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被徹底否定了,“大躍進”被只講問題不講成績、抹黑得面目可憎了。共產黨建國前三十年的歷史在不良精英的操控下已為主流媒體基本否定了(雖然這個時代的美好記憶仍存于廣大的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共產黨執政前三十年,白手起家建立起來的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已在精英們主導的改革理論的忽悠下賣光送盡了。為了徹底否定共產黨、否定社會主義,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靠巧取豪奪國有經濟、集體經濟而新生的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包括美國以各種基金會豢養的精英漢奸),先是割裂黨的歷史,通過割裂、抹黑來否定共產黨執政的合法地位。在美國五十年代即已開始的戰略策動和國內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緊密配合下,共產黨執政的前三十年即毛澤東時代是一片黑暗、一無是處。
然而,我們從最近開始的,央視可能不情愿或無意間的零星報道中,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真相。那個時代培育的人和做成的事,不僅惠及著中華民族今天的子民,還在譜寫著血淋淋的金錢至上社會中的感動與溫暖。中國,因為這些人和事的存在,還保持著無聲無息卻堅硬挺直的脊梁。
春節期間,央視報道:原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退休后,攜妻女住進大亮山深處,艱辛植樹造林二十多年,在10年春西南大旱數千萬人飲水都發生困難的情況下,大亮山區域的群眾卻盡享植樹造林的福蔭,生產生活都沒受旱情的影響。楊善洲同志所植之樹林,現已價值3億多元,他卻無償獻給了國家。在林權私有化改革之時,他的這一舉措,盡顯一個忠誠的共產主義者的本色。也引起中國具有良知人們的沉重思考:什么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什么叫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什么叫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他也為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樹立了一個閃光然而沉重的范例。只是不知道,他獻給國家的價值3億多的林場,會不會以幾百萬或幾十萬甚至幾萬的價格改給某個自然人或法人。翻開改革的所有經典案例,這絕不是多余的擔心。
楊善洲同志所創造的財富及其給一方百姓帶來的福祉,為改革開放中的共產黨人樹立了一個真正的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經典形象,但愿這形象不是最后的絕響。。
2011年2月13日 央視報道:正月初四,安徽農業大學82歲高齡的胡承霖教授,搭公汽前往農村訪農戶看農田,指導農民抗旱保苗。隨時下鄉,指導服務農民,拔腿就走,不要車接車送,這已是胡老先生長期以來的習慣,他在回答記者采訪時說:不要縣鄉接送,一是因為縣鄉干部忙,不愿耽誤他們,二是接送的費用相當于他四個人的費用,不劃算。但愿,沒讓胡老麻煩的縣鄉干部們是在干正事,而不是花公家的錢在忙送禮、忙酒會、忙舞會、忙麻將。一個老知識分子,長期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的精神,在此金錢至上、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改革開放時代,應該如何評價呢?這似乎應是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風范、中華民族的脊梁所在。毫無疑問的是,在當前主流精英、主流媒體的語境中,胡教授是大大的落伍了,落伍于市場化大潮,更落伍于市場化金錢至上的鐵律。
2011年2月13日 ,央視報道:安徽省宿州市禪堂村抗旱保苗,得益于1969年修建的排灌站。由于排灌站還存在,簡單維修即利用起來,使麥田得以漫灌,苗情很好。而其鄰村,1969年也修建有排灌站,因已損毀無法使用,只能抽水噴灑,苗情不好。另有消息稱:現在農村是“種學大寨的田,用大躍進的水”。意謂現在農民種田主要得益于共產黨執政前三十年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這三則消息,前二則講的是人,是代表中國脊梁精神的人,他們是共產黨執政前三十年培養教育出來的精英人才。他們保持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他們堪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是一個大寫的人。他們的行為,展現了前三十年共產黨教育的成功!他們再現的是毛澤東時代的燦爛、光明和輝煌,而不是主流媒體一直以來渲染的黑暗和不幸。后一則消息,則反映了被徹底否定的“文革”時期,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成就和成功,那時的口號是“抓革命,促生產”,所謂促生產,不只是口號、不是空談,而是卓有成效、功在千秋的大干實干苦干!那個時代,億萬農民群眾,擺脫了幾千年來私有制不平等、無自由、無民主、一盤散沙狀態后,激發出了極大的勞動熱情和沖天干勁。前30年,全國共修建各類水庫87085座(是改革開放30年的9倍),灌溉面積從1949年到1978年,由2.4億畝增加到7.3億畝,增加近5億畝,增幅超過200%(改革開放30年,灌溉面積由7.3億畝增加到8.67億畝,增加1.37億畝,增幅為19%)。無論精英們如何徹底的否定,這些實實在在的建設成就和惠及當代的余蔭,是無論如何也否定不了的。
對歷史信口雌黃、恣意強奸、毫無敬畏之心的人,必將遭到歷史的報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