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才是真正的普世性
文 張建華
普世性一詞最早起源于佛經《六祖論要》,如今被當代改革者用于社會科學,普世性概括起來就是在科學技術上具有普世性,傳統文化宣傳繼承上最有普世性,社會道德觀念上具有普世性,簡而言之,就是要從關心關愛人民生活中服務于人民的基本思想觀念,價值觀,形成和構建和諧的社會生活思維方式,這種方式和思想就叫做普世性。
如今改革開放后所提出的普世性,卻有兩個層面的意思,其一:普世性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發展中國家要與世界接軌;同西方企業文化同源,形成被西方文化所指導的新的中國企業管理思維方式,而這一思維方式是被西方各國所認同的改革形勢;其二:用普世性來從思想上,文化上規范中國人民的認識感,從而為改革與世界接軌而奠定思想指導體系認知感而作準備。
普世性的一大特點是具有普遍的認知感為基礎的,而把中國傳統的佛、道、儒思想強行與西方思維模式視為一體。那么這種普世性就會被扭曲 ,失去具有中國自身傳統的文化內涵,如道家的自然天成的思想,儒家的厚樸和諧與佛家的普度眾生的指導思想,因為西方的科學普世性是起源于科學發展競爭基礎上的,一切事物的發展根本在于資本利益的基礎上的,這樣的普世性就是用科學手段把一切自然經濟的毀滅和掠奪,從而使資本最大利益化,西方的普世性只是西方強國的政治口號,而不是為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服務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是建立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基礎上的,適用于廣大中國人民的思想體系上的普世,和睦相處,友善待人,誠信禮智是中國普世文化的根本,樂善好施是中華文明的驕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的根本要求,是最適應于自然生態法則的生活方式,他所提倡的方法是自然,淳樸,樂于助人的東方文化,觀念,是真正的普世,救世觀。
西方文化在西方工業的價值觀中,已顯得窮途末路,科學技術無止境的發展,是對自然社會的毀滅,股票、資本、期貨、金融危機的存在是西方文化衰落的表現,西方法律法規的日新月異是西方管理理念和西方文化的聯合體,而這種聯合體在西方的普世性中變得無能為力,更顯莫名其妙。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思維觀念是東方文明的偉大之源,自然和諧是一切社會發展變革的指導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根本指導方式,中國的樸實是對所有文明的態度,擁有海納北川、同時又吐故納新,順其自然,自始至終都信奉著立足自然根本,樂施于民的治國之策的。無論從道教、儒家、佛教都表現出了愛自然眾生的宏大智慧的。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為人民服務”是佛教的“渡眾生”和道教的“愛自然萬物”,儒家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文化是自然和諧的,是三大思想的精髓。“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發展,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于民的根本保障,誰背叛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那他就會成為人民的公敵。所以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是中國人民能接受和擁護的。
“為人民服務”那就是要打倒一切封建買辦,官僚資本主義,消滅一切剝削階級,還人民一個健康活潑自由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是革命發展的一個需要,也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社會形勢,自尊自強、堅忍不拔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抗爭精神,而這種抗爭精神是來源于人民的,中國共產黨只有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利益著想,一切以人民為重才能領到中國走向富強,捍衛和保證國家的主權完整,捍衛人民民族之尊嚴。就像毛主席講的那樣:“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的政黨,才是有生命的政黨,才是能代表廣大人民的正確的政黨。”
“為人民服務”才是我們中國人民所擁護、支持的,換言之,普世性也必須要做到真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