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治國只能導致亡國
儒家思想產生2000年了,也許在歷史上算先進文化,后來被封建王朝加工利用,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我們天天提倡創新,怎么弄出如此舊的東西灌輸給民眾?
從西漢至清朝,先后有12個皇帝19次來曲阜祭祀孔子。其他皇帝都來過1次,唯乾隆皇帝1人就來過8次。乾隆皇帝特別尊孔,乾隆三十七年他特別鐘愛的女兒又嫁給了衍圣公孔憲培。就是這個以孔子思想武裝全體達官貴人八旗子弟的大清帝國落入了亡國賠地賠錢的絕境,當慈禧品嘗著由圣人之家進獻的“孔府宴”壽宴時候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江山也日暮西山。
慈禧何嘗不知道落后,她進行了洋務運動,然而文化上老佛爺認為儒教無需改革,對康有為著《孔子改制考》大驚失色,6君子成了穩定壓倒一切的犧牲品,洋務運動取得了巨大經濟成就。洋務運動后大清經濟持續多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并且沒有消耗資源破壞環境,是屬于可持續發展。老佛爺決心堅持這一具有中國特色“大清模式”不動搖。然而,甲午一戰,大清帝國被小日本國徹底教訓。慈禧也許沒有意識到日本明治時期的儒學定義為異端之學,偏偏人家廢了封建落后那一套贏了土地白銀。明治維新還采取了許多破佛政策。比如,為了強健體魄,強迫僧人吃肉,使日本佛教的素食傳統被徹底破壞;為了增長人口,強迫僧侶結婚,并令僧人從軍,使日本佛教完全世俗化,佛陀的戒律蕩然無存;為了杜絕浪費,用行政手段發動舉國砸毀佛像的運動,導致許多寺廟被毀。阿彌托福,這些不是我們現在要大力保護弘揚的傳統優秀文化嗎?全國寺廟遠比學校氣派,金碧輝煌的建筑,氣勢恢宏的廣場,川流不息的官車,生病找菩薩,不平等認命,這就是要恢復的傳統文化?長沙開福寺菩薩生日那天人流如織年年進行方圓幾公里交通管制,可見老百姓思想已經慢慢和傳統接軌, 難怪李鴻章也感嘆事情受傳統束縛太深不能按照愿望行事。
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沒有給禮儀之邦任何面子,今天我們說“禮之用,和為貴”人家航母就不來了嗎?既然來了不送點美金人家航母會回家嗎?要么自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小崗村的英雄還要勇敢奔小康,肯定不會惹麻煩打仗的,還是韜光養晦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