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與毛澤東思想
作者:小口鳥
孫中山 先生的三民主義,至今仍然令不少人“人心所向”,特別是那些癡迷于“民運”的人士。我是絕對不贊成、甚至是反對所謂的“民運”,因為,我認為那些人呼喊的“民運”,實際上就是西方“顏色革命”的那一套。是不是因此也就認為“三民主義”不好呢?當然好。不然,當時的國民革命就不可如暴風驟雨般地在全國興起,至所以能迅速地摧枯拉朽般的推翻統治達260余年(1644—1911)的大清王朝,憑借的就是這桿“三民主義”的大旗。
我的中學時代是70年代末,課文里沒少提及三民主義,然而,老師卻從未將其內容詳細地加以說明,以至于,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看來,那肯定是三民主義尤如小孩子過家家,不值一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4OTI2MjI0.html)
直到前幾天,有進步人士提供了《走向共和》影片中的一段視頻,雖然,我并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但是,其中 孫中山 先生發表關于“共和”的演講,是非常感人的。由此,我知道了三民主義比較詳細的內容,也由此知道了中山裝的含義:
左袖三粒扣:民族、民權、民生;
右袖三粒扣:平等、自由、博愛;
五權憲法:由民眾間接參政權和民眾直接參政權兩部分組成。
民眾間接參政權,原稱“三權憲法”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民眾直接參政權,就是 孫 先生后來增加的,也是 孫 先生十分看重的兩權:考試權、彈劾權。
至此,我認為三民主義思想理念是相當不錯的啊,那為什么當初老師就不給學生們系統地講解一番呢?是出于當時的政治忌諱?還是擔憂三民主義的出處和威力?
現在,看來想來,委實沒什么忌諱和擔憂的。
打個比仿吧,如果把孫文的三民主義比著是一束鮮艷的花,那么,毛澤東思想就是春風輕拂下的大地,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因為三民主義思想無一不被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含蓋,三民主義如此偶合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中,不知道 孫 先生是不是學習和借鑒了馬克思主義,也許是純屬巧合。總之,看不出三民主義會和馬列毛主義有什么抵觸。
就此,以臺灣的資本主義和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例,一同來刨析一下“三民主義”思想和“馬列毛主義”思想的學說。實質上的問題是相當太復雜的,不容易說清,所以,在此主要是從理論或理念上做比較,那么,各自具體的內含就會非常清晰。
其右三扣:平等、自由、博愛。
首先看“平等”。就當今的臺灣而言,在資本主義制度體系下,三民主義其中的“平等”,主要表現在政治上人人擁有一票、生活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而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毛澤東思想中的“平等”主要體現于人民當家作主、生活上同樣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大眾都成國家的主人了,難道這不是平等么?難道此“平等”不比彼“平等”更真實更廣大嗎?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平等,無論是在什么社會制度下,平等之理念肯定是相對而言的,絕對平等是不可能成立的。
三民主義發展到今天,應該到了其頂盛時期,只要看看當今的臺灣,人們立馬會想到臺灣的民主政治選舉制度,這也是三民主義里“平等”的主要表現形式。
從表象看,人人擁有一票,可由選民自行決擇,非常公平。然而,實質上呢?競爭的各個黨派,無一不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因為黨派的命運無一不在財團的掌控之下,沒有雄厚資金為后盾,競爭就沒有勢力,想贏得多數選票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無論是哪個黨派上臺,政府運轉的服務對象,永遠是以少數富人為主而以人民大眾為輔。
而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構”。而人民代表的主要組成是占70%以上的是勞動模范、基層干部、普通群眾等,其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大家庭大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
其次是“自由”。三民主義的自由是言論自由、結社自由、集會自由和游行自由。
而我們社會主義下的“自由”,與其相比較可謂勝過之而無不及。就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外加集會和游行的自由。當然,這都是毛澤東時代的美好回憶了。
最后是“博愛”。中 山 先生詮釋為“人人愛我,我愛人人”,請注意他的前提是什么。
我們有“博愛”之說嗎?當然有,而且更加廣義和高尚。在毛澤東時代,通過持續的生動的全國性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運動,“愛黨、愛國、愛集體、愛人民”之“博愛”,就不僅僅是流于形式了,所開創的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古今中外前所未有。
其五權憲法,三個民眾間接參政權: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兩個民眾直接參政權:考試權、彈劾權。
前三個民眾間接參政權,任何社會體制下的國家機器皆有,大同小異而已,這里就不說了。
后兩個“民眾直接參政權”值得說說。
所謂“考試權”, 孫 先生的說法是“官員錄用及晉升一律要經過考試”,民眾通過考試踏上仕途之路,進而達到民眾直接參政的目的。
我們有沒有 “考試權”?有,但還不是主要的手段。我們有比考試更好的辦法就是“考核”,為什么說是更好的呢?考試只不過是一紙試卷,僅僅是看到一個人的文化知識水平,而考核要比試卷實際得多,通過思想品格、工作能力和生活作風三大方面的考核,才能真正達到國家選拔人才、人民選擇公仆的目的。
比如,你招收工人,甲的技術水平高些,但性情懶墮;乙的技術水平相對差些,但性情任勞任怨;那么,可以肯定你絕對是要乙而非甲。所以,思想覺悟要比文化知識重要,這便是考試理論與考核品格的差異所在,雖不十分恰當。
最主要的是“彈劾權”,中 山 先生說“這是最厲害的秘密武器,你當官不好好干,民眾就有權直接彈劾你”。
那么,我們的彈劾權是什么呢?哈哈,相比我們的彈劾權,那他那個就是小菜一碟了。“造反有理”、“炮打司令部”就是我們的彈劾權,厲害不?起來造反,直接炮轟了。試問,世上有哪個國家和政府會干這樣的“傻”事?號召人民起來造自己的反,并將自己炮轟打倒。當然,這也成為過去了。
至此,其左三扣:民族、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其具體的內容已非常清晰可見了。并且,三民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差距之大,也是顯而易的了。
如果說三民主義是束鮮艷的花,那么,它插在資本主義的土壤里,也就是一束塑料花罷了,人們易被其美麗的外表所迷惑,實為沒有生命力的事物。
為什么這么說?
對于資本主義,如果在以前,我們僅僅是聽說過的話,那么,改開34年的時間里,我們已確確實實地見識到了。我要是重提“階級”的話,反感之人一定不少,因為反感之人總會因此聞到火藥味而恐懼。那我就說階層吧,這樣百分之百是可以讓人接受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之下,會造成怎樣的社會階層呢?形象的比喻就如一塊五花肉一樣層次分明,且充滿了血醒:
第一層就是最上階層,主要是資本壟斷的各大財團。由了了無幾的超級大富豪組成,擁有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占據國家中心,控制國家機器,從而壟斷國內外資源和資本;確切地推斷,他們僅占社會總體的千萬分之一。
第二層就是中上階層,由各行業著名人士、中小企業主、大商販、大型企業主管等等組成,遍布各地并占據各地上流社會,欺行霸市,不勞而獲,花天酒地,為非作歹。
前兩層,加起來也不超過社會總體的1%。
第三層就是中間階層,他們大多是普通國家公務員、國家和大型企業高級職員、高級教員、白領、一般商販等等。中間階層可謂是上流社會的第二梯隊,是最具夢想的人群,無時無刻不在盼望擠身上流社會,也是最不可靠的一幫人,稱之為“墻頭草”一族毫不過分。
前三層,就是加大點水分也不超過社會總體的10%。
第四層就是中下階層,普通教員、一般企業員工、小商小販、自由職業人、農民(實在的種地人)等等。
第五層就是最底階層,可謂是生活在殘不忍睹的黑暗角落。如城市里的失業者、廉價的打工者,特別是體弱傷殘者,在我國還表現在相當規模的窮困的邊遠山區。
最后兩個階層,幾乎是對半平分了社會總體的90%,當然,發達的資本主義、特別是以搶劫他國人民利益的資本帝國主義,貧富之間的比例不會有發展中的國家這樣大。他們就是勞苦大眾,是構成社會的主體,也是最活躍的、最具叛逆的、最能推動歷史進程的偉大力量。
資本主義如此殘酷的現實,一觸即發的巨大矛盾,從何體現“平等”?何有“平等”可言?天天高呼“自由萬歲”,到底是哪些人在充當走狗和五毛黨呢?人民大眾絕大多數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天天忙于生計,哪有時間去享受其所謂的“自由”?這自由對于百姓來說不就成了屁話嗎?你置不起房、上不起學、看不起病,甚至于找不到工作,那么有誰給你“博愛”?你又有什么能力去“博愛”他人?這動聽的“博愛”不也是屁話嗎?
總之,資本主義就是弱肉強食的吃人的叢林法則,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充滿野性和罪惡的動物世界,比人類的原始社會還不如。所以說,美好的“三民主義”之花,如果插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土壤里,它就只能成為一束只開花而不結果的塑料花,死花。
只有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才是我們的最美好的最理想的家園。全國人民大團結,56個民族是一家,人人有住房、有工作,大眾享受公費醫療、免費上學,國有企業之間不存在拼殺的市場競爭,計劃經濟也不會帶來環境污染,不會浪費能源,更不會透支子孫后代的資源。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干部也極大地展示著人民公仆的風范。因為人民擁有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四大權力,國家的一切事物都在人民的監督之下,領導干部能不規規矩矩嗎?況且,還有“造反有理”和“炮打司令部”之有力武器。哪還有什么剝削、壓迫?社會上沒有地壞流氓,沒有黑社會組織,沒有娼妓,沒有咪迷之音,沒有貪污腐敗泛濫,沒有的賭博盛行,沒有請客送禮之風……
如此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你還想怎樣?你還覺得其中缺少“三民主義”嗎?
毛澤東思想像海洋,我的以上點滴知識也只是其蒼海一粟。
如果你看過一本民運的書,那么,你也應該看一本馬列毛的著作,這樣,你起碼是對自己公平了。兼聽則聰,兼看則明,我們不能忘了師長教給的這個樸素道理。
在世界人民開始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進行不屈的反帝、反剝削、反壓迫革命運動的今天,特別是在祖國大地已形成學習“毛選”熱潮的今天,我想,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能掌握一點起碼的毛澤東思想理論知識,那么,也實屬于“杯具”之人物了。
2010-9-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