自棄。歲逢甲午,狼煙猶在。
我們無權不殤思!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劉聲東、《參考消息》報社總編輯張鐵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