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已經經歷了毛澤東的1.0版:鼓勵晚婚晚育、提倡生兩個孩子好、間隔至少是5年;鄧小平的計劃生育2.0版:獨生子女政策寫入基本國策;現在如果中國人民的主糧是吃轉基因食物的話,那么恭喜中國有了計劃生育的3.0版:斷子絕孫為期不遠。
轉基因對人類生命延續和繁衍的影響,我們就不得不提俄羅斯在2005年的實驗,伊麗娜?葉爾馬科娃博士轉基因實驗及實驗數據:在實驗小白鼠交配前兩周以及在它懷孕期間,喂食經過遺傳基因改良的大豆(轉基因大豆)。實驗結果是一半以上的小白鼠剛出生后不久就很快死亡(三周內)、幸存的40%生長發育也非常遲緩、它們的身體都比那些沒有喂食天然大豆的小白鼠所生下來的幼崽小、同時發現喂食含有基因食品的母鼠和幼鼠攻擊性增加、焦慮癥狀增高、而且有些母鼠不再有母性本能。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從伊麗娜?葉爾馬科娃博士轉基因實驗里得到了什么體會和感想?如果把人和實驗小白鼠可以進行類比:那么經過轉基因食物熏陶的中國丈夫和妻子,經過辛辛苦苦的耕耘播種、十月懷胎,結果是她們的成功率只有40%,也就是說幾乎在做無用功。不過如果是從事色情行業,那么根本就不用擔心會有懷孕之類的麻煩了,當然那些生產避孕藥、避孕器材等的工廠也要關門大吉了。還有我們養兒的負擔也可大幅減少了,因為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小號的,象衣服、奶粉、......的負擔都可以大為減輕了。還有世界各國對中國人的感觀也大為改變,中國人都變得神經質起來了,據說神經質的人搞藝術比較有優勢,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畫家鋼琴家作曲家大文豪,像中國的朗朗李云迪、......。還有每天只知道象斗雞一樣,不過也蠻過癮的,沒有事情可以免費的看看斗雞之類了?當然最大的好處是發育緩慢意味著中國人的生命更加長壽,我好像記得動物的發育期與生命有個倍數關系。至于母鼠不再有母性,看來可以解決一個哲學問題——一分為二,現在應該提倡一分為三了,人有雄性、雌性和中性。至于基因突變,患癌癥的機會提高,我想隨著科學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攻克癌癥為期不遠、我信心滿滿。另外生命成本提高了,不就是人活的更有價值了嗎? 我不知道我的類比有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真的,難道我們能夠無動于衷嗎?我們難道不能防患于未然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