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奴哲學的祖宗—比較優勢理論
致我經濟學專業的可愛同學們:
同學們,那天我在課上發表中國應該退出WTO的觀點,聽到你們的笑聲,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兒,我不知道大家在上國際經濟學課的時候有沒有自己去思考過,或者說有多少人自己去思考過,教授們嘴里的那些理論果真都是所謂的“真理”嗎?我們有多少人還在習慣性地接受灌輸式的教育?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大家,畢竟我們都接受了十幾年的修正主義教育、應試愚民教育,很多人在對待課本的態度上已經完全僵化了,不自覺地就以為只要是上了教科書的就是真理,起碼是有條件地比較正確的,總以為由多少多少專家教授編訂的總沒有錯吧,自己一個學生有什么資本去懷疑呢。
大部分同學的思想是太天真了。那我們今天就討論討論吧。
國際貿易理論中一個最重要的基本理論就是“比較優勢”理論了。那也可以說這是中國加入WTO的理論依據吧。
先簡單的回憶一下比較優勢理論的內容,或許教科書上的比較優勢理論比較苦澀難懂,那這里就用筆者認為相對比較通俗的話來做個大概的闡述吧。
假設A國生產1單位的褲衩需要4個人,生產1單位的火炮需要100個人;B國生產1單位的褲衩需要2個人,生產1單位的火炮需要20個人。從假設條件可以看得出來,B國無論是在生產褲衩還是生產火炮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但是,B國生產相同單位的褲衩的人只等于A國生產褲衩所需要的勞動力的1/2,而B國生產同樣單位的火炮所需要的人卻只是A國生產火炮所需要的勞動力的1/5。即:B國在生產火炮方面的勞動生產率優勢要遠大于在生產褲衩方面的優勢,反過來說,A國在生產褲衩方面的劣勢小于在生產火炮方面的劣勢?! ?/p>
那么,按照西方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兩國的貿易模式應該是:A國放棄生產火炮,只生產褲衩;B國應該放棄生產褲衩,只生產火炮,這樣,兩國就可以進行貿易了——A出口褲衩,進口火炮;B國出口火炮,進口褲衩?! ?/p>
話說,這樣就可以是兩國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起到節省勞動力、節省生產成本、增加兩國人民福利等等非常誘人的作用?! ?/p>
但是,筆者就想問問:賣褲衩的國家和賣大炮的國家能平等的交往嗎?賣褲衩的那個國家的人民能平等的享受國際貿易帶來的種種“好處”嗎??誰能保證賣火炮的國家會賣,并且會給你高質量的大炮呢???你以為當你不高興的時候,賣大炮的國家會求你賣給他們褲衩嗎????
別忘了,那些推崇西方經濟學的人(暫且還稱呼這些為“人”吧)還一直奉行一條規矩——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是它一貫的主張,如果你處于弱勢,那只有等著被宰殺的命運?! ?/p>
毫無疑問,只生產褲衩的國家綜合實力肯定比不上生產大炮的國家,從而只能在國際貿易中處于真正的劣勢,而不是什么相對的優勢!根本沒有優勢可言!而且放棄大炮就是自廢武功!
再回頭看看當前的中美貿易吧。中國雖然榮登“世界工廠”的寶座,但是他的寶座一直是靠發揮“比較優勢”得來的。
回首當年,改革開放了。一直主張“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政客和他們御用的主流經濟學家們迎來了發揮比較優勢的“春天”。
改革開放前夜,雖然中國在各領域的高端技術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不少是世界領先的,而且都是依靠自力更生搞起來的,對外不依靠任何列強,我們自己掌握了國家的科技和經濟主權,也就掌握了中國人自己的命運?! ?/p>
然而,悲劇在于:那些總覺得自己比外國人矮半截的洋奴才們,尤其是受西方經濟學影響的主流經濟學家(如吳市場、厲股份、張維迎等等,他們背后都有美國福特基金會的支持),主導了那場改革。他們宣揚全球要一體化了,和平是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要和國際接軌……中國自己發展高科技沒有優勢,這樣是劃不來的,我們的優勢在于人多價廉,應該放棄自己發展高科技的核心技術,依靠歐美列強進口這些技術設備,因為他們生產這些技術設備比我們強,自己只給歐美國家生產褲衩、食品等低端工業品,依賴這些產品的出口來增加GDP……同時下馬了眾多的高精尖科研項目,包括運十大飛機、曙光號載人宇宙飛船等等?! ?/p>
他們無非是想通過讓中國“自廢武功”的方式,進而讓中國在硬實力上永遠沒有實力挑戰霸權,并以此祈求那可憐的“和平”。
他們這些奴才們不正是把“比較優勢理論”發揮的淋漓盡致嗎?看看我們現在用的各種算得上高科技產品的東西,還有多少是國產的?拿衣服、鞋子、襪子來說吧,有多少種是用的中國品牌?那就是說,連那自欺欺人的所謂的加工貿易優勢也沒有了!“用市場換技術”,最終換來了什么?市場倒是“換”出去了,技術卻沒有“換”回來,而且原本有能力發展的技術設備到現在也是舉步維艱!
幾十年的實踐表明:越是被封鎖的技術,中國反而能取得相對可喜的成就,起碼不至于落后太多,并且在發展,比如說航天技術;而那些當初放開的領域,核心技術至今被牢牢的套在別人的手中比如說航空制造、汽車制造和計算機技術?! ?/p>
當你身穿耐克,踩著阿迪達斯,喝著可口可樂,捧著著摩托羅拉跟你的好朋友聊QQ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到底還有什么“優勢”?
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也許你會發現我們現在所處的境地和晚晴是多么的相像!也許我們又要感嘆一聲: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晚晴時期的中國同樣發揮了比較優勢,也曾在國際貿易商一度處于貿易順差的美好貿易中,中國出口茶葉、瓷器、手工紡織品,而歐美日則出口洋槍洋炮,結果大家都再清楚不過了,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到底說明了什么問題?晚清政府的北洋艦隊當年號稱亞洲最強,可結果呢?打出來多少顆貨真價實的炮彈?清政府用億萬勞動人民的血汗——白花花的銀子,最終換來一大堆煤渣!
那些洋奴們吹捧的“比較優勢”,極力鼓動當局加入那禍國殃民WTO“與國際接軌”,到底想干嘛?
有點腦子的人心里都應該有數吧?! ?/p>
“造不如買,買不如”的洋奴哲學,其實就是來自于所謂的“比較優勢理論”?! ?/p>
咱中國人不缺乏創造力,也不缺洋奴漢奸賣國賊。
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中國人都數典忘祖了嗎?
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中國人就背叛歷史了嗎?
難道到了我們一代人身上,中國人就要受民族危機的二茬苦,遭二茬罪嗎?
浪子回頭金不換!
這,也是老祖宗中華民族的智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