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領導的群眾運動對打破既得利益集團,利用基層力量突破社會變革阻力,使行政機體內部更新煥發(fā)保持生命力的啟示。
毛歷次發(fā)起的運動,我們可以總結一下:
1、延安整風運動整的是黨內的派系,當然也有工作作風問題。這其實是一次政黨的建設方式。也就是當精英隊伍出現(xiàn)頑固的既得利益代言人或代理者時,應當通過整風來肅清和統(tǒng)一認識,使權力回歸中立性(即平民性)。
2、建國初的三反五反運動,主要是對不良商人和政府工作人員貪污腐化的不良作風開展的運動。這其實對我們目前非常有借鑒意義。我們看一下三反五反的內容“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jīng)濟情報”。在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今天,權力尋租和資本勾結,被學界擔憂的“權貴資本主義”其實在建國初就一再防范。
3、反右運動:其實就是反對所謂的“知識分子”的運動,這里的知識分子主要是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分子”。我們知道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分子最容易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為利益集團鼓吹,充當喉舌和打手。對他們的群眾運動,就是讓思想回歸中立“平民化”。
綜合看上面的四次群眾運動,沒有對普通工農群眾(平民)的運動,都是對既得利益集團或其代言人代理人的運動。
所以從中我有所啟發(fā)愿與分享:相對于改良來說,群眾運動是不是更有力的方式?相對于革命來說,群眾運動是不是社會成本更低的方式?群眾運動對于代表平民利益的中立政府,是不是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有力武器?
當然,群眾運動容易導致打擊擴大化的情況,在基層執(zhí)行中比較容易失控。但是我仍愿意把它作為一種社會改革的方式提出來,我希望有識之士能對群眾運動加以研究,使它科學化、可管控。不能因為群眾運動容易失控就一棍子打死,看不到它可取的一面。
我相信在民眾文化水平提高、是非判斷能力增強、權利意識覺醒的今天,群眾運動在社會管理和革新方面更將煥發(fā)生命力,也可能會創(chuàng)造中國道路的民主實踐形式。
我相信在民眾文化水平提高、是非判斷能力增強、權利意識覺醒的今天,群眾運動在社會管理和革新方面更將煥發(fā)生命力,也可能會創(chuàng)造中國道路的民主實踐形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