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只認真理,不認洋、土
田忠國
有人以洋博士自居(可能是事實,我們并不否認),以為一旦留過洋,讀過幾本“洋書”,就以為個人掌握了科學的絕對真理(科學常識)。但人類科學歷史證明,科學只有相對真理,沒有絕對真理,但有物質自身的內在規律,因為人類不可能把物質自身的內在規律都認識得清清楚楚,或者,昨天正確的,今天事實證明不正確,或者,昨天認為不正確的,而今天或未來,又證實了正確。反反復復、往復循環,就形成了科學發展的動態變化軌跡。
所以,科學常識與科學規律,是某一個歷史時期人類認知水平的呈現,而非物質規律的最終結論。比如,從中國古典科學到張衡,再從張衡到錢學森,系統科學一直是中國科學的發展軌跡。再比如,從西方古典科學到牛頓,再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再從愛因斯坦到霍金,微觀科學一直占主導地位。直到愛因斯坦出,才形成了系統科學的基本構架(兩個相對論)。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形成,也是近幾十年內的事。
我們不說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不是正確,但西方科學家們孩子似的純潔的奇思妙想告訴我們,沒有對宇宙、對物質結構的奇思妙想,就沒科學。既然如此,我們的前人所做出的奇思妙想,比如說“散之為氣、聚之成形”,或者,“物物一太極”就真的全是垃圾了?我看未必,因為,人類歷史證明,沒有科學家猶如藝術家般的奇想妙想,就沒有對科學問題的新思考、新發現。沒有對科學問題的新思考、新發現,怎么可能有科學的新發展?
人類到目前為止,仍然對科學很無知,因為,人類對未知的了解是很少的。所以,把無知當科學真理,就成了科學的致命傷。從這個角度說,人類對未知無論怎么猜想都不為過。對未知的所有猜想,都是人類為了解未知所做的努力。
雖然,人類開始的思考很稚嫩,比如,霍金把外星生命想像成一頭大象,是很稚嫩,但也具體的描繪了地外生命,這就比地外無生命的觀點前進了一大步。雖然,未來的科學發展可能證實那不過是霍金的胡思亂想,也可能證實地外生命就是那個樣子。但不論證實的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霍金的科學精神值得學習。
學習,并不意味著亦步亦趨,而是,在學習中重新思考。一般認為,追趕西方科學發展是中國最好的選擇,但事實上,不必它快,也沒有它有力量,追,是自甘落后而已。因為,你再怎么追,只有距離的相對拉近,沒有超過的可能。所以,要超越,就必須在原有科學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新的系統體系。
從這個角度說,科學只認真理,不認洋、土,更不是一個洋博士的牌子就可以證明是科學真理的。如果科學研究,洋博士就證明了科學真理,中國在科學上早就領先世界了。
發現、認為不正確的就批評、批判,發現、認為是正確的就贊揚,這樣才能激活社會的創造力,起到動態糾錯的作用。這也才是中國人必須具備的科學精神。如果大家看到錯誤還說好,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科學,就快完蛋了。當然,有人固守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反擊人們的批評、批判,這也很正常,因為,他們把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置于國家和勞動大眾利益之上了。
學霸雖然在社會上很威風,一塊洋牌子也很能嚇唬一部分人,但對中國科學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益。當然,某些人以為有個洋牌子就可以阻擋中國人民對現實與未來、科學與文化、社會與人生、政治與經濟的思考,我看沒那么容易。再說呢,人們尊重的是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貢獻的人,不論他是留過洋的學者,還是土生土長的專家。
因為,中國的未來如何在于中國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如何獨立思考!!
2010-8-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