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意識形態
是意識形態已完全“去社會主義化”
環球時報:蘇聯解體,歷史的必然還是意外 |
時間:2011年08月20日 10時57分 來源:環球時報 |
俄羅斯及世界輿論昨天廣泛回顧“8·19”事件20周年,今天回頭看那場震動世界的“政變”以及隨后發生的蘇聯解體,西方的態度依然如故,但俄羅斯人的感受發生了復雜變化。畢竟他們是那場流產事變及其后果的主要承受者。 蘇聯解體到底“好”還是“不好”,這個價值判斷沒有標準答案,完全取決于判斷者的利益位置。俄羅斯今天很多人的感受是對此“挺遺憾的”,因為今天的俄羅斯國土不僅小于蘇聯,也遠遠小于歷史上全盛時期的俄國。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從蘇聯的“一流國家”降為實際上的“二流國家”。這種變化的長遠代價在逐漸顯現,而俄羅斯社會近20年的開放和進步,即使不付這個代價也完全可以發生。 內亂導致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崩潰,它的形成曾經伴隨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它的崩潰又導致新的、至少是短期的痛苦和不適。從中受益的,主要是俄羅斯民族在此前近一個世紀里的對手和敵人。 如果讓俄羅斯人今天選擇的話,他們很可能更愿意“改造蘇聯”,而不是那么輕易地就把它摔碎,從而讓北約一直擴張到它的邊界,它以往的“兄弟加盟共和國”,有些像格魯吉亞這樣成為它的新對手,而車臣這種已并入俄國一個世紀的地區,又經歷一輪托爾斯泰時代的戰亂。 從西方的利益視角看,“8·19”事件是阻止蘇聯解體的“反動政變”,對俄羅斯來說,它是一個轉折點,在那個關鍵的節點上,俄羅斯差一點就避免了此后“戰略空間急劇縮小”的命運,但由于它的流產,蘇聯解體反而來得更快。 為什么蘇聯強力機構的主官都進入了“8·19”緊急狀態委員會,但它卻因葉利欽等人振臂一呼,被示威者一擊即潰呢?根本原因在于“8·19”之前,蘇聯的意識形態已完全“去社會主義化”,蘇聯的政治體制,其國家統一的合法性及必要性遭到大量擾亂和否定。由于蘇共的弱化、分化,蘇聯內部充滿思想的困惑和“反叛”,蘇聯社會事實上在意識形態層面成為美國的附庸。 “8·19”事變一發生,美國立即宣布“不承認”緊急狀態委員會,這種通常大國對小國才會使用的外交施壓,顯示了美國當時對其在蘇聯社會影響的空前自信?!?·19”之時,蘇聯已經是一盤散沙。戈爾巴喬夫雖然從被軟禁的克里米亞回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但他作為蘇聯總統,成了“空架子”,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可以對他發號施令。這樣的蘇聯,“8·19”事件已不可能“救”它。 蘇聯解體的一幕幕向中國提供了不可再得的政治演進沙盤,它的參考價值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的。蘇聯的解體完全不在改革者的計劃之中,直到1991年3月,蘇聯還在全境舉行“是否應該保留蘇聯”的全民公決,近八成投票者支持國家統一。然而蘇聯卻逆這個愿望轟然倒下。它來得如此突然,很像是歷史的“一個意外”。 大多數俄羅斯人未必愿意回到蘇聯時代,對那個時代的不滿和對國家分裂的遺憾,十分復雜地留在那個民族的記憶中。蘇聯在被漸漸忘記,歷史不能假設,俄羅斯人沒有“假如蘇聯沒解體會怎么樣”的另一選擇。 然而有一點沒有質疑者:俄羅斯不是最近20年世界大變動的贏家。祝愿它的未來會美好寬廣。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