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青山 毛澤東為何堅決搬走菊香書屋的鮮花?
建國前夕,毛澤東在周恩來和葉劍英的反復勸說下,很不情愿地搬進中南海的菊香書屋。當時,菊香書屋掛了書畫,擺滿了鮮花,毛澤東本也喜歡得了不得,但為何他又堅決要把鮮花全都搬走?
王朝柱在《開國領袖毛澤東》中有過這樣的記載:
一天,毛澤東約見湖南師弟程星齡。當程星齡再次驅車來到中南海的豐澤園,在秘書的引導下到了菊香書屋。他望著門額上掛的那塊寫有“菊香書屋”四個大字的橫匾出神,似乎引起了無限的聯想。這時毛澤東迎出門來,笑著說:“師弟,對菊香書屋有何置評呵!”
程星齡或許已進入另一種感覺,不是奉命前來面見一國主席,而是前來探望鄉親和好友。所以他聽了毛澤東的話之后,坦誠地說道:“我上次走進菊香書屋就有一種感覺,連幅字畫,連盆鮮花都沒有,就有些和這菊香書屋之名不幅實了!”毛澤東聽后笑了,指著菊香書屋院落介紹道:“我剛搬到這里時,花盆多得很,簡直是一個百花爭艷的小花園,我也喜歡得不得了。”
“那些花呢?”程星齡愕然相問。
“搬走了。”毛澤東淡然答道。
“為什么?”
“你說這樣行嗎?我們共產黨打天下,是為勞苦大眾翻身,不是圖自己享受,與李自成、與國民黨不同的地方也就在于此。”
程星齡有所感悟地點了點頭。
“過去,這里擺花,我管不著;今天,我住在這里,就不準擺這樣多的鮮花。今后,到我這里的人很多,不僅有各地官員,還有工人、農民的代表,他們一看這里擺這么多漂亮的鮮花,一定會上行下效的,養成這種無事種花的風氣可就不好了。”毛澤東說罷看了看頻頻點頭的程星齡,又接著說道:“我是一國主席,要給全國人民帶過好頭,不然,我們新中國還會應了那句老話: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333-334頁)
毛澤東的這個故事感人至深,撫今思昔,浮想聯翩。
這就使我讀懂了毛澤東時代為何能培育出、并保持好黨的優良傳統的奧秘,也使我悟出也近三十年黨風為何敗壞到如此地步的癥結之所在。
本來,在毛澤東的住處菊香書屋掛幅書畫,擺幾盆鮮花,乃區區小事,也在情理之中。毛澤東“喜歡得不得了”,卻堅決不準擺在那里。原來,他把這種平常“小事”,看成關系黨的根本宗旨的實際體現。“我們共產黨打天下,是為勞苦大眾翻身,不是圖自己享受,與李自成、與國民黨不同的地方也就在于此。”毛澤東對菊花書屋的花畫為何看得這么重?因為一切從“勞苦大眾”的利益出發,“不是圖自己享受”,這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這一共產黨與李自成、與國民黨不同,不僅要體現在大政方針上,也要體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果一心只“圖自己享受”,那還談得上全心全意“為勞苦大眾”服務?又怎能同國民黨區別開來?
毛澤東令全國人民深深懷念和敬仰之處,正是在于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為勞苦大眾翻身”的事業,全然“不是圖自己享受”。
更值得誠服的是,毛澤東把黨風視為黨的生命。因而嚴于律已,以身垂范。他說“一國主席,要給全國人民帶過好頭”,不能帶壞頭。如果“我這里擺這么多漂亮的鮮花,一定會上行下效的,養成這種無事種花的風氣可就不好了。”“上梁”一正,“下梁”不歪;即使歪了,也不難治。
毛澤東還特別警示,我們新中國決不要“應了那句老話:上梁不正下梁歪!”令人痛心的是,盡管前三十年我們新中國基本上做到了沒有“應了那句老話”,而近三十年卻是真實地“應了那句老話”。就拿如今民憤集中的“老子當官,子女發財”的腐敗來說,中央早在改革開放之初早就正式發文“嚴格禁止干部子女經商”,后續此類禁令更是多如牛毛,卻統統成了一紙空文。原因無他,連最高領導人自己的子女都“禁”不住,還遑論全黨!
現在我國社會危不穩,危機四伏。近來中央強調管理好社會,亦屬必要。問題在于社會的不穩,除私有化的禍害以外,多系黨風政風腐敗的所致。而黨風政風的癥結何在?則在高級干部。我期盼今后我們黨能按毛澤東所言,從領導人到高級干部,都能嚴于律已,以身垂范,事事“帶個好頭”,處處“為勞苦大眾翻身,不是圖自己享受”,則恢復黨的優良傳統,清除黨內的腐敗毒瘤,不是不能做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