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12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脆弱的福利體系
我在日常采訪中感到,中國針對農民的福利服務與其經濟和軍事上的強大形成巨大反差,體現出脆弱的一面。
中國農民每年可享受的政府醫療保險為309元,是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約250元)和本人支付費用的總和。60歲以上的農民每人每月至少可享受55元政府養老金,地方政府也會根據農民個人繳納部分發放補助,因此有些地方的農民每月可享受100元政府養老金。
但是,中央政府向農民發放的養老金自2009年之后一直沒有增加,這與新中國成立后長期享受公費醫療的公務員形成鮮明對照。
政府于2000年后實施面向農民的醫療保險和養老金制度,但由于制度內容欠完善,福利政策并未發揮其作為“安全網絡”的功能。四川省自貢市某村村民王維新(音)5歲的長子王子豪(音)患了視網膜癌,接受手術后在北京治療10個月,由于沒有后續治療費,今年1月被迫中止治療。
在中國,農民的公共醫療保險約8成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負擔,剩余部分由個人繳納。王維新一家當時每人每年繳納50元保險,因此兒子的治療費大部分由保險支付。但是去年當地政府負責人告訴他,地方財政狀況嚴峻,他必須承擔更多醫療費。
中國各地醫療費的個人負擔比例不一,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額設定為地方平均年收入的8倍(最低6萬元)。這與北京上海等城市比起來差得很遠。
社會保險制度對于地方農民也非常不利。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如果農民在戶籍所在地以外的大城市就醫,個人負擔比例要翻數番。因此內陸農民到大城市看病不太可能。
中國農村人口去年約為6.4億,約占總人口一半。今后,每年將有數百萬人加入享受養老金的行列。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醫療費將不斷增加,政府財政承受的潛在壓力可想而知。這也是政府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理由。(作者石田耕一郎,豐豆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