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生產力發展了,社會財富越來越多,商品越來越豐富,但是人民物質文化需要得到滿足了嗎,為什么社會財富越來越多,生產力越來越發展,可是人民的消費能力卻越來越低,連一些基本的生活資料都買起來艱難!
我們常說: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但是現在學習馬克思的資本論到了第三卷 ,卻對這句話有點懷疑。
首先: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我的理解就是馬克思講的社會需要。馬克思:社會需要不是指實際的社會需要,社會實際需要是由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而社會需要是指市場上出現的對某種商品的現實的需要,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本質上是由不同階級的互相關系和它們各自的經濟地位決定的。如果生活資料便宜了,貨幣工資提高了,工人就會購買更多的生活資料。對這些商品就會產生更大的社會需求。
馬克思:社會消費力既不是取決于絕對的生產力,也不是取決于絕對的消費力,而是取決于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以內變動的最低限度。
如果按照馬克思的話,我們就很好理解,人民的需要不是取決于社會生產力,而是取決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在生產力的發展中,分配到了多少社會財富,如果在生產力的發展中受益最大的是人民,人民從生產力的發展中獲得了足夠的財富,足夠的收入,同時生活資料便宜,教育,醫療,住房等負擔不重,那人民就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就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需求,相反,如果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財富劇增,但是人民在生產力的發展中,只分配到了極少的財富,收入一直保持低下的水平,教育,醫療,住房負擔沉重。社會的財富的大多數只是被占人口少數的利益集團給占據了,那么即使生產力再發展,社會再發達,廣大人民由于分配到的財富少,收入低所以對物質文化的需求還是被限制在一個相當狹小的界限內,當人民的物質需要都極度萎縮的時候,更不用說文化需要了。同樣,對物質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長,日益增長是受人民分配到的財富份額決定的,人民收入高,負擔輕自然增長的快,如果相反,即使生產力再發展,人民分配到的財富很少,那根本沒有“日益增長”,有的只是“日益萎縮“。
如果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理解為實際需要,那實際需要是由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才產生什么樣的實際需要,就像唐朝的人不會產生對電腦的需要一樣,更何況,實際需要不是真正的需要,例如某人想吃牛肉,這是實際需要,但是他沒錢,也就不產生需要,只是想想罷了。老百姓想買多點蔬菜,這是實際需要,但是手里錢不夠,也不產生需要,只是想想罷了,人民手中沒有足夠收入,也不會產生社會需要,雖然這個社會生產力發展了。
而現在貨幣的過度增加,進一步使人民手中本來就少的財富進一步貶值,進一步導致社會需求的萎縮。
落后的體制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剝奪人民的財富,人民的實際需求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老長征回答說:
”什么是對抗性的分配關系?說穿了就是誰來分怎么分誰分多少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回答我們現在的社會性質,如果是社會主義社會,那是按勞分配,理論上不存在勞動者買不起普通消費品的問題!如果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那是按權分配,按資本分配,則普通勞動者買不起普通消費品則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是的現在我們國家不是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而是資本主義的按資本分配,還有更低級的按權利分配,人民既沒有資本也沒有權利,拿什么分配,只要是這樣的制度下,我認為分配問題是永遠也解決不了的,人民的實際需求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會激化。最終變為對抗性的矛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