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報上看到一篇報道說一個五十來歲的壯漢對自己七十四歲的老母親拳打腳踹,致使“胸部多處”和“小腿上部”骨折,“小腸系膜血管廣泛破裂,出血”休克致死--竟被活活打死了。因為老母親沒拿出錢來給他裝修房子。
此前在電視上也多次看到過年老的父母們被子女虐待趕出家門的事情。
我不禁想到了被公仆們稱為“衣食父母”的老百姓在這個兩極分化時代中的境況遭遇。
我喜歡看《動物世界》。
大概是上了年紀的緣故,竟常會被動物媽媽對子女的一片深情所感動。但看到它們捕殺小食草動物時我會趕快切換開去,我不想看那血淋淋的場面。
因為小動物出于求生本能的拼命奔逃,被捕后那絕望無助的眼神都令我心顫。而它們又是那樣的弱小和可愛。
但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動物子女們長大之后就離開了歷盡艱難和危險哺育保護它們長大的母親,永遠不再回來。一任它們的母親自生自滅。
這是動物世界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這個規(guī)律被人們稱之為“叢林法則”。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現(xiàn)在一些人把這個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搬回到了文明的人類社會。他們振振有詞地宣揚和鼓吹“叢林法則” 如何的合理。他們把人與動物,把人類社會與動物世界等同了起來。于是一切恃強凌弱、弱肉強食的剝削壓榨和侵占迫害就都成了正常合理的活動,哪怕是不擇手段滅絕人性充滿血腥的草菅人命。
“人之異于禽獸者,倫理而已。”一位姓薛的進士說。
“叢林法則”沒有進士所說的倫理。它就是簡單的弱肉強食。但是強勢的動物們食飽了也就行了,它們絕不會貪得無厭地去狂捕濫殺。因為出于本能,它們也要維護自然界生物鏈的平衡。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說。
這些崇尚“叢林法則”的人們到底追求什么呢?
廣告中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他們要追求的正是:最好、最大、最多。
“欲壑難填”,他們就是要填,所以永無止境。所以攪得全世界都不得安寧。
“如果你對別人的苦難無動于衷,那你就不配稱為人。”薩迪說。
現(xiàn)在社會上這些崇尚“叢林法則”的人們已經(jīng)不僅僅是“無動于衷”于別人的苦難,而是殫精竭慮地制造盡可能多的苦難強加于人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并享受其中無限的快感。
他們早已不配稱為人了。但又該稱為什么呢?
“衣冠禽獸”,這是我能想到的,但我知道并不恰當,因為不準確。
因為禽獸的殺戮是生理的需要,而這些人的惡行卻是源于他們介于人獸之間的變態(tài)心理。
禽獸沒有他們的貪婪和殘忍。
恐怕,也沒有他們滿足心理需要時的快感。
2011.01.27.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