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這部記載著年輕共和國史實的史冊,佇立于秀麗的韶山與雄偉的銅像之前,敬仰與思念之情油然面生。在歷史的煙塵中,我聽到那洪亮的湖南鄉(xiāng)音,穿空裂岸般清晰起來……
——題記
那是1910年的初秋,年僅17歲的石三伢子這樣告訴父親:“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
如果,那年的秋天,主席沒有帶著樸素而純真的憧憬,離開閉塞的韶山?jīng)_,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在長沙,主席考入湘鄉(xiāng)駐省中學(xué)讀書,接觸到了同盟會辦的《民立報》。我曾經(jīng)這樣設(shè)想:如果那一年他沒有走出韶山,中國的歷史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嗎?
當(dāng)時,主席還只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少年,他一定不會想到:百年之后的中國,他的名字能寫進上下五千年的青史,會照耀著幾代人的心靈?! ?/p>
這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對主席的評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政治家的他、軍事家的他、詩人的他,父親的他……
沒有人能夠跟得上主席的足跡。風(fēng)風(fēng)雨雨,征程不已。在每一個稱為主席舊址的地方,他的足跡已重疊成縱橫交錯的曲線,由淺入深,由曲到直;
沒有人能夠解讀主席的胸懷。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在每一個讓人落淚的故事背后,他的情感已融匯成人民萬歲的高呼,叱咤風(fēng)云,余韻悠悠?! ?/p>
沒有人能夠真正地賞析主席的詩篇。筆下山河,胸中世界。在每一篇堪稱經(jīng)典的詩詞里,他以詩人特有的詼諧與幽默,藝術(shù)化地把一部中國革命史轉(zhuǎn)化成一幅幅精美的、浪漫的畫卷?! ?/p>
從1893年誕生至1976年逝世,走出韶山的主席,只給他的父親留下了一首《七絕·贈父》,卻給中華民族留下了無數(shù)的千古絕唱!
是的,歲月不會忘記,中國不會忘記,歷史更不會忘記!
兄弟去了,賢妻去了,愛子去了……主席的六位親人,為苦難的國土與他深愛的人民捐軀。他望向遠方的淚眼,又該是何等的悲壯?
雪山走過,草地走過,沼澤走過……主席用深深淺淺的腳印,引燃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他在沒有路的地方,趟出了紅色中國的勝利之路!
北國吟過,昆侖吟過,江河吟過……主席用顛張醉素的草書和平平仄仄的韻腳,把一首又一首亙古未有的詩章,寫成了開國大典的禮炮,寫成了新中國起伏跌宕的意象!
歷史并未遠走。在主席留給后人的老照片上,我看到歲月正一頁頁地翻過。于是,我不加篩選地翻看著他青年時代的傳奇故事,追尋著他的人生足跡:韶山、長沙、上海、井岡、瑞金、遵義、昆侖……在他留下的一首首動人的詩篇里,我聽到了主席氣貫長虹、輝映千秋的宣言: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后記:晚會節(jié)目單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cf35b0100o8le.html
相關(guān)文章
- 董玉振:建國后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艱難歷程---看毛澤東時代的經(jīng)濟成就(舊聞)
- 論毛澤東和民主
- 清明節(jié)售印有毛主席頭像冥幣惹眾怒
- 毛澤東與新中國的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
- 紅霞萬朵長相憶,浩歌千古酬知己——讀毛主席1973年修訂贈楊開慧詞感想
- 昆明紅歌唱響“三.八節(jié)”
- 文藝路線的復(fù)議
- 黎陽:誰說毛澤東對科學(xué)無知?——《五星紅旗迎風(fēng)飄揚》觀后感之一
- 失敗是檢驗真理的另一標(biāo)準(zhǔn)---毛澤東思想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 毛澤東是中國民主的最偉大推進者
- 毛澤東提倡良好的文德文風(fēng)
- “東方紅”上陽光明媚 “東方紅”下紅歌嘹亮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