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腐敗的原因是體制.制度問題還是路線問題?有些人一談腐敗問題就歸結為制度問題和體制問題。在此我要問一下:造成腐敗的原因是體制.制度問題還是路線問題?看看三十年來我們主流輿論鼓吹了什么?個人發財致富。個人利益最大化。損公肥私的私自自利等等。我們的各級干部是人不是神仙。黨不號召領導人民搞建設,共同致富了,干部們自然就有了個人發財致富的想法。
我認為中國腐敗嚴重并非體制原因,理由:所謂體制原因就是監督機制問題,中國監督機制不全?非也!國家各級有檢察院,檢察院有專門的反貪污賄賂局,行事有國法為依據,刑法上有貪污罪、受賄罪、行賄罪。行政序列還有監察機構監察局,有監察法、公務員法等;共產黨內有紀律檢查委員會,有黨章和紀律處分條例。全國黨、政、司法有多少專職人員防、反貪污賄賂?統計出來的數字只怕不少吧,每年需要多少經費,只怕也很嚇人吧。有浩大的反腐隊伍,花流水的資金,為什么不能嚴格執法、嚴格依章辦事呢?
有道是:以道御人,人皆有道。以德御人,人皆有德。而只講以法御人,此時人皆無道又無德,人們都自私自利,想著法的鉆法律的空子,連執法者都忘了公道正義而不守法。法還能起什么作用?
辨證的看問題,人和制度的關系問題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探求制度造成腐敗的話,造成腐敗的原因不是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而是人事制度。講改革政治制度就要落實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改變這個制度。
民主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民主是人民參與國家管理,不是用票選管理自己的人。而我們現存的卻是一個以食祿管理者為職業的官僚化管理的人事制度。正所謂人生必架于物。正因為有了一個職業化的食祿管理者的人事體制,才使得一些并非有為人民服務之心的人端上了公務員遠的飯碗。而這些人把當“官”作為個人謀生的手段,正所謂心術不正,讓他們不腐敗難呀!
三十年來的根本錯誤就是背離了人民共和的國家理念
記得陳毅元帥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六十多年前一群有革命理想的人,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經過浴血奮戰,建立里了人民共和國。這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人民自己的國家。假使六十年前共產黨人說——新中國建立還是要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人民會用獨輪車支前,打敗蔣介石嗎?
看毛澤東時代的國家建設,毛澤東主席就是把國家當成一個大家庭來建設的。當時宣傳的也是社會主義的大家庭。大家共同利益一致。把社會主義的大家庭建設好。比如教育問題,國家教育目的是培養自己國家的建設者,所以教育不收費。上大學還給工資。共產黨領導要領導人民搞國家建設。搞國營企業等等。目的就是體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國家.國家,國和家。就是大家在一個共有的空間.地域(國)內建家。國的作用就是保護這一地域內的家。為了這個,大家把自己的一部分權利.利益交給國來行使。國就是一個家的集合,一個“大家庭”。但是在人類不同時代,這個大家庭的權力可能為某些人來謀私利。中國古代不就有天子說嗎?天子說又變成了帝王說。帝王壟斷了國家權力.利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兵莫非王臣。公天下變成私天下。而且這個私天下制度由世襲制傳遞成一家一姓的天下。帝王擁有天下是為的獲取利益——皇糧國稅。所以天下的土地有百姓耕種,向帝王交皇糧國稅。帝王私有天下,百姓也可把土地私有傳給自己的后人。這點帝王是允許的,因為大要的是皇糧國稅,和僅是名義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原始賦稅形成是因為有人要從事公共事務的管理,而耽擱了個人勞動的一種補償。帝王私有天下的稅收就成了一種權力利潤。而當人民共和的國家不把人民組織起來搞生產,而成為搞引資,收企業稅收,更有甚者已賣地財政為依靠,逼出百姓的以性命相搏的拆遷自焚就不難想象了。
所以說中國今天問題歸結為一句話——公道不興私道橫行。
所以解決腐敗問題就要轉變觀念落實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資為本。那么什么是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方式呢?思考這個問題,不妨把以資為本的經濟發展方式拿來對比一下。
以資為本的發展方式大家都熟悉。資本現在已經發展到貨幣符號節段(貨幣資本)。即是所謂的投資。投多少億的資(貨幣信用)開始啟動生產這個程序。征地.建廠.購置設備.組織工人生產.銷售產品.回收資金得利。得利再投資。由一個循環。在這個運轉程序中人是能提供勞動力商品的被雇傭者。人成了資本的奴隸。再看現在的虛擬經濟,其本質就是通過資本憑證(股票.證券等)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利用交易差價賺取貨幣資本。這個交易過程本身并不創造任何可利用的實物和實物價值。但它可通過把資本憑證虛擬增值方式炒高,進而獲得更高的貨幣資本。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就更不必說了,他連資本憑證都懶得炒了,直接抄資本憑證交易本身了。人徹底淪為了金錢的奴隸。這就是資本經濟。
以人為本的經濟方式怎么樣的呢?人的社會化是人完全脫離了自然生存環境。人賴經濟生產而生活。在經濟生產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協作的關系。這個協作如同人類在初級階段的共同圍獵,有共同分享圍獵成果——獵物。人類群居生活,眾人圍獵的方式能得到更多的獵物。但是如果不共享獵物就不存在共同圍獵。也就沒有了群居生活。協作是為了協作者眾人都得利。社會主義的經濟以人為本就是以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成果,按勞分配原則建立起來的勞動協作關系。人是這可生產程序的主導者,而不是資本的雇傭者。就企業形式講就是工人是企業的主人翁。企業管理者與工人的身份是相對的。工人參加管理,干部參加勞動。大家協作。不存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工人)的身份界限。也是經濟生活中人人平等的體現。
國家就是一個大家庭。人們之間的關系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勞動協作關系。這種協作關系真正實現了中國古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形式。在這個國家內,大家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這個國家社會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
這個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方式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確實存在過。盡管它是一種初創模式還不成熟。有幸作為那個時代的見證者我很榮幸。盡管那時人很幼小,但深深刻在記憶了里。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就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也就是說,勞動創造產品,產品為人所用。生產的目的是生活。這不同于我們現在,過分強調商品流通。萬物皆有度,過分的商品流通就成了炒作。炒地皮.炒房子等等。生產服務生活的目的被扭曲。
對于一個獨立的貨幣體系而言,完成生產到消費的流通,貨幣僅是流通媒介的作用。要知道錢是印出來的貨幣符號,流通媒介。所以對于一個國內生產到消費的流通過程而言問題的關鍵不是資本——貨幣符號,而是生產所需的技術人員.材料.設備.等.毛澤東就是把國家當成一個大家庭來建設。國家對國營企業要投入給資金撥款,企業盈利上繳利潤。這正如古人說的——國家不以利為利,而以義為利。國家的當家人不能像個商人光想著漁利。舊國家形態的稅收是個什么概念?就是統治者以權力漁利,坐享權力利潤。人民共和的國家,國家就不能光想著稅收漁利,而要直接領導人民的搞生產,搞建設。而想想我們國企的改革思路搞承包,說白了不就是和地主出租土地收租子一樣嗎?舊的國家形態還殘存在一些人的頭腦里。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這些都是中國本原概念的表述形式。個人認為要建設和諧社會應以中國人的同人思想為基礎。關于同人概念最早見于《易經》同人卦。直觀的理解就是人與人同。《易經》講同人時反對搞小圈子,同人于門,同人于宗都不是同人的最高境界。同人的最高境界是同人于郊,同人于野。道理很簡單只有人與人同才能實現人與人和。在人與人同的基礎上講人與人異,即人的社會分工不同,收入的合理差異。
早在人類社會初期,為了共同生存的目的人們以群居方式生存時,中國古人的智慧就總結出了同人思想。古人類的生活就是共同圍獵,共享圍獵成果——獵物。周朝初期姜尚論天下形勢也是說,如今天下如同眾人圍獵逐鹿。后來許多人錯誤的理解眾人逐鹿是爭利,其實質應是眾人逐鹿是以眾人合力協同而得利。看周朝就是如此和天下諸侯之力伐無道的商紂,最終實現天下太平。周天子的責任就是使諸侯各守其土,個安其民,合理的分天下之利還與天下之人,解天下利益紛爭。如今世界形式比作商周興替的時代是恰當的。
人生必架于物。私心貪欲的產生使人占有物而坐享物之利。私有占有制和私有繼承制還有已經廢除的世襲制是使得人與人不同的原因。以上制度的出現正是老子所言的“大道廢,有仁義。”人與人同不能實現了,但是要維持人類的社會關系就要倡導仁義。老子又說,道之不存而求仁,仁之不存而求義,義之不存而求禮,禮是什么呢?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所以說要想社會和諧就不能不依靠大道,人與人同。現在提倡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式,對立面就是以資為本的發展方式。
看毛澤東時代的國家建設,毛澤東主席就是把國家當成一個大家庭來建設的。當時宣傳的也是社會主義的大家庭。大家共同利益一致。把社會主義的大家庭建設好。比如教育問題,國家教育目的是培養自己國家的建設者,所以教育不收費。上大學還給工資。共產黨領導要領導人民搞國家建設。搞國營企業等等。目的就是體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方式簡言之就是生產的目的是生活,為生活所需而生產產品,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生產是為了滿足人民生活所需要。
所以說,共產黨應領導人民搞生產建設。如果不領導人民搞生產建設而搞引資,這樣就很容易成為資本的幫兇,個別黨員的成為資本的打手。
共產黨只有領導人民搞建設,搞生產,才能保證黨同人民的共同利益一致。而搞引資就會造成黨和人民利益不一致。
毛澤東時代為什么沒腐敗?因為毛澤東號召大家一心為公。公和私是相對概念,辨證關系。大河有水小河滿。個人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都受益。而反觀精蠅們的主張個人利益最大化,不惜損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人人為私,能不腐敗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