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榮博友給我的一篇文章寫下這樣一段話:“唉,只能說陳水扁只是不走運, 他怎么就不來大陸當個省長, 哪怕是個處長, 科長.只能說克林頓真是倒霉,不就是和秘書有點那個事,怎么就搞得那個樣子.只能說國民黨太無能,李敖那么在電視上罵蔣介石,蔣經國,馬英九,怎么就給放出來了, 沒有被割喉或牢底坐穿.我們真是"看不懂"啊.”
很高興看到何榮先生來訪,你所說的問題,的確部分存在,我們的黨和政府沒有做好的地方很多,有很多是我們現在的中國應該自省的地方。但是,我反對以點蓋面。我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你把中國現在的許多問題歸咎于制度問題,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關于你提到的臺灣方面問題,我曾經有許多的論述,大陸的很多問題其實臺灣也照樣存在,就不再贅述了。我在這里只想拿咱中國大陸的情況,來向你證明,很多問題不像你看到的那么簡單。我只大致地為你作如下解釋。
關于“不走運”,在毛澤東時代,就很少有“不走運”的人了,這是因為,毛澤東時代的貪官污吏鳳毛麟角。為什么?因為有政治運動的威懾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文化大革命運動,就是毛澤東對于最廣泛意義上的民主運動的大嘗試,毛澤東成功了,他在世的時候,給一個大中國帶來了史上罕有的清廉與潔凈的政府。在毛澤東去世以后,他的民主大嘗試失敗了,右翼人士掌控了中國,右翼人士的治國理念,是造成現在的貪污腐敗現象嚴重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大陸的現在也有很多“不走運”的人,甚至有很多高官也很“不走運”,這是因為現在的貪腐已經成了現在的中國很普遍的問題。
但是,我們不能以此否定“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人們經歷了太多的政治運動,已經很厭倦了,人們對于政治運動的熱情,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地步,選擇把中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中來,也是順乎民心的必然選擇。鄧小平順應了當時的民心,把握了歷史機遇,并策劃了偉大的“改革開放”,他因此被尊稱為“總設計師”,他給中國帶來的繁榮與尊嚴,誰也抹殺不了。而經濟的發展必然會伴隨貪腐的蔓延,這也是歷史規律之一,我們也因此不能怪罪鄧小平,不能說我們不該搞“改革開放”。面對現在存在的許多社會問題,應該理解為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必然,我們只能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應該動輒把責任推向制度或者偉人。
關于“割喉、牢底坐穿”,在大陸也有很多罵鄧小平、江澤民的人,他們照樣沒有被“割喉、牢底坐穿”,甚至連坐牢都不需要,我們不能拿特殊代替一般。而這正是鄧小平偉大的地方,他及時總結了文化大革命期間以及歷史上很多不該有的愚昧和無知,吸取了歷史的教訓,才有了現在的言論自由。我曾經多次說過:“讓十三億中國人有了言論自由,這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外帶給中國人民的另一個偉大貢獻。” 但是,連鄧小平也承認,過去的很多錯誤,不是毛澤東一個人的錯誤,而是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人們在那個時代都會存在愚昧和無知,也包括當時的鄧小平。鄧小平的偉大在于他及時總結了歷史的教訓,避免了這類愚昧和無知的無休止存在,我們都應該感謝鄧小平。
可是在毛澤東時代,的確是沒有人敢輕易罵毛澤東的,前面說了,那是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所致,是那個時代人們共有的認識特點,不是毛澤東的錯。毛澤東強調人們精神世界的教化,本身沒有什么錯,他給我們所有平民百姓帶來了歷史上空前的平等和尊嚴,我們永世不會忘記這位曠世偉人。那么,這里要說的歷史局限性到底是什么呢?請看我曾經的一段論述:
社會的進步是建立在很多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的,我們不能拿現在已經進化的了思想理念來要求當時的人們。我和我們的先人都是從文革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我們當時誰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的無知,可現在看來,那時的人們真的很可笑。就好比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小長大,長大后都會發現自己曾經有過很多的無知,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我們不能因此去怪罪毛澤東。毛澤東是偉大的,但他不是神,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所有人的愚昧。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對從前那個時代的理解,就像我理解我小時候也很幼稚過一樣。有很多的人們,他們對于文革時代的嘲笑和諷刺,是因為文革中的確曾經出現過很多愚昧、過激的行為,我們必須承認那是事實,但我們不能因此全盤否定那個時代。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滿清王朝的統治。但那以后,中國一直在動蕩中求生存、求發展,再后又經歷了幾十年漫長的戰爭,直到新中國成立。在當時,人們的思想水平大多還停留在封建帝王時代的水平上,人們在對待很多問題的處理上,大多沿襲了舊時代的思維方式,包括愚昧的效忠,愚昧的制造對立,愚昧的理解和執行所有的政策等等,正如馬帶锎老先生所言,那是一個時代的問題,是那個時代的局限性所導致的一切。我們不能拿現在的看待問題的水平來要求當時的人們,我們看待任何歷史問題,都要把它放在曾有的歷史空間里,而不是以現在的標準來對曾有的歷史作出評判。
看了我的這段論述,就應該知道,這就是我既崇拜毛澤東、也崇拜鄧小平的理由,也同時是我反對任何人把現在的社會問題歸咎于制度問題的原因。任何人以一面否定另一面的做法,都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短見的,片面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