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讀到什么“毛澤東不按套路出牌”的說法,筆者就會忍不住一邊搖頭一邊發(fā)笑。這種以矮人之目量高個之長的評論,也未免太貶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氣度和風范了。毛主席那些超越常規(guī)或者不落俗套的做法,無論軍事還是外交,說到底都是老人家科學決斷或者率真性情的必然和自然,與刻意的出什么牌并無關聯(lián)。簡而言之,毛主席并未將反常而行當做什么牌。
先說軍事。強國博客曾經(jīng)有一篇熱文,認為毛主席他老人家在軍事上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按常規(guī)出招”,而且說得神乎其神。這實在太把毛主席的軍事建樹歸功于好運氣了。出奇制勝自然是軍事經(jīng)典,但那“奇”,也是要有主觀和客觀條件作依托的。馬謖不守大道而扎營山上,確實夠奇,可惜的是違反了當時的戰(zhàn)場條件,最終讓諸葛亮的北伐勝勢毀于一旦。那些認為毛主席能夠指揮我軍占勝內(nèi)外強敵僅靠不按常規(guī)出招的人,最好認真讀一讀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的這兩段正反教導: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于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lián)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系,因而構(gòu)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zhàn)略、戰(zhàn)役或戰(zhàn)斗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
——粗心大意的軍事家,不去這樣做,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廂情愿的基礎之上,這種計劃是空想的,不符合實際的。魯莽的專憑熱情的軍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敵人的欺騙,受敵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況的引誘,受自己部下不負責任的無真知灼見的建議的鼓動,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軍事計劃,是應該建立于必要的偵察和敵我情況及其關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礎之上的緣故。
假如把毛主席的軍事成就都建立在“不按常規(guī)出招”的套路上,毛主席豈非只是一位福緣深厚的粗心大意的軍事家?所以那些把毛主席打勝仗歸因于不講科學只講冒險而且憑運氣的說法,實際上連“兵兇戰(zhàn)危”是什么意思都不懂,把殘酷兇險的戰(zhàn)爭看成電腦上的棋類游戲,從而也把偉人給充分矮化了。
不但軍事上有這樣的荒唐解讀,在外交上也不例外。所謂對外交往,雖然確實有很多習慣或者禮節(jié)——或者說套路,但就其本質(zhì)而言,終究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在不違反基本禮節(jié)不傷害對方感情的前提下,越能真誠地表現(xiàn)出真性情,就越是最成功的交往。如果在與外國友人交往過程中刻意做作或者刻意把隨意作為“不按套路出牌”,則在交往之前,那心里就已經(jīng)很“秀”而且是很“偽”了。毛主席在待人接物特別是對外交往上,無論是不在意衣服的新舊還是在游泳池會見赫魯曉夫,甚至在書房見尼克松,那都是勢 之所至順意而為,根本就不是專門的“不按套路出牌”。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胸襟氣度,恐怕根本就沒空去管什么“常規(guī)”、“套路”本身要怎樣而我毛澤東偏不這樣做。在外邊人看來,毛主席的做法好像確實不合常規(guī)沒按套路,但在毛主席自己,壓根兒就沒想到過人家會用“常規(guī)”和“套路”去“規(guī)套”他!
這是一種最高境界的灑脫,這是一種最有個性的自然。如果說毛主席這也是在“出牌”,那么這張張大牌上承載的不是刻意或者作秀,而是老人家在軍事上無可比擬的科學精神和在對外交往中無比率真的赤子情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