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豎一
2011年11月10日《北京晨報》刊發題為《住宅降價是遲早的事》的文章指出:“無論有多少人認為中國人多地少、耕地不能占用蓋房子,我始終堅信,只要計劃得好、安排得好,人們在這塊土地上面吃、穿、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此段話語,出自SOHO中國總裁潘石屹先生之鍵盤下。
照此“語言邏輯”,世界上一些依賴進口糧食的國家,難道是因為其沒有“計劃好”、“沒有安排好”?
其實,2011年11月3日《時代周報》編發的題為《茅于軾:中國耕地問題關鍵是合理利用》的訪談文章中也拋出了類似的說法:“中國缺土地而要解決的辦法是用好每一塊地。我一直說,一旦發生中國國內糧食供給不足的情況,中國可以從國際市場上獲得。日本消費的糧食中有40%是依靠進口,韓國則高達60%,中國在這些年來進出基本平衡,目前的情況是不必要依賴進口的。”
潘石屹先生作為一個大商人,與其他商人一樣,都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基于此,其有關言論可以理解為商人“精明”的一種表達。至于潘石屹先生內心深處究竟有無其他“真知”,那是另外一碼事。
然而,茅于軾先生作為一個著名經濟學專家,他為何也會拋出跟潘石屹先生類似的說法呢?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今人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而潘石屹先生在相關文章中也有意無意地提出了如此次序: “吃、穿、住”。
由此可見,糧食問題,即吃飯對于人類而言,可謂重中之重。
當然,茅于軾先生作為一個專職研究人員,對于如此淺顯的道理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誠然,正如茅于軾先生所講,“日本消費的糧食中有40%是依靠進口,韓國則高達60%”,但經歷了多年的城市化發展、工業化運動之后,國土面積本來就很小,而且耕地資源日益匱乏的日韓這樣的國家,其不依靠進口糧食行嗎?
事實上,其進口糧食具有這樣一個前提條件,這就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必須有“余糧”,否則,即使日韓等國持有再多的外匯,也解決不了其國內民眾的吃飯問題。
但是,國際市場是否有“余糧”,那不是茅于軾先生說了算的,也不是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說了算的,因為這主要取決于老天。至于傳說中的科技可以提升糧食產量,貌似很給力,但事實上任何與糧食相關的玩意兒,都毫無例外地要看老天的臉色。換言之,如果老天要給你糧荒,要你糧食減產,那么即使全球的所有相關技術力量一擁而上,也會無濟于事。因為這是宇宙法則,而不是什么科技能夠改變的東西。
另外,當今世界頗為流行的名為維護正義、人道之類,而實為強權政治、霸權主義之表現的“經濟制裁”,還會隨時讓你難以進口糧食。譬如,當年,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肆意踐踏伊拉克之后,伊拉克不少民眾的吃飯都成為大問題,但就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繼續“淫威”——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制裁”,而后聯合國又“全面制裁”。長達十三四年的制裁,其不但對被制裁國伊拉克之無辜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使伊拉克蒙受高達200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造成173.2萬伊拉克人因缺醫少藥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制裁期間伊拉克新文盲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同時,還對伊拉克的鄰國和實施制裁的國家經濟也帶來了不小的損害。
假如中國真依照茅于軾等先生的說法,那么我們的耕地面積,肯定會由于房地產開發等,一天天縮小,而如果有一天美國這個世界警察給中國也來個“經濟制裁”,且動用其麾下的阿貓阿狗也一起向中國發飆,那么中國億萬民眾,難道還會幸免于難嗎?我們到時指望誰給我們賣糧食呢?
換言之,地主囤糧,而不給他人糧食吃,你能拿地主怎么樣?
當然,地主可以被殺掉,但是你能去殺掉不給你糧食吃的美國人嗎?
是的,確有媒體報道,始于2007年結束于2009年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初步匯總發現,全國實際耕地面積為20.26億畝,建設用地約為5.36億畝,較之2008年度全國土地變更調查數據(18.28億畝),耕地面積多出近2億畝,建設用地多出4000萬畝左右。
但是,這樣的數據可信度有多高呢?
而據2010年10月29日新華網報道,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日前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專題講座時說,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耕地毀壞,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約100萬畝。
何況,國土部土地規劃院總工程師鄒曉云告訴記者,耕地面積過去多次調查,數字間往往差異很大,其實際上不同的部門(比如農業部、統計局和國土部)的數字也不一樣。“但是每年的耕地數沒減少,是沒統計上來還是實際新增加的耕地數超過了占用,需要搞清楚。”
還有,一個社會常識是,中國現在每年由于房地產開發所占用的耕地面積數量可觀,且呈現上升趨勢,而讓中國無數農民感到擔心,也讓調查土地征用問題的中國記者等群體頗為寒心。作為老跟土地打交道的農民,甚至包括一些成天跟土地征用親密解除的人,難道沒有某些“數字專家”了解中國耕地實情?
事實上,頗具智慧的中華先祖,早就明確告訴我們:“娘有不如自有,自有不如懷里有”,即包括糧食等在內的事情,不能受制于人,而得確保自己“懷里有”。
除此而外,自古以來,人類的很多戰爭都是源于土地爭端,而之所以有土地爭端,其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任何一國,都想擁有更多的土地資源,以生產出更多的糧食等。盡管人類社會的農業科技其實一直都在進步。
但是,茅于軾先生至今依然認為:“一旦發生中國國內糧食供給不足的情況,中國可以從國際市場上獲得”,而潘石屹先生也“始終堅信,只要計劃得好、安排得好,人們在這塊土地上面吃、穿、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總而言之,人類生存是有其法則的,即耕地不能肆意被占用,否則,必然會受到規律的懲罰,而給人類帶來災難。
故而,筆者認為,無論茅于軾、潘石屹等先生主觀上是否有意,但客觀上其言論是在顛覆人類生存法則,而就很大程度來說,這種顛覆,其實既是對中國10多億羲黃子孫的不負責,也是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不負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