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到北京出差我是喜歡坐火車去的,晚飯后上車睡一覺,第二天到北京剛好7點半左右,不耽誤事。如果上午辦完就坐中午的飛機回來,下午辦完就坐晚上的動臥。
自從奧運會以后,“北京歡迎您”成了首都人民迎接四海賓客的迎客詞。但是每次我從北京站出來,聽到的并不是這句迎客詞,而是耳熟能詳、路人皆知的“發票、發票,要發票嗎?”。這句話,在上海火車站也到處都是。有時候我就懷疑,是不是全國的火車站都有這個功能,難道是鐵道部和稅務總局在搞聯營促銷!
動車被搬到北京南站以后,這次還是第一次去。出站的時候,檢票員同志的查票態度相當的和藹可親,還會很關切地問一句“兄弟,票報銷嗎?”。還沒等出站,又有好幾個不知是接站還是認錯人的同胞,熱情地迎接上來,“同志,車票報銷嗎?動臥車票一張換兩張地鐵票嘞!”。為了換一張車票,服務如此的到位,把遠道而來的客人排隊買地鐵票的花費和時間都省了,真的很讓人感動!搞得我發誓堅決要把這張車票報銷掉,哪怕有貪污犯罪的風險,要不然對不起人民。想想要是我們去人民銀行或者人民政府辦事,也能享受這樣的溫暖熱心、省時省事的服務,那該是多好的夢啊!建議公務員們去北京南站參觀見學一段時間。
以前聽過一個笑話,說公務員寧可打十幾塊錢的車,去買便宜一毛錢一斤的菜,只因為車票單位能報銷、而菜錢報不了。這個除非傻逼才會干這種事的笑話,我一直沒有相信,認為太不可思議了。現在慢慢有點信了,因為我覺得好像我們一直都在做傻逼才會做的事,并且樂此不彼。
我沒有諷刺賣發票和收車票的同胞們的意思,他們很多也像我一樣、都是從農村來到城里的乞食者,不容易。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會有人去做的。至于需要的人拿去做什么,我不想知道、也不會知道。但是,是什么讓一張假發票和廢棄的車票,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價值?值得我們去深思。
說起發票,我想起了文憑,因為我們的高等院校也是這樣在叫賣的,“文憑、文憑,要文憑嗎?”。叫賣的如此坦然并不失風度,真懷疑這幫家伙是不是都從火車站混出道的,還是去那兒拜師學過藝。
誰說文憑不重要!前段時間鬧的熱火朝天的高考,又是所謂的“提前押題”、又是“考試現場參考”、又是優等公民的孩子加20分,大伙這么變戲法一樣的創新,還不都是為了一張文憑嗎!
現在的高考就像豬肉燉粉條,什么東西的可以往鍋里扔,體育好可以加分、獲個什么獎又可以加分、三好學生也可以加分、掙錢多的和官當大的更可以加分,把運動會和競技賽的事干了、把評三好學生的事也干了、把調查家庭成分和經濟的事也干了、三六九等區別對待的事也干了,反正該干不該干的事全干了,那他娘還叫考試嗎!
我覺得高考既然是國家認可的考試,就得是一場純粹的考試,只看分數一個標準,不要搞的太復雜,把行政、教育、司法分分開,把道德、智力、體力分分開、把學習、生活、犯罪分分開。不行就增加幾個其它的硬性標準,比如100米欄跑不進12秒88的學生不得錄取。至少采用一個剛性的標準,大家心服口服,誰叫自己跑的慢呢。不要弄個彈性比臀部皮膚還好的輔助標準,讓N多有錢有勢的同胞有機可趁、有縫可鉆。
目前既然只有高考分數一個可靠的標準,那么只要通過高考選拔的人,都應該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哪怕是不認識字或者小學沒畢業的人,只要是獨立答卷并達到了分數線,就得入取,能不能畢業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這也能畢業,只能說明我們偉大教育的神奇。但是夠條件必須錄取,別管人家90歲還是10歲,這樣才能消除歧視、體現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至于畢業以后,人家是去當官還是犯罪、去貪污還是受賄,那更不是教育該管的事——他愛干嘛干嘛,死路活路自己走。如果只要犯罪就嚴懲,大家說,誰沒事干還會去犯罪啊!——問題是畢業后犯法的人嚴懲了沒有?這跟教育毫不相干。
高考的唯一任務就是確定哪些人可以到大學學習。如果覺得確定的人選不理想,那跟考生個人沒關系,跟高考本身也沒關系——這個方式是我們自愿認可并采納的、高考可沒有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說“必須用高考”。這是組織和管理者的問題,是選擇標準出了問題。比如一個人高考通過了,此人品德有問題但是又沒有犯罪,那就不能說此人不能上大學、以此剝奪公民的受教育權利。如果他犯了罪,那早就該抓進去了,人都蹲在局子里,哪有時間來上課啊!——問題是入學前犯罪的人抓了沒有?這跟教育也毫無牽連。
就拿“三好學生”來說,德、智、體全面發展才是三好學生——注意“德”在先,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往往一個學校只有幾個“三好學生”,這等于說其他的學生都不是“三好學生”、基本都是個“二好”、“一好”或者“無好”學生。這說明了我們的基礎教育是很失敗的,因為我們的學生90%以上都是“殘疾學生”,這樣的學校應該取締。如果真這樣做,估計全國的學校都得關門——東博書院還可以繼續開幾天,呵呵!正常的教育結果應該是,90%以上的學生都是“三好學生”,而只有少數是“殘疾學生”。這里僅僅舉個例子,簡單地說明一下我們目前教育的奇特思維。
還有一個就是素質教育。本來高考還是挺純潔的,后來城里的孩子考不過能吃苦耐勞的農村孩子,我們就弄了個歧視農村和貧困人口的素質教育、自主招生之類的勾當。大家說,在代課老師工資都拖欠的農村、在干凈的水都喝不到的農村、在學生還沒上初中就得幫家里干農活的農村、在基本的教材都缺乏的農村,你說讓泥房做教室的學校買個鋼琴去搞素質教育、讓務農都來不及的孩子搞科技創新、讓營養不良的學生在體育競技中獲得名次,真是神話般動聽的教育政策!難道實行素質教育之前,我們培養的學生都缺乏素質了嗎?額看未必!倒是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高的讓人驚艷和詫異!
第三就是教育資源的霸占。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是有高考優惠的,只要志愿報考外省的高校,可以加分。我就想憑什么,就憑是城里人?依媽的,花費巨資、背井離鄉地去國外去讀個鳥書,倒屁顛、屁顛的挺樂意,怎么在自己祖國的兄弟省份求個學,就這么委屈是不?要我說愛念不念,加個鳥糞!本身大城市就享有洪水般泛濫的教育資源,還要再加分,什么道理啊!
大學是誰的大學?不僅僅是城市的、富人的,更是國家的、人民的大學。但是哪個國家公立大學,是按各省人口比例平等招生的?哪個人民院校是嚴格按照高考分數,先后錄取的?縱然這樣會產生個別書呆子,但是絕對可以避免大多數對社會構成潛在危害的混水摸魚之輩進入大學。在城里除去公辦教育以外,還有很多城市自己辦職業教育和較好的家庭教育。但在農村,父母認識的字還沒有讀過幾天書的孩子認識的字多,農村教育勢必就全部依靠公辦教育。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資源還不往農村和貧困人口傾斜,這個差距將越拉越大,永遠不可能接合,后果不堪設想。
說實話社會搞成今天這個樣子,教育負有重要的責任。思想和道德水平,一代不如一代。從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等各個環節,離勞動和農村這個根基越來越遠。這樣的結果就是,培養的人缺乏必要的思想改造、道德分辨、是非辨別和自我反省能力,無知者無畏,無畏者無懼,無懼者無法無天的胡作非為。
大家想想,大學里所謂的出類拔萃、導向主流的都是些資金雄厚、生活富裕的城市學生,這些人基本不接觸勞動,更不可能知道農村的現狀,以為全世界都是跟他們家一樣富有。然后這樣一些學生當中,實力更強大、資金更雄厚的一些優秀分子,又得到了絕對能進公務員的機會。這些五谷不分、五體不勤、認為大米長在大樹上的精英分子,怎么可能知道百姓的疾苦、怎么能夠體察群眾的艱難?但是我們又讓這些人坐在一年四季空調如春的辦公室里,拍腦袋制定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把持輿論潮流,這樣的政策怎么可能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基層和農村執行下去?
孟子早就告誡我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去年個別地方提拔二十出頭的處科級干部,簡直就是亡黨亡國的腦殘做法。這些人到底擁有什么?除了一個當官的老爹和一張擦屁股嫌硬的文憑以外,連基本的生活和工作經驗都沒有。我是向來不贊成年輕干部一開始提拔的太快,寧可后面快點倒可以理解。作為為政一方或者一面的領導,基礎性的經歷和閱歷是必須要具備。這里很多人要問,小平同志24干中共中央秘書長、林彪23歲就當軍長,那么他們憑什么?別忘了鄧總、林帥在這之前經歷了多少磨練、打了多少仗,現在的孩子能比嗎!
為什么說我們還能有希望打贏新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因為現在的胡總、溫總、習副總等高層領導,年輕的時候全是在貧困地區和農村磨練過的,他們應該是深知目前社會現實狀況的。但是為什么遲遲沒有動作,我也搞不懂,肯定是我的層次太低,圣意不可測。但是我相信該來的遲早會來的,我一直認為“欲練神功,必先引刀自宮”。意思就是要成就極致、偉大的事業,必須先克服貪婪和欲望,必須從抓自身建設做起、拿自己開刀。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有沒有勇氣去自宮,至于用什么方法自宮——用鐮刀也行,用此土法,雖然粗糙了點,但廉價、便捷、快速、安全、根治;去醫院也行,就是手續比較很繁瑣、比較文明,但費用高、周期長、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期,弄不好被整個醫療事故,留些后遺癥,就麻煩了。目前大家還停留在該不該自宮的爭論上,可悲啊!我認為到底要不要自宮,這是個肯定的問題,只要決定自宮,不管采用任何方式,都是好事!
教育的悲哀折射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悲哀!教育承擔應該并且只應該是“教”和“育”,而不是以行政化的產業創收和文憑批發為目標。現在我們缺錢嗎?缺碩士博士嗎?我們現在有的是錢,有的是文憑,但為什么教育這點事還是這么難。
每當我看到某個學校花上千萬蓋高樓大廈時,一陣心痛;某個導演花上億拍個所謂的大片時,又是一陣心痛;教育部派數萬名校長出國考察的時候,更是一陣心痛。為什現在不缺錢了,反而文化教育事業越來越艱難了呢?難道光靠花這樣的錢就真的能體現我們的文化價值、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了嗎?難道一定要等著希望小學嗎,政府就不能再多投入一點經費、各級官員們少拔一點毛、給群眾多滴幾滴水嗎?
現在所謂的城里人,往上追溯個五代或者十八代,個個都是農村人。所以希望大家別瞧不起農村!這不是別人的農村、不是美帝國主義的農村,是俺們自家的農村。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變革的根源,都是在于農村和農民問題沒有解決好。農村一直認為城市是農村的城市,但城市從來沒有把農村當做自己的農村。所以農村人想著法子想去自己的城市看看,而城里的人想著法子不讓別人的農村人進來,就這樣來回拉鋸,一步一步等待者更深刻變革的到來。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民國,蔣介石潰敗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認為城市是國民黨的城市,但農村是別人的農村、黨國才不來管。毛主席的勝利在于他不僅認為農村是我們的農村、城市是農村的城市,還認為不管農村還是城市,是人民的地盤、都要建設好。所以要想和諧,只有農村得到和城市一樣的發展質量和速度。目前來看,我認為城市必須做出必要犧牲,幫助農村改變現狀,以謀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更長遠的發展!
農村的孩子同樣也是祖國的花朵!他們并不比城里的孩子笨,只是缺少同等條件的教育資源和機會。在目前高考還是農村孩子唯一出路的情況下,推行素質教育、自主招生、資源獨霸等城村有別的教育歧視政策,對農村和貧困孩子而言無異于一場群族淪陷!
現代化高考,一種從農村到城市的華美隔離,一個從平民到貧民的群族淪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