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類社會成員劃分出階級、階層,是一種社會學的方法,由來已久。
筆者認為,中國社會可劃分出以下九個階級的狀態:1、青年階級,2、資本階級,3、知本階級,4、工人階級,5、農民階級, 6、商業階級,7、政權階級,8、國資階級,9、老年階級。各階級由若干階層組成。
第一章 青年階級及階層
一、青年階級依據
青年階級是指年齡在16歲至27歲青年人群所組成。因此,年齡是青年階級主要劃分的依據。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社會中,青年大多數人是高中、中專、大學在校生。但在一些社會行業中,青年階級則是主力軍,比如體育、文藝等行業,是青年人創造輝煌業績的天地。
我們劃定青年階級的理論基礎是,青年階級是處在學業、就業、婚姻等人生道路選擇的激烈競爭的人群,也是個人由家庭走向社會并給社會帶來競爭的人群。同時,青年階級教育、就業和婚姻的狀況,反映著國家經濟狀態和社會道德的精神風貌。
青年階級是繼承和發展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的生力軍。
二、青年階級的階層劃分
青年階級的階層劃分,主要以接受教育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增長程度為依據,同時參考家庭出身和就業狀況。
1、高中中專學業階層。我國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畢業生面臨人生道路第一次選擇。每一個青年學生要根據自己學習能力即智能思維差異做出選擇,是讀高中,還是讀專業學校,或者選擇待業等。完成在校三年學習訓練的任務。高中或中專畢業生面臨人生道路第二次選擇。有的要選擇就讀那個大學和專業,有的要選擇就業或待業。選擇就是競爭。
2、大學高職學業階層。據教育部統計,我國2010年底,在校普通本科、專科學生21.446.570人。這是相當一個中等國家人口的數量,它對于任何一國政府都是沉重的負擔和就業所面臨的挑戰。青年學業階層是進入知本階級的生力軍。
3、研究生階層。據教育部統計,我國2010年底,在校碩士研究生1.158.623人,在校博士生246.319人。青年階級研究生階層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群體。這個青年階層是進入知本階級主要的主力軍。
4、特技階層。根據《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可以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青年特技階層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黃金階層。她們創造人生奇跡都發生在27歲之前。中國體育大國強國是由這個青年階層實現的。當然,這與國力強盛有密切聯系。她們有的人實現了由牧童到白馬王子的轉變,有的完成了從草根階層到百萬或千萬富翁的轉換。雖然,她們當中更多的人當了陪練。但并不影響青年特技階層的事實。因為她們是整個體育產業和演藝業的主力軍。青年特技階層給世界帶來了競爭的無限活力。
5、“富二代”階層。所謂“富二代”就是依靠父母或祖父母擁有的財富而享有巨額財物的青年人。這里,應以一個青年人享有直接支配她們的前輩給予200萬元以上財物的界限。現階段,這個階層顯著特點是高中階段自費出國留學。她們作為青年階層,可以在下列家庭中產生:大資本階層和中等資本階層,知本階級高等階層,商業階級的金融巨頭階層和商業巨頭階層,國資階級高等階層。政權階級在理論上不能產生出“富二代”階層成員,但實際上由于不可預測的原因并沒有排除。隨著社會發展,富二代階層的隊伍將逐漸擴大,但仍是青年階級中的少數人,她們不存在失業問題。由于財產繼承法律,她們中的少數人將是資本階級、金融巨頭和商業巨頭的生力軍。
6、待業階層。根據《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也就是說,初中畢業生不讀高中的,高中畢業不讀大學的,大學畢業不讀研究生的,碩士畢業不讀博士的青年人,全都進入了社會就業隊伍。她們都可能成為待業青年。所以青年階級中有個待業階層。就業與待業是青年人生的重大轉折之一,就業就有了自食其力崗位,就有了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場所。任何政府都將在許多政策層面上,注重關注青年階級的就業壓力。
第二章 資本階級及階層
一、中國社會私營資本概況
在中國,資本家階級已經是不爭的社會經濟狀態的事實。2000年全國工商聯公布的數據,非公經濟占我國GDP的55%左右。2011年3月的“兩會”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王文彪公布,2010年非公經濟占我國GDP的比例已經提升至60%。(也有的機構認為,在GDP百分比中,民營私有和外商投資企業約占70﹪。)“十一五”期間,我國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國經濟增長速度,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已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50%。據統計,在40個工業部門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部門中的比例已經超過50%,在部分行業已經超過70%,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體。
根據2011年4月,招商銀行聯合貝恩資本發布了《2011私人財富報告》稱,中國擁有千萬凈值資產者們,共持有可投資資產15萬億元。這說明私有資本經濟在中國社會經濟成分中處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表明,私有資本的擁有者們已經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階級存在于現實生活中。
二、資本階級的階層劃分
我們把擁有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資產從事工業、建筑業的人群稱之為資本階級。由于資本階級人群中各人擁有的資本數量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有必要將資本階級劃出三個階層。對于擁有注冊資本100萬元及以下加工工業者劃歸商業雇主階層。
1、大資本階層。《2010胡潤財富報告》發布信息稱,按照估算,中國目前有5.5萬名億萬富豪。這部分人算是大資本階級。根據胡潤研究院在今年9月7日發布《2011海南清水灣胡潤百富榜》顯示,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以700億身家登頂,首次成為“2011年中國首富”。娃哈哈的宗慶后及其家族今年以財富680億元退居第二,百度的李彥宏以財富560億元首次進入前三名。
2011年中國女富豪首富吳亞軍家族財富420億。全球28位擁有10億美金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有18位來自中國,占三分之二;而且排名前兩位的也都是內地人。
中國富豪人數繼續快速擴大。百億富豪達到127位,比去年增加三成,比前年翻了近一倍;十億美金富豪達到271位,比去年增加四成多,比前年翻了一倍多。
大資本階層以億元以上凈資產的始點。她們是實體產業資本家,其中包括在上市公司擁有億元以上股份的投資者。
2、中等資本階層。2011年4月,招商銀行聯合貝恩資本發布了《2011私人財富報告》其中提到:2010年中國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群(簡稱高凈值人群)數量達50萬人。我們將這部分人劃定中等資本階級。
3、小資本階層。對于擁有注冊資本100萬元至1000萬元,從事工業、建筑業等生產的業主,其中包括股票投資者。這部分人算是小資本階級。
4、資本階級成員概念。由于財產繼承法規定,資本階級成員人數要大于資本家人數。上述大、中資本者約55.5萬人,小資本階級人數未見媒體報道數據。筆者認為小資本階層人數是大中資本階層總人數2至3倍,即有125萬人左右。這樣,資本家總人數約有200萬人。但是,由于財產繼承法規定第一和第二順序繼承人,即配偶、子女和父母等。所以資本階級人數還須乘5。這樣,中國屬于資本階級范圍的人數約有800至1000萬人。在人數上看,資本階級僅多于國資階級。但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資本階級政治地位的狀態
以上私營經濟所占國民經濟產值的比重足以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的性質特征。一個人社會經濟的實力,最終總是要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得到應有的表現。現代社會政治經濟運行的法則,已經是比較自覺地遵循著隱蔽的“等價交換”規律。因此,在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根據資本家擁有資產多少來分配享有政治資源。換言之,大、中、小資本家(包括金融巨頭階層和商業巨頭階層)分別處在社會政治地位的上、中、下階層中。我國的鄉、縣、市、省、中央分別設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因此,資本階級代表人物就分別擔任了各級人大常委會或政協委員的職務。還有少數小資本家擔任了中國共產黨基層支部書記的情形。
此外,中國共產黨并不排除上述資本擁有者加入共產黨的基層組織活動。已有個別資本家成為中共黨全國代表。
第三章 知本階級及階層
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向信息時代的過渡。其代表性象征為“計算機”,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是創造和開發知識。信息社會與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以體能和機械能為主,而是經智能為主。人們普遍接受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智能與科學技術都表現為“知識”的形態。1969年加爾布雷斯提出知識資本的概念及構成知識資本的概念,他認為知識資本不是一種固定的資本形式,而是一種動態資本。
把知識作為資本進行投資就是知識資本投資。知識資本及知識資本投資在諸多方面與以往一切資本形式及其投資都不相同,從而也決定了知識資本作為繼商業資本、工業資本、金融資本之后的第四大資本形態而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創造、加工、傳播和應用基礎上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一些發達國家的知識經濟比重已超過 GDP的3 0 %。自 1993年以來,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的45 %是由知識經濟中的信息產業帶動的。
一、知本階級劃分依據
在學術界,一般認為,一個經濟組織如企業的知識資本由以下知識成分構成:品牌、專利、聲譽、創意、制度、經營權、核心能力、個人經驗、智慧產權、企業文化、最優作業、操作技能、生產過程、運作系統、顧客關系、商業秘密等,是常見的知識資本。顯而易見,上述諸多知識資本并非由某個人能夠具備,它需要有一個企業知識資本的團隊人群來承擔。然而,一個國家社會擁有和運用知識資本的狀態,更加龐大復雜。比如,科研、設計院所,教育,醫療,社科,藝術等事業單位。由此表明,在一個國家有一個擁有知識資本的群體性力量即知本階級。是知本階級支撐著國家、企業的知識資本狀態。那么,知本階級是由那些具備什么樣知識資本的個人組成呢?
根據安徽省人事廳2009年6月公布專業技術職稱分類表(詳見附件),共有31大類,58小類。在中國,就是擁有這些專業職稱的人們,她們構成了中國現階段知識資本階級的主體。這些專業人材一般擁有大學本專科以上學歷。在我國目前,每年在校大學生人數2200萬左右。此外,還有職大、自大、電大、函大等非在校生。換句話說,符合知本階級標準的人數龐大。但是,并非每一個大專學歷的知識分子就是知本階級成員。我們附有一個條件即以社會職業作為劃分知本階級的標志。將那些以專業知識作為主要資本要素才能形成科研、生產、創業和服務的行業作為知本階級一個條件。比如,在31個大類中包括了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教育、社會科學研究、經濟管理、法律服務、醫療醫藥和文化藝術等知識型行業,以及企業內部科研技術機構等。這些社會行業主要依賴于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為資本要素運行。它要求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員,必須有符合專業知識資本,才能參與進來工作。因此,我們把具備專業技術職稱并從事專業知識型行業單位工作,作為個人是否屬于知本階級的綜合標志。擁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可能在資本階級、商業階級、政權階級、國資階級等社會行業工作,還可能失業等狀態,但都不屬于知本階級。一個人具備專業技術職稱,同時進入知本階級行業中工作,才屬于知本階級。
我國知識型行業社會經濟產能達到了很大的規模,從業人員眾多,足夠形成了一種社會群體性力量——知本階級。比如,根據教育部統計,2009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據,高等教育教師129.52萬人;中等教育教師592.28萬人;初等教育教師566.75萬人。
二、知本階級的階層劃分
知本階級的階層劃分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工作。因為知識的類型種類繁多,知識資本不是財產資本可用貨幣數量作劃分的標志。國家人事部公布專業職稱表,是根據各個行業劃出的高級、中級、初級。但很難將它們作為知本階級的階層劃分依據。因為各行業要求的學歷差異很大。比如《專業職稱表》將教授和副教授同列入“高等”級別中。所以筆者只能用《專業職稱表》作為一種劃分知本階級階層的參考。我們認為,結合教育學位制,將知本階級劃出高等、中等、初等三個階層,可能比較適當。
1、高等階層:碩士研究生導師以上的教授、專家、學者、工程師、藝術家。
2、中等階層:副教授、教授以及相當級別的工程師、醫師、律師、編審、會計師、演藝人員等。
3、初等階層:工程師、醫師,律師,中小學教師,會計師,編輯,藥劑師,執業護士,演藝人員,記者,各行業持本專科學歷經考試合格的專業職稱人員和技術人員等。
第四章 工人階級及階層
一、現代工人階級與19世紀無產階級的差異
21世紀,在世界范圍上看,現代工人階級與19世紀無產階級已經不能相提并論了,尤其是在發達國家里。雖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大都市生活在貧民窟的人們,仍是處在無產階級的狀態。我們認為,在中國社會,無產階級已不是資產階級相對應的階級概念。因為社會經濟生產的主體構成,已經超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社會結構,比如,知本階級已經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社會物資和精神產品生產的主體。又如,國資階級高層年薪極高,已經具備資產階級身份。所以,在一般情形下,我們不再使用“資產階級”概念,也不便使用“無產階級”概念,而是使用“工人階級”概念。其理由如下:
1、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礦山棚住區改造、城鎮居民經濟適用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設等,使工人階級和城鎮居民生產經營和生活居住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使得一般城鎮居民擁有自己的房產。根據不同城鎮房產價格差異和居住面積大小,使城鎮居民擁有不等價值的房產。一、二線大城市居民擁有房產價值,一般在幾十萬上百萬元,中小城鎮居民擁有房產價值也有十幾萬數十萬元。所以要將城鎮居民身份的工人階級看成是無產階級,已經不合時宜了。
2、在發達國家,工人或無產階級擁有房產和小轎車的比例要比中國更高一些。在美國有的教授卻不愿意擁有房產而選擇租房的情況。
3、中國采礦業工人絕大多數是農民工,這部分礦工是真正的弱勢群體。那些來自貧困地區的農民工在農村房屋可能值不了幾個錢,但是他們在農村擁有份田份地的使用權(實際上是無條件的不可剝奪的占有權),他們隨時可以回鄉務農謀生。這是農民工不能確定為無產階級的根據。只有在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郊區存在大量的貧民窟,表明那些貧民窟中居住的人們,才是現代社會真正的無產者(不排除有的人在農村占有土地)。
因此在中國,無產階級概念已經或逐漸在消失。我國工人階級是有居房但沒有足夠貨幣資本投資雇用生產經營,失業成為一種生活威脅的人們。
二、工人階級的階層劃分
實際上,農民工是戶籍身份限制形成的一種社會群體概念。農民工不能獨立成為工人階級的階層概念。其理由是,她們分別成為從事技術工人階層、普通工人階層和商業工人階層的成員。但農民工概念,由于中國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所帶來的身份差異,估計在短期內不會消除。理由是80后和90后的大學畢業生中大部分人,在大中小城市就業后,仍然不能改變其農民的身份。因為各大中城市只準許名牌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材就業落戶。大多數人雖然在大中小城鎮工作和生活許多年了,但是他們并未獲得其所在城市居民身份相關的一些權利。她們及其子女往往需要國家專項政策才能在城市生活下去。這樣,中國工人階級可以劃分如下3個階層:
1、技術工人階層。主要包括制造業技工,機械設備修理工,導游,廚師,車輛駕駛員等。技術工人一般是高中專學歷以上并需要經過專業技術考試取得職稱或操作執照的員工。
2、商業工人階層。主要包括金融行業普通員工,電子商務員工,航空、鐵路乘務人員,商品銷售員工,賓館員工,餐飲業員工,保險業員工等。
3、普通工人階層。主要包括礦業工人,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保安人員等。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0年度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4.223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335萬人。她們屬于以上三個工人階層的成員。
第五章 農民階級及階層
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農民階級是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社會階級。由于農牧業提供食物是人類各民族賴以生存的主要生產方式,所以農民階級是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有的社會群體性力量。就中國而言,截至目前,農民階級在人口凈數上仍然是最大的社會群體。
中國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實行2600多年來的農業稅,這是一個國家工業化歷程帶來的必然結果。并且國家為了保證糧食產量與人口增長之間的平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每年向農民提供農業補貼。比如,2007年中央財政支付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和糧食直補資金達到427億元,以促進糧食生產。
在中國存在相當數量的具有農民身分的城鎮居民。他們的農民身分表現在戶籍還在農村,在本地村組中仍然保留他們的份田份地的使用權。由于他們長期離開了農村,在城鎮從事謀生置業,有相當數量的家庭已經在城鎮購房居住。
現代農民階級具有四個特點:1、長期居住生活在農村,2、以耕種田地生長的農作物收獲為主要生活資料和財富積累的來源,3、國家農業補貼政策的利益享有者,納稅人地位消失;4、在國家實現工業化后,農民階級的人數在逐漸減少;農牧業生產方式將有所改變,但是農牧業作為提供人類食物的基礎原料的社會分工,這個行業不會消亡。5、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工廠的興起,農業工人身份的人數將逐漸增加,成為農民階級的階層。隨著農業工人階層的人數逐漸擴大,其他農民階層人數在逐步縮小。
農民階級的階層劃分。農民階級可以劃出三個階層:
1、農業牧業階層。他們大多分散地生活在平原、丘陵和草原。耕作方式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技術科學化程度不高。中國游牧區正在向圈養化方式發展。
2、菜農、藥農、奶農、果農階層。大棚種植技術推廣發展,這部分農牧民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超越了原始農牧業生產水平,收入比普通農民高2至3倍。
3、農業工人階層。農業工人包括機械化程度高、種植專業、種植技術性強的糧食、蔬菜、養殖、水果、花卉等生產者。在農業機械化推動下和大量的農民遷移城鎮,土地流轉集中成為現實需要。在東北糧食產區,有的家庭承包耕地上千畝,年純收入20-30萬元。農業工人可能是分散的家庭單位勞作,這是不同于礦業工人的特點。
據悉,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145億元。這是農民階級在國家經濟地位中的反映。農業工人階層是農民階級的頂層,他們擁有相當數量的生產資料資產,如大型農業機械、場房設備等。他們還掌握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因而每年有豐厚的農產品收獲。據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44,6萬戶;出資總額0,57萬億元。
第六章 商業階級及階層
我們劃出商業階級,是因為商業與采礦、工業、農業、牧業是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實體活動。不僅商業經濟活動是種類繁多的服務業,比如金融業,商品銷售業,交通運輸業,IT服務業,餐飲住宿業,旅游業,而且包括債券投資和金融市場等虛擬經濟投資活動。并且,民營經濟主體成分,主要集中在商業領域。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全國2011年上半年共計有個體工商戶3601.13萬戶。擁有資金1.5萬億元。其中,第三產業3242.72萬戶;第一產業57.48萬戶;第二產業300.93萬戶。這里,第三產業3242.72萬戶就是商業階級的主體。
我們將商業階級劃出6個階層:
1、金融巨頭階層。由于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模式中,國有金融機構占有中國金融業總資產70%左右。本文將國有金融資產經營管理活動劃歸“國資階級”討論。這里,金融巨頭階層的成員,主要指民營金融機構中擁有金融資產數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人們。
2、商業巨頭階層。商業巨頭階層是擁有千萬元以上商業物流資產或投資股份或流動資金,從事商貿物流、電子商務、交通運輸、公交客運、學校、醫院等形式的經營者,以及擁有經營性房產1000萬元以上者。其中,不乏億元以上經營者。
3、商業股東階層。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債券面值500萬元以上股東,以及擁有經營性房產500萬元以上者。其中,不乏數千萬元者。
4、商業大雇主階層。劃分這個階層的標志是擁有100萬元至1000萬元凈資產,雇用員工10人以上,從事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公交客運、承租商場轉出租鋪面柜臺等形式的經營者。
5、商業小雇主階層。這個商業階層以雇員1至10人為標志。商業小雇主階層包括經營資產100萬元以內,其雇用形式可以是直接經營方式,也可以是出租經營資產如商業門店等;或流動資金在3萬元以上而雇用員工的,比如小型飲食雇主或商品零售雇主等。
6、市民階層。市民階層的主要特征是,經營者個人或家庭成員自食其力,不招雇工。有多種經商方式:一是在自家門店零售商品經營者,也稱夫妻店。二是租用他人門店或柜臺個體經營者。這兩類個體經營者者須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她們是經工商注冊第三產業3242.72萬戶的主要成員。三是合伙入股承包公共交通并直接參與經營貨運或客運服務者。四是不須工商注冊在自由市場經營蔬菜或流動零售者。五,其他形式的個體經商者或合伙經商者等。
第七章 政權階級及階層
任何時代,不論西方現代民主制國家,還是在蘇聯模式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一個國家政權各級組成人員,都是不言而喻地實際上擁有和操作整個國家人事資源、自然資源、財政資源的分配權力。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又相聯系的狀況,表明公務員履職活動,始終處在一個相對穩固的群體性階級的狀態。我們以國家行政權力為例:政府權力產生、宗旨、組成,行政權力范圍,政府權力運行方式、運行機制,政府權力決策、行使,政府權力制約、監督等等,都體現出公務員履職活動是一種社會群體性、強制性和高度統一的力量。因此,我們把國家政權各級組成人員的群體性稱之為政權階級,即所謂政權階級就是維持國家政權運行的人們組成的社會群體。
必須承認政權階級是凌駕于其他社會階級之上的階級的事實與現實。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確定政府權力履行與社會服務的關系,才能確立政權階級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政府權力履行是政權階級的權利,社會服務是政權階級的義務。政權階級在履行政府權力時形成了其他階級無償執行的義務,相對而言,政權階級在社會服務時形成了其他階級無償享受的權利。毛澤東創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是中國政權階級執政思想理論基礎。
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前所未有地增強了政權階級的法制政府理念,責任政府理念,透明政府理念,效能政府理念,服務政府理念,誠信政府理念,和諧行政理念。
一、政權階級依據
在中國現階段,屬于政權階級成員的標志是兩個條件,一是屬于《國家公務員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二是屬于承擔履行公職的職務,但未曾享受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她們是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各級政協委員職務,但本人身份不是公務員的那部分人。這部分人特別是擔任人大代表職務的人,他們代表選民行使對各級政府負責人和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的任免投票權,尤其是全國人大代表行使選舉國家元首和重要立法等項的政治投票權,所以具備政權階級的要素,屬于政權階級的范圍。
此外,本文認為將軍隊列為政權階級。因為軍隊職能是執行國家防范外來入侵或實現國家對外政治、經濟需要的高強力國家機構,所以軍人屬于政權階級的成員。
政權階級成員社會活動主要特征:1、行使對國家各級政府地域管轄范圍內人事資源、自然資源、財政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的權力,特別是財政資源進行合理二次分配的權力。2、為社會公共關系利益服務為目的,不是以個人或單位經濟利益或營利為目標;3、具有服從國家意志的工作向度,具有組織紀律性、穩定性和連續性的集體行動。
二、政權階級的階層劃分
由于政權階級主要屬性是實施公共權力,各級政府依賴于地域管轄,所以劃分政權階級的階層,主要依據是公務員在各級黨政機構中職務級別。政權階級可劃出四個階層:
1、高等階層:國家級和省部級公務員為高等階層。
2、中等階層:廳局(地市州)級和縣處(市、區)級公務員為中等階層。
3、初等階層:鄉科級以下公務員為初等階層。政權階級初等階層公務員的職能主要是實施管理的活動,對于各類資源分配的決策權力非常有限。
4、軍人階層:軍人是政權階級一個特別階層。一是士兵具有履職期限短、流動性大的特點;其二,軍官由少尉至上將共有十級軍銜,所體現的權力職責的差距很大。但是,我們根據軍隊高度集中統一的職能屬性,將其看成一個階層也是可行的。比如,在和平時期,一個整建制營單位的調動,需由中央軍委簽署命令;一個整建制團單位的調動,則需軍委主席簽署命令。此外,即便上將軍官也不擁有國家人事資源、自然資源和財政資源的分配權力。由此可見,軍隊公務活動是高度集中于中央軍委的。
筆者估計,我國政權階級人數約有2500萬人,占人口比例為2%。
第八章 國資階級及階層
國有企業不是只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內才有,而是世界大多數國家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成分,只不過是數量大小的區別。
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了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國有資產占有更多資產領域和擁有巨大的資產數量。人們將國有資產分為三類:1、經營性國有資產;2、非經營性國有資產;3、資源性資產。這里,我們講的國資階級是屬于“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者,即主要是指生產、投資經營中的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在上世紀末期,經歷“抓大放小”改革以后,縣(市、區)已經不存在國有企業。根據財政部2011年1月17日發布了去年全國國有企業主要效益指標數據:全年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03253.7億元。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91981.7億元。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11272億元。全年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9870.6億元。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3415.1億元。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6455.5億元。全年,國有企業應交稅費25316.8億元。中央企業累計應交稅費19240.5億元。地方國有企業累計應交稅費6076.3億元。全年國有企業成本費用總額為285291.6億元。
最近,中央主流媒體報道,我國銀行業金融資產總額達107萬億元。筆者估計,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總額占70%左右,即70萬億元。
據國資委統計,2010年共有110家中央企業發生對外捐贈支出,累計捐贈金額為41.99億元。
我國國有企業分布在資源、能源、金融、鋼鐵、通信、鐵路、航空、航天、重工、保險業、煙草等國計民生重要經濟領域。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決定了公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經濟體制模式,只是兩者比例關系尚在探索中。筆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淵源的分析》中認為,在國民經濟中公有制與私有制成分比例可為3 :7。根據發達國家歷次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我國將堅持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占主導地位,國有商業銀行與民營銀行比例可為7 :3。因此,國資階級將長久的存在。這種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模式,可能成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經濟體制模式。
一、國資階級的依據
對于經營性國有資產數額巨大的國有企業資產的生產、投資、經營、收益、效益、產權、監督、管理體制等,都是國營企業管理者群體來完成和實現的。筆者曾試圖將國營企業中的經營管理者作為政權階級的階層,其理由在于他們不是國營企業資產的擁有者,而是代替國家實行管理的經營者。但是,國企高管年薪奇高,盡管國企經營管理者之間處在不同職務層次,但經營管理者平均工資仍然高出普通工人10倍以上。尤其是頂層高管,可能是普通職工工資數百倍。所以妨礙了將她們列為政權階級。因此,我們將國企經營管理者作為一個獨立的階級看待是必要的。
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階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模式中產生的一個特殊階級。由于國營企業普遍實行高管及管理層年薪制,使國有企業高管年薪達到數百萬元乃至千萬元。比如,2010年國有企業高管年薪排名第一位是中國銀行信貸風險總監詹偉堅年薪1101.9萬元,排名第四位是萬科房地產董事會主席王石年薪760萬元。排名第九位是中國遠洋集團副總經理徐敏杰490.06萬元。
根據2010年的年報顯示,在納入《巨靈》數據統計的44家國資委所屬央企中,高管平均薪酬接近33萬元。其中最高的飛亞達平均薪酬達139萬元,保利地產也達130萬元。
此外,在2010年,地方國企高管的平均薪酬為24.08萬元。
所以,在國營企業經營管理中,產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級即國資階級。換句話說,在中國國營企業系統形成了一種沒有私有資本的國資階級與工人階級的關系。
國有企業中的職工,視同第四章工人階級的階層劃分。
二、國資階級的階層
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階級,是一個很特殊的階級。由于實行高管年薪制,使得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實際上成為資產階級或商業階級金融巨頭階層的成員。他們既不是工人階級的部分,也不同于政權階級中公務員職能、職責的性質。我們將國資階級劃出高等階層、中等階層和初等階層。雖然,大多數國營企業有行政級別的含義,但由于全國國營企業間規模和效益差異很大,所以要像政權階級模式按行政級別來劃分國資階級的階層,顯然不妥。因此,我們按薪金收入作為劃分國資階級階層的標志。又由于各國營企業的經營效益差異,經營管理各層級薪金差別也很大,我們就低不就高。
1、高等階層,年薪金80萬元以上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即便一個國營企業的中級經營管理者,他也不例外屬于國資階級的高等階層。國資階級高等和中等階層者,他們掌握了國營企業人事權、決策權、財產經營管理處置權等權力。
2、中等階層,年薪金20萬元至80萬元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即便是一個國營企業的最高經營管理者,他也不例外屬于國資階級的中等階層。
3、初等階層,年薪金20萬元以下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即便是一個國營企業的最高經營管理者,他也不例外屬于國資階級的初等階層。初等階層是處在管理層面的人員,無決策權等。
此外,在現有國營企業人事管理體制下,國營企業高層管理者與政權階級成員有無障礙轉換的通道。國營企業職工也是國資階級的后備軍。國營企業員工如果有突出貢獻,可以晉升到國營企業的管理層成為國資階級的成員。
第九章 老年階級及階層
一、老年階級的依據:
中國老年階級是符合國家退休制度規定年齡,即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群體。年齡特征是老年階級的主要屬性。
隨著醫療醫學技術、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學的發展,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壽命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延長。由此老年數量不斷增加,人口比重在未來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引起的老年人物資和文化消費形成一種社會群體性需求,使老年人社會活動具有群體性特征。這就是將老年人作為一個社會階級的理由。
養老方式逐漸走向社會化,養老引起的社會經濟、醫療、供養方式、道德等問題。2010年全國農村實行養老金福利制度,養老金也將隨著物價上漲而逐步提高。養老金成為各級財政支出的絕對負擔,老年人對公共財政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這是任何執政者都不能忽略的社會經濟問題。
雖然,老年人社會經濟地位日漸降低。但是,中國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人們并未全部停止生產經營活動。比如在農村,70歲男人還是農活的重要力量。根據美國權威機構統計,在1920年至1990年,美國65歲以上的人,還有15%可以通過勞動爭得部分收入。
老年階級在社會民主政治活動中地位和作用。在政治民主采取直接投票選舉方式的國家,老年選民是候選人不可忽略的政治資源。社會政治民主方式將向直接民選方式轉換和發展。因此,老年階級是企圖爭取執政的競爭者,不能忽視的政治資源。
二、老年階級的階層
老年階級是唯一沒有必要劃分階層的社會階級。但在中國現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條件下,事實上老年階級存在如下四個階層:
1、退休金階層。現階段,退休金階層的對象超出了政權階級退休人員的范圍,它包括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退休金階層的主要特點是本人不承擔交付養老金的義務,退休后由財政單位發放退休金。他們退休金收入高于其他老年階層。在新華網論壇,網民對此現狀有強烈的改革要求,認為養老雙軌制是社會不公平的表現。這種意見顯然是國有企業干部職工提出來的。但是,后面二個階層養老待遇還是剛剛開始,所以社會公平是一種相對的狀態。
2、養老金階層。本階層由國營企業和集體企業退休干部職工構成,個人承擔交付部分養老金。基本原則是按照所在企業和職工交付養老金數額多少,決定從保險公司領取相應養老金。現在,我國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數以十萬計,就業職工數以億計。在民營企業職工收入偏低,國家應采取立法方式,建立強制由企業交納職工養老金制度。
3、保險金階層。城鎮居民自己購買養老保險金。城區養老人口越多,本級財政就要支付更多養老金。這是大中小城市戶籍限制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央政府雖然已取消戶籍限制的政策,但城區政府卻加以種種戶籍限制的條件。
4、養老費階層。經中央政府推動的農村養老費階層,以中央財政為主、地方財政為輔撥付養老費。2010年底全國農村實行養老福利制度。農村老年人養老收入每月65元,與城市老年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結束語
現代國家社會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活動結構十分復雜。本文試圖對我國社會各階級及階層做出一個分析結論,很可能存在疏漏或錯誤之處,歡迎賜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九大階級及階層在相互競爭和相互合作的博弈中,共同推動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勞動強度大大減輕,勞動環境、生產條件得到前所未有改善。生產力提高帶動了生產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由此帶來了收入的提高。但是,資本收益率過高,勞動力收入過低;國資階級與職工收入差距過大。說明政權階級還須加強調控的制度建設。
一、參考文獻:
馮之浚主編:《知識經濟與中國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98年。
韓經綸主編:《知識管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玉平主編:《國有資產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楊堅爭著:《電子商務基礎與實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年。
郭濟主編:《政府權力運籌學》,人民出版社,2004年。
周大仁、顧杰主編:《現代行政管理學概論》,中共湖北省委黨校內字第44號,1998年。
張基溫、張展為:《電子政務導論》,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
馬顯揚等:《新時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
吳剛梁:《國資迷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支燕:《我國養老模式選擇及收益保障機制研究》,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美)埃弗里特.T.艾倫等四人:《退休金計劃》—退休金、利潤分享和其他延期支付,經濟科學出版社,楊燕保、費朝輝、李衛東譯,2003年。
二、鳴謝下列網站提供數據:
教育部
農業部
工商總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資委
新華網
百度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