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之行第三天
今天應該是這次朝鮮之行中,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天。
9月9日,在中國,是毛澤東逝世紀念日,因為不逢五不逢十,官方沒什么紀念活動。而這天在朝鮮是國慶日,也是因為不逢五不逢十,雖然慶祝,但沒有大型活動。幾天來的節日氣氛,也就跟我們小時候過六一兒童節差不多,熱鬧中帶著輕松,嚴肅里含著愉快,人與人之間的眼神,是友善的,但又是平常的。我們不愿意告訴朝鮮朋友,這天是毛澤東的忌日,不愿意影響人家的心情。同一個日子,歷史上發生過無數的事情,何必要把自己的文化強加到他人頭上。哪個圣誕節、佛誕節沒發生過傷天害理傷風敗俗的事情,難道我們就不許基督徒過圣誕節、不許佛教徒過佛誕節了?9月9日,還是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的生日呢,俄國人肯定是要拜祭拜祭的,難道其他國家也必須一律隨喜?
另外,1983年9月9日,一個名叫孔慶東的小伙子,背著40斤重的行李,走出北京火車站,找到北京大學新生接待處,來到未名湖畔,企圖遭遇那位傳說中的季羨林老師傅給他看管包裹。結果竄過來兩位個子高高的身穿白汗衫黃軍褲的北京大哥,提起他的行李就走,一直走到將來要住4年的32樓416。孔慶東心想,北大的班主任和輔導員多好啊,不愧是毛主席身邊教育出來的人民教師啊。到了晚上,孔慶東才知道,那兩個“黃衣使者白衫兒”不是班主任,其實也都是新生,不過仗著家在北京,就出來冒充大哥而已。二人一個叫游永上,后來成為著名律師;另外一個,江湖上人稱阿憶的便是。只是這二廝后來再幫人提行李,專挑美女下手了。
想著想著,就從半夢半醒中睜開眼了。已經是早晨6點半,張宏良那廝仍然不在,看來他們對朝鮮的熱情都比孔和尚高漲,抓緊一切時間去看這看那。而孔和尚覺得沒那么多可看的,因為基本上都在俺心里裝著哪。就好像武松回到景陽岡,毛澤東回到韶山沖,托爾斯泰回到亞斯納亞波良納,奧巴馬回到周口店,有啥可看的呀?
起床,撒尿,洗臉,刷牙。孔和尚想到的第一件事,永遠是吃飯。7點去早餐,同志們都精精神神坐著,互相敘說著一早晨的見聞。只有孔和尚專心注視著餐桌,只見饅頭、米粥、茶葉蛋、泡菜、尖椒肉片,很勾人食欲。孔和尚稀哩呼嚕吃了一大堆,但每桌都沒吃完。孔和尚覺得未免有點浪費了,建議朝鮮方面以后對中國游客“刻薄”些,給點饅頭和泡菜就夠了,俺在韓國的時候,住在國際專家招待所里,受的就是那份待遇。雖然朝鮮已經走出了饑荒,但還遠未到可以隨便剩飯剩菜的地步。朝鮮現在向中國學習的呼聲很高,但千萬別把中國的壞毛病學過去。毛主席教導我們:“貪污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貪污人人恨,但浪費似乎人人都寬恕,其實中國30年來,浪費所造成的損失,絕對不亞于貪污也。家家倒剩飯,戶戶長流水。有些貪官雖然貪了億萬財富,但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留著雙規的時候被國家一舉沒收,那不也等于間接為國家做了貢獻嗎?聽了孔和尚的貪官有功論,張宏良教授斥曰:“純粹是歪理邪說!”
8點鐘準時出發,去錦繡山瞻仰金日成主席遺容。這是一般旅游項目中沒有的,朝鮮人民熱愛自己的領袖,但并不要求外賓跟自己一樣。再說外國人普遍認為這屬于個人崇拜,也沒什么人樂意去。有那功夫,他們寧肯對著乳臭未干的超女快男熱淚盈眶,那是多么的民主自由人格獨立不A也不C呀!我們這個旅游團正好趕上人家國慶,于是就要求增加這一項,既是為了瞻仰一下金日成,同時也想看看瞻仰金日成的朝鮮人民。
錦繡山莊嚴肅穆,氣象宏大。朝鮮黨和政府、各機關團體單位的人流排著大隊,緩緩移動著。其中除了各國大使館的人員之外,就只有我們這一行外賓了。孔和尚身穿的唐裝格外醒目,走過之處,幾乎所有的朝鮮朋友都投來驚喜的目光。孔和尚向他們揮手,朝鮮朋友也揮手還禮。
整個瞻仰過程,給人以神圣之感、悲壯之感,很有教育意義和文化意義。但孔慶東教授認為,跟毛主席紀念堂相比,考慮到朝鮮的具體情況,還有幾點可以提高之處。
一是風水可以再斟酌一下。錦繡宮的窗戶都封死為墻面,顯得不夠通透,寢宮又在地下,朝向也缺乏講究,有點不利于南北統一。也許是朝鮮朋友考慮到一旦發生戰爭的危險,但其實可以通過高科技手段,隨時轉移金日成的靈柩也。
二是錦繡山的女工作人員最好不要化妝,特別是不要化濃妝,應該一律改為女軍人裝束,跟男性工作人員一樣,才更加和諧。朝鮮的美女,素面朝天本來就很漂亮,化了濃妝,本意是更加敬重,但給人的感覺反而過于儀式化。孔教授認為這是東北亞地區普遍的“薩滿教”文化的表現,中國東北三省的婚喪典禮就帶有薩滿教跳大神的影子。但朝鮮人民既然是把金日成當作革命領袖來紀念,就應該更加注意去除“神巫化”。
三是進入階段的長廊可以縮短一些,而把最后一段路程改為比較長一點的直通寢宮的直路,不要過多轉彎,門也一律改大一些,不要忽大忽小,這樣才顯得氣派堂堂,仿佛金主席還和朝鮮人民生活在一起。想想北京的毛主席紀念堂,大氣磅礴,但又大道至簡,不神秘,不花哨,威而不猛,望之親切和藹不壓迫人,那才是既有煌煌天子氣象,又合人民領袖的身份。
出來后大家在錦繡宮廣場照相,這里有一些真正的“老外”,特別是美軍,我們過去跟他們合影,雙方都挺開心。美國人開朗的性格是最招人喜歡的,這點跟中國人最接近,而跟朝鮮韓國日本都相距甚遠。看見中國人跟美國人有說有笑勾肩搭背地合影,朝鮮朋友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導游集合了隊伍,帶我們上車,去檜倉郡,拜謁志愿軍烈士陵園。當地的兩位郡領導出來陪同和介紹,他們都面色黑亮,手臂結實,一看就是經常參加生產勞動的。當我們到達毛岸英墓前,天恰恰下起了小雨,大家都心生感動,靜默前行。我逐一看過了每行烈士墓,摘了一小枝松柏,放在毛岸英的墓碑前。集體拜謁后,由張宏良教授向毛岸英等烈士致辭,由孔慶東教授向同來的朝鮮同志和中國同志做了簡短講話。孔慶東教授指出,當前中國和朝鮮共同面臨著美帝國主義的全面侵略,我們應該繼承革命烈士遺志,捍衛社會主義的主權和領土、捍衛人民的利益,中朝同志應該加強團結和交流,讓社會主義取得最后的勝利。
大家戀戀不舍地轉了兩圈,發現一排紀念樹,樹下有小石碑,有李敏攜兒子孔繼寧和女兒孔東梅,有劉松林攜子女,有毛岸青邵華攜兒子毛新宇兒媳劉濱,有李訥王景清攜兒子王效芝,還有一個寫著“毛澤民同志親屬”,大家看了很遺憾,這明明就是毛遠新同志嘛,為什么不能寫上本名而非要隱晦呢?難道岸英烈士連自己堂兄弟的名字都不能知道嗎?
時間已過中午,導游帶我們到郡政府的辦公樓里,簡單吃了帶來的午飯。孔和尚吃得心情有點沉重,心里吟了幾句詩。到晚上,完成了一首“十英”體的《詠毛岸英墓》:“岸英墓前會群英,四圍松柏盡含英。偉岸男兒方成英,痛煞九天飛落英。神州代代有雄英,豈容腐鼠成精英?日出東海照紅英,岸英笑慰遍地英。”
飯后參觀志愿軍總部,當年就是在這簡陋的深入山底的坑道里,彭德懷他們指揮了一場又一場殺聲震天的浴血戰斗。放下尚未吟完的《詠毛岸英墓》,我先釀成了一首《詠志愿軍總部》:“山底藏龍坑道深,圖前燭影費沉吟。千軍揮戈千江血,一寸運籌一寸心。”本來想寫成七律,但心情沉重,只寫成了七絕。
從總部出來,附近正好有居民結婚,一片歡笑歌舞之聲,我們跑過去與之合影,雙石戀戀不舍,拍個不停。這歡歌笑語,不都是當年勇士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么?孔和尚也跟新郎新娘合影,并祝他們幸福恩愛。
黃昏回到平壤,去參觀主體思想塔,高聳入云,氣勢雄壯。隨后又參觀了建黨紀念塔,朝鮮的黨旗黨徽跟蘇聯和中國都不同,除了錘子鐮刀外,還專門有一支筆,代表知識分子。金日成很早就認識到知識分子的重要性,特意讓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并列,這是他將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朝鮮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歷史證明,由于知識分子對革命事業的堅決支持,朝鮮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朝鮮沒有像中國這樣發動過大規模的針對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知識分子享受著非常優厚的待遇。資深的大學教授,免費居住著二三百平米的住宅,國家給配備專車和秘書。在尊師這個問題上,跟韓國日本是一樣的,而跟中國美國差別比較大。中國的漢奸們經常二虎吧唧地質問那些為朝鮮說幾句公道話的人:“那你怎么不搬到朝鮮去住啊?”漢奸們其實心里恨的是,他們的美國爺爺為什么不盡快送給他們綠卡,他們不知道在朝鮮,知識分子的待遇是很高的。漢奸除了無知外,思維邏輯也很奇怪,你如果夸他姐姐漂亮,他就氣憤地質問你:“那你為什么不每天到我家來跟我姐姐睡覺啊!”
歸途,大家久久不能平靜激動的心情。意義最豐富的一天過去了,我們對朝鮮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回到賓館,我打開電腦寫日記。張宏良倒頭便睡,奇怪,這廝竟然沒打呼嚕。
本期博客思考題:
1.
2.
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