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資本?資本是固化的勞動,是人類將自然資源化為生活用品的生產能力在市場經濟下的運動形式。它被人類創造,但是,他作為人類的異化,變成驅使人類行為的暴君,制造周期性經濟危機,導致兩極分化,造成底層民眾相對貧困和絕對貧困。
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階段,是消滅資本主義的階段。但是,消滅資本主義不是消滅資本,不是消滅資本家,而是消除資本的異化。資本主義社會是資本按照其貪婪的本性主宰人類資源的配置和財富的分配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宰了人類。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駕馭資本,要按照人民的意志配置全球資源和分配全球財富,要由人民駕馭的資本通過市場經濟配置資源和分配財產。我們知道資本來的這個世間帶著血腥,資本原始積累過程是一個殘忍的過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原始積累過程充滿對童工的摧殘,奴隸販賣,殖民統治,對外發動戰爭等等血腥的歷史,即便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也發生了黒窯童工、三鹿奶粉、兩極分化等不公平的事件。但是,積累起來的資本是人類同體的財富。作為固化的勞動,作為勞動成果的積累,資本本身不是社會主義社會要消滅的東西,恰恰相反,社會主義反而歡迎資本的積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在市場經濟下體現的就是資本的積累。社會主義要消滅的也不是資本家,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資本家也是被資本驅使的在市場經濟中身不由己的階級,資本家也在被解放之列。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這個階段是把資本奴役人類的社會轉變為人類駕馭資本的社會的歷史過程。
市場經濟使得生產力以資本運動形式出現,這是生產社會化的必然產物。人類文明進步就是生產越來越社會化的過程。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到今天的塑料時代和硅時代,人類不斷采納新材料;從火的利用,水力的應用,到煤炭、石油、電力,人類不斷開發新能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駕馭了更多的資源和能源,生產社會化也不斷加強。如今已經沒有一戶人家能夠男耕女織地自給自足的生活,將來進入共產主義也不會。社會化的大生產,生產出來的都是商品,勞動者生產的不是自己直接消費的產品,而是用于市場交換的商品。如何組織這個龐大的社會化的大生產經濟體系呢?這是人類進步面臨的問題。我國嘗試了以計劃經濟組織這個系統,但計劃經濟難以加入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也難以與資本主義國家競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采納了市場經濟,采納了市場經濟以后,我國的生產力就轉變為資本運動的形式。資本運動形式的生產力在目前和將來很長一段歷史中都依然是組織人類社會化大生產的有效形式。
一個產品的生產,涉及漫長的產業鏈,工廠投資周期不說,即便一個廠家的資金周轉,也要半年以上時間,從采購原料、制造生產,到市場實行商品價值這樣一個過程,涉及到經濟體系中生產和消費的許多難以估測的環節,以今天計算機技術而言,計劃經濟籌劃也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計算機技術如今每18個月就可以把功能提高一倍而體積價格降低。計劃經濟適用于穩定的不發展的社會,適用于一個人口結構穩定資源給定的社會,但是,對于一個被科技推動的不斷發現新材料新能源的經濟體,市場經濟是更加有效的經濟體系。每個經濟行為主體,個人、企業、政府部門等,只對其所擁有的資本可以控制的市場資源作出計劃和決策,比起一個國家作出全國統籌安排的決策要簡化了許多。但是,市場經濟行為主體只是為其自身資本增值而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全國經濟依然要由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來控制整體,這個宏觀調控至今也難以避免周期性經濟危機帶來的沖擊,勞工面臨經濟危機是失業的痛苦,資本家面臨經濟危機破產的危險,人類在資本運動的市場中顯得如此渺小無助,人類至今沒有完全駕馭資本的貪婪本性,也無法避免資本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資本運動形式的市場經濟生產力簡化了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決策目標:利潤最大化。這種社會分工形式切斷了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的人際關系,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市場中人與金錢的關系。這違反了人的社會性的本質,導致生活和工作中焦慮不安的壓力增加,當經濟危機襲來之時,甚至當一些偶發事件打斷了正常生活的時候,個人在這個大系統中顯得孤獨無助,即便國家在經濟危機沖擊下也往往難以自主。資本被人類創造,去凌駕與人類之上,掌握人類的命運。社會主義時期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發展生產力(積累資本),同時也有駕馭資本,消除資本的異化。我們要創造資本,同時我們也要駕馭資本。資本就是電影《阿凡達》中的巨龍,當其未被馴服之前是萬惡只首,當其被人民駕馭之后就是人類和平和幸福的保障。關于人民如何駕馭資本參考文獻中有另外的探討。
參考文章:
郭曉明, 《三灣改編對社會主義經濟企業管理的啟示》
郭曉明,《法制不如黨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