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寬容”
筆者在去年曾寫過《也談“寬容”》一文。當前,面對整天叫喊寬容的人們,決定《再談“寬容”》,以正視聽。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句中的“他”指誰?是指“損著別人的牙眼”的人,還是“主張寬容的人”?
一般的理解是前者。即“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的人接近,免得吃虧。但有一個矛盾點——分明是不讓“主張寬容的人”寬容,不能自圓其說。
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說:當遇到“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的人時,不能和“主張寬容的人”接近。——如此說來,有時候對“主張寬容的人”也不能寬容,因為他們放縱惡人,會對好人造成傷害。
最近從網上查到一份資料,題目是《怎樣做到寬容和體諒別人?》,里邊對寬容做了充分論述,使人不得不相信寬容是相當高的美德。如:
“寬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爾普斯);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等等。
屠格涅夫說:“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作者總結了如下8條:
1.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
2. 寬容就是忘卻。
3.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
4. 寬容就是瀟灑。
5.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
6.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
7. 寬容就是忍耐。
8. 寬容也需要技巧。
——仿佛畫了一個圓,以“自我”為中心,而半徑卻不明確,似乎是無窮大。
又有模棱兩可的觀點——“寬容要么對人有益,要么對人有害”(伯克);“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么的藝術”(威廉·詹姆斯)
而國產的格言是:
“嚴是愛,松是害,不聞不問要變壞”;
“欲成方圓,規矩必嚴”;
“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雨果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仿佛與國產格言貼近。
我想起了一個陳年故事:舊時代一個頑皮少年在村外玩耍,見有一輛馬車從村邊路過。他馬上爬到路邊一棵歪脖樹上搞惡作劇,朝車上的人撒尿。車上坐的是一位商人,懂得“和氣生財”,也會下套算計人。不但不惱,卻喜形于色地說:“小朋友真乖,快下來給你糖吃。”那孩子就從樹上下來,真得了幾塊糖。由于吃到了甜頭,幾天后,又有一輛馬車路過,那孩子便照方抓藥。想不到,車上坐的是一位軍人,怎能受辱,一鞭子把那孩子從樹上抽下來,打個半死。——這故事是否說明“小人愛人以姑息”?——看似寬容,實則陷害。如果那位商人能出于愛心,及時對那個頑童進行教育,使他能改惡從善,就不至于遭受皮肉之苦吧。
竊以為,寬容是一種美德,決不反對寬容。但是,應該弄清寬容什么?這樣寬容?除上述格言之外,還有“養虎遺患”、“放虎歸山”等成語,還有《東郭先生和狼》、《農夫和蛇》等寓言故事。對殺人惡魔、作惡多端者、竊國大盜、漢奸賣國賊能寬容么?
整天叫嚷寬容的人,他們到底要寬容什么?對于禍國殃民者,他們是不是太“寬容”了?如果是讓人寬容改革的失誤,他們為什么不寬容毛澤東?顯然,凡是對他們不利的,他們決不寬容。毛主席堅決主張殺掉劉青山、張子善是不寬容么?
我深信,毛主席指出的光明大道,走起來卻無比艱難;究其原因,是因為某些人不寬容。
(余罘 2012年2月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