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中國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勝利的整體目標,就是建立一個能夠在國際上傲視群雄、與狼共舞的強國。強國是國民素質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信息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知識現代化、制度現代化、管理現代化、城鎮現代化、國防現代化,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民族主體性和國際競爭力的國家。上述十大現代化是強國的硬件,民族凝聚力是強國的軟件,現代化+民族凝聚力—民族主體性—國際競爭力是強國從內到外、層層遞進的功能展示。沒有平等、正義、自由、民主、人民幸福,就沒有民族凝聚力;沒有民族凝聚力,就沒有民族主體性;沒有民族凝聚力與民族主體性,就沒有國際競爭力。國際競爭力是強國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強國的國際競爭力,不是向國外傾銷低附加值產品的能力,不是和大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能力,不是和強國建立“誰也離不開誰”的“婚姻關系”的能力,而是不依附任何強國獨立自主走自己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國際舞臺上舉止優雅長袖善舞風度翩翩擁有舉足輕重話語權的能力,在和任何強國交往中擁有主動權、在國際政治經濟走向中擁有主導權的能力,為維護國際公平秩序維持國際關系平衡敢于和任何強國叫板的能力,使本民族文化引領世界文化發展潮流在國際上得到尊重的能力,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尊嚴、本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能力,維護國家經濟、政治、科學技術信息安全的能力。GDP總量只是大國的指標之一,不是大國的核心指標,更不是大國的目標。大國只是強國的有利條件,不是強國的必要條件,更不是強國的充分條件。如果既是大國又是強國,就是超級大國。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多,作為大國是不爭的客觀事實;我們中國的強國夢就是超級大國夢。說我們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無異于說我們中國永遠不做強國,將“韜光養晦”進行到底,這只能造成人心渙散、民族凝聚力降低。強國,既是國家發展的目標,也是國家發展的模式。中國的強國發展模式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就是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統一的模式,就是在經過計劃體制確立中國國家民族主體性、建成中國初步工業化體系的基礎上再通過改革開放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社會主義建成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模式。中國的強國發展模式是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體、邏輯和歷史、理想和現實的統一??茖W社會主義一般原則通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體現出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包括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兩個階段;在中國一窮二白、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主體性幾乎喪失殆盡的基礎上建成獨立完整的國家并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必須經過計劃經濟這個階段才能確立中國國家獨立自主、主權領土完整的民族主體性、建成中國初步工業化體系與形成國家有效的宏觀調控能力,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必備的前提。建國30年的計劃經濟是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的政治經濟前提,是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包括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大階段,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也經過先經濟體制改革后政治體制改革兩大步驟。沒有經濟體制改革,沒有人的主體性的解放與高揚,沒有民間創業潮形成的經濟活力,政治體制改革沒有主體基礎。在充滿活力的微觀經濟機制已經成型時,如果政治體制改革不能同經濟體制改革相配套,使政治體制成為民主與法制相統一、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相對稱的、政府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宏觀調控的制度保障,經濟自由化的結果只能是腐敗盛行、世風日下、人的道德素質降低、數字泡沫經濟與兩極分化,造成人心渙散、民族凝聚力降低。中國的強國發展模式是對稱的、時空層次相統一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辨證發展過程,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發展而是以中國為主體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不是西方經濟的增長邏輯而是五度空間相互轉化的邏輯。知識經濟與經濟全球化是中國經濟后來居上成為強國的契機,跟在西方國家后面爬行永遠只能是弱國而不可能成為強國。
來源:陳世清個人網站http://www.mea.com.cn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