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末年的外交,在今天看來,肯定是“弱國無外
交”的最好例證。但近日讀一些清末民初的史料,卻發
現當時的外交,與其他弱國相比,又有著突出而典型的
滿清特色——那就是被當時列強稱為“兒戲”的特點。
當時的英國公使威妥瑪是這樣描述當時滿清的外交
部——總理衙門及其大臣的:
“總理衙門大臣,皆喃喃學語之小兒耳。擊之則號
哭,撫之又驕慣。左手打之,右手摩之,乃對中國外交
家之善法也。”
威妥瑪的左右兩手,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軟硬兩
手。但中國的外交家被他說得如此不堪,當然也就沒有
任何尊嚴可言。據《清稗類鈔》一書記載,有位中國駐
日本公使竟然遭到了各國公使的公然戲弄,在大庭廣眾
之下用指頭彈該中國外交官的面頰說:“貴公使福人福
相,尊面之滑潤,尚如嬰兒。”又扯著他的朝珠說:
“貴公使有此奇寶,宜終日玩不釋手,如小兒之得食物
也。”該中國外交官也不敢還以辭色,只是訕臉陪笑,
生怕一惱怒就“引起國際糾紛”。
中國外交官沒有尊嚴,首先是個人原因,實在太愛
占便宜,太貪婪無恥。有位俄國駐華公使每次和滿清朝
廷大臣交往,都要投贈金錢為禮物,但對外又到處宣
揚:“今日又投若干錢,與小兒買饃饃也。”
然后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導致中國外交官在洋人面
前也將奴才性格顯露無遺。英國公使威妥瑪在他的日記
中是這樣描述中國的總理衙門的:
中國雖事權不一,然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見。每使臣
發一議論,則各人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之大
臣,又視舊在署之大臣。若親王一發言,則各人轟然響
應,亦莫非是言。若親王不言,諸大臣必不敢先言也。
一日,余至署,諸人相顧,無敢先發一語。余不能復
耐,乃先發言曰:“今日天氣甚好。”而諸人尚不敢
言。唯沈君某者,似覺不可復默,乃首答曰:“今日天
氣果好。”于是王大臣莫不曰:“今日天氣果好。”不
啻如犬之吠影吠聲云。
挖苦到了極點,但讀來卻一點兒也不感到夸張和陌
生。那么如果有外交官在洋人面前講求尊嚴的話,又會
是什么下場呢?同治年間有位叫唐景星的外交干才,就
曾經嘗試過。《清稗類鈔》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每歐使盛氣相凌,諸大臣輒頸縮相顧,不敢發一
語。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駐華英使威妥瑪爭一事
未得,輒拍案厲聲。唐忽奮拳起曰:“威妥瑪,汝何得
如此!”威怒曰:“汝何故無禮,敢直呼我名!”唐
曰:“此何地,而汝敢拍案,吾何得有禮于汝!”威出
不意,聞是言,遂稍斂其威。然諸大臣終以唐在衙門恐
啟釁端,遂出之。
唐大人不過是根據外交禮儀據理力爭維護了一下起
碼的人格和國格尊嚴,王公大臣們也怕他惹出“國際糾
紛”,把他調離了外交部門,可見當時的滿清外交官員
不僅像小兒,更是洋人的奴才。就是在洋人面前稍微有
些尊嚴的李鴻章大人,在日本與其首相伊藤博文會談
時,伊藤博文也要在宴會上出李鴻章的洋相。他當眾口
占一聯請李鴻章來對,上聯竟然是
“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
直說我泱泱大國根本沒有經世治國和抗擊外侮的有
用之才,所以才會向日本納貢獻寶割地賠款。而李鴻章
竟然對不上來,更不要說維護尊嚴。后來有一浙江幕僚
為李鴻章獻出下聯,對得很工整,但讀起來卻是一種強
烈的“阿Q”精神:
“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戰敗之后玉帛相將,這度量確實夠大,好像當時的
中國天生來就是為洋人做貢獻負責任似的。而列強的左
右兩手,說穿了就是吃準滿清統治者死要面子不怕活受
罪的奴才稟性。用軟的一手給滿清面子以獲取大大的好
處,用硬的一手又逼滿清要用更多的民脂民膏以換回在
洋人面前的面子,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比我們許多中
國人還更加了解我們的統治者,對中國國情看得更加清
楚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