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實現(xiàn)基礎科學研究的飛躍式跨越
【本來想寫“中國系統(tǒng)戰(zhàn)略報告”一文,鑒于寫了白寫(這也是我寫了不改原因之一),就放了下來。我之所以在此提這個問題的原因,本文所談的問題,也是準備寫的“中國系統(tǒng)戰(zhàn)略報告”一文準備寫的內容。】
田忠國
剛才讀到一則報道,說丘成桐先生說,中國應該重視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加大對基礎科學的投入。同時,丘先生還說,古往今來,中國人比較講究實際,像四大發(fā)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發(fā)明,而對結構性的、理論性的科學興趣不大,發(fā)展也比較漫長。但近代工程的發(fā)展提出都是從基本理論上推導出來的,無論數學上的應用還是物理上的應用,物理對整個工程產生了基本上的改變;量子力學的發(fā)明和電子學的發(fā)明等種種發(fā)明對整個工程完全改變的方法和走向,這點中國還是無法做到的。
至于如何培養(yǎng)基礎科學理論人才,丘先生沒說,但我想:
一、基礎科學理論是個邏輯思維問題
二、基礎科學理論是個系統(tǒng)結構的邏輯建構問題
三、邏輯思維是個發(fā)散系統(tǒng)程序閉環(huán)問題
由此推論,培養(yǎng)基礎科學理論人才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人們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越強,其基礎科學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同樣越強。在研究系統(tǒng)邏輯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邏輯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有效工具,特別是探索未知宇宙空間和未知物質結構的有效工具。當然,對于一個非科學家而言,它只能從哲學的角度思考物質的系統(tǒng)結構,描繪出物質系統(tǒng)結構的邏輯模型,但卻無法給出數學邏輯分析,所以,這方面需要科學家、數學家共同努力?! ?/p>
所以,我們認為,基礎科學主要是對科學哲學的研究,但科學哲學要達到可以操作(或者實驗的目的),就需要建構一個數學邏輯模型,精確的描繪出系統(tǒng)物質結構的數字邏輯關系,反之,科學哲學就只能停留在哲學層面,無法進行科學實驗?;蛟S,這就是西方國家為什么那么重視數學研究的根本原因。
科學也不單單是個物質成分問題,而更多的是個文化問題,所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重新思考中國文化的能力。據在國家外事部門的陳赫先生講,他在接待外國科學家時,外國科學家就說,他們的科學發(fā)現(xiàn),不過是對中國文化的重新思考。陳赫先生也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或匯報了外國科學家的話,但一慣唯外是從的有關部門,竟然以不可能拒絕了陳先生的建議。
由是觀之,有關部門形成了固定思維:
唯外是從的同時,拒絕承認1978年前的所有中國文化,不論是傳統(tǒng)文化還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建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再看今天主流精英所謂的教育改革,什么教育關系到億萬家庭生活的改善,謬論疊出,令人憤慨。其實,中國數千年的教育史和前三十年的教育,包括世界各國的教育,都不是改善個人生活為目標,而是,社會科學的求道和自然科學的求道。離開道而求個人或家庭生活的改善,知識越多越擅長掠奪社會財富,并據為己有。后三十年的事實早就證明了這一點。當然,社會科學之道不同于自然科學,因為,社會科學之道,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比如,生產資料的制度不同,其管理目標、管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p>
大家知道,系統(tǒng)論的最早提出者是錢學森先生,但錢學森先生也提出一個很嚴肅,但沒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的問題:中國離開毛澤東思想馬上就完蛋。錢先生為什么那樣說?是出于他對毛主席的感情,還是出于別的什么原因?錢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個系統(tǒng)論,就足以證明錢先生的系統(tǒng)邏輯思維能力,是一般人無法經擬的,也就是說,他不會崇拜任何人(一個崇拜他人的人是不會成就偉大的科學事業(yè)的),包括毛主席。但是他說,中國離開毛澤東思想馬上就完蛋。那么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毛澤東思想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邏輯(科學)體系,而錢先生在研究系統(tǒng)論的過程中(從思想到技術的演變過程),觸摸到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問題:
系統(tǒng)管理?! ?/p>
毛主席的系統(tǒng)管理思想,“第五項修煉”給出了比較經典的總結。我想大家讀過“第五項修煉”的人不少,不贅。由此可知,錢先生說“中國離開毛澤東思想馬上就完蛋”的原因就在這里,而不是所謂的錢先生對毛主席的崇拜。有關部門對人民大眾呼喚毛澤東歸來不感冒,甚至,對人民大眾呼喚毛澤東歸來者還大打出手。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xiàn)基礎科學研究的飛躍式跨越,恐怕很難。因為,系統(tǒng)管理的核心問題,一是共同目標,也即,“第五項修煉”上所說的“共同愿景”。二是系統(tǒng)邏輯,也即,“第五項修煉”上所說的“系統(tǒng)思考”。三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動態(tài)糾錯、構建共享、共同創(chuàng)新平臺,也即,“第五項修煉”上所說的“團隊學習”。四是要有敢打必勝的精神,也即,“第五項修煉”上所說的“自我超越”。等等等等,不一一而述。由此我們不止要問:學貓論管嗎?
當然,有人一說管?! ?/p>
如果做個小生意,貓論自然管用,哪個掙錢搞哪個嘛。但是,治理國家不是做小生意啊。可中國偏偏拿做小生意思維治理國家,而且當成了唯一不變的圣典。治國如此,搞科學研究呢?也是如此,以為花高價買來人才就高枕無憂了。試想,中國革命時期哪個是買來的?周恩來是嗎?朱德是嗎?不是,他們?yōu)榱诵叛霾磐渡砀锩摹T僬f,錢學森是嗎?也不是,錢先生是為了報效祖國而來的。所以,建構精神信仰和培養(yǎng)系統(tǒng)邏輯思維能力,是教育的首要責任。教育盡到建構精神信仰和培養(yǎng)系統(tǒng)邏輯思維能力的責任,搞科學研究就是個搭建平臺的問題。平臺搭建好了,有用武之地,有精神信仰的人才自然會找上門來?! ?/p>
完全用錢搭建平臺,那是紙糊的平臺,錢一短缺,馬上就做鳥獸散?! ?/p>
因為,錢是目標,科學研究不是目標。當然,科學研究需要錢,但是,精神信仰是主體,錢只是科學研究的用品。把用品當主體,中國科學研究能力就會越來越萎縮。
所以,我們認為,中國要實現(xiàn)基礎科學研究的飛躍式跨越并不難,難的是從唯外是從和做小生意的思維模式中拔出來。比如,南京就有個叫文建的青年人,對物質的系統(tǒng)結構進行了系統(tǒng)邏輯的建構(理論)。在我們目力所及,一是有關部門根本沒重視,很可能還以為他的理論建設是“偽科學”。二是沒有數學家對文劍研究成果的數學邏輯化。三呢,或許他頭上還懸掛“科學打假”的利劍。寫到此處,我們不得不說說方舟子先生的科學打假。因為,我們懷疑他是否是什么人派來殂殺中國科學的?當然,我們沒有實據,不敢肯定,只是懷疑?! ?/p>
懷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西方國家明明知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未來科學的寶藏,為什么西方科學家挖掘這個寶藏時就不打假,中國有人一挖掘這座寶藏馬上就有人打假了呢?有關部門為什么不反思一下,非得按照方舟子制定的打假標準執(zhí)行呢?
心生一切?! ?/p>
有人看到這四個字,一定大喊大叫,你是唯心主義者。但是,如果這四個字不是我說的,而是愛因斯坦說的,大家又會做何感想呢?
心生一切,不過是朱熹“心生萬物”的另一種說法。但問題是,愛因斯坦為什么步朱熹之后,又“陷進”了客觀唯心主義了呢?是愛因斯坦不小嗎?我看未必,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的文章中(雖然我們讀得不是太多)出現(xiàn)過邏輯問題。這就證明,并非愛因斯坦不小心出了邏輯問題,而是,他在告誡人類,人類只有對物質世界有了認識其物質存在才具有實質意義,反之,有等于無。由此可知,這是個認識論問題,是人類的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問題。同時也警告人類,不要對未知世界輕易下結論?! ?/p>
對未知世界輕易下結論,從本質上說,是對未知世界的無知?! ?/p>
未知世界比人類已知世界龐大得多,多到已知同未知相比,如果未知是宇宙,已知不過是一粒只有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塵。所以,所有對未知世界的新思考,雖然可能是錯誤的(但在某個領域,同時也可能是正確的),但這個錯誤也可能是洞悉未知世界的一個巨大窗口。但是,有關部門不是鼓勵大家朝那個巨大窗口觀望,而是關掉了那扇窗戶。
可惜呀可惜,可惜中國……
丘成桐說,古往今來,中國人比較講究實際,像四大發(fā)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發(fā)明,而對結構性的、理論性的科學興趣不大,發(fā)展也比較漫長。其實,我認為,丘先生所說的問題,主要與關閉洞悉未知世界巨大窗口有關,與興趣問題不大雖然有關,但不是根本原因。
所以,中國到了打開洞悉未知世界巨大窗口的時候了。打開這扇窗口,中國就離實現(xiàn)基礎科學研究的飛躍式跨越日子不遠了。關閉了這扇窗口,中國只會在工程科學上跟著別國亦步亦趨。當然,這扇窗口關閉了幾千年,前三十年剛剛打開,由于歷史慣性的因素,人們又悄悄關閉上了。因此,建議人們多想想錢學森先生的話:
中國離開毛澤東思想馬上就完蛋?。。?!
2010-8-5
附:
數學家丘成桐稱高校校長請客費可培養(yǎng)千名教授
中新網濟南8月3日電 (記者 劉祺)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今天下午在山東大學所作學術演講中表示,中國應該重視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加大對基礎科學的投入?! ?/p>
丘成桐說,古往今來,中國人比較講究實際,像四大發(fā)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發(fā)明,而對結構性的、理論性的科學興趣不大,發(fā)展也比較漫長。但近代工程的發(fā)展提出都是從基本理論上推導出來的,無論數學上的應用還是物理上的應用,物理對整個工程產生了基本上的改變;量子力學的發(fā)明和電子學的發(fā)明等種種發(fā)明對整個工程完全改變的方法和走向,這點中國還是無法做到的。他認為,中國主要是在基本物理和基本數學上的培養(yǎng)不夠,所以中國應該加強對基礎科學培養(yǎng)的重視。
丘成桐認為,培養(yǎng)基礎理論人才所需要的費用并不高,比起購買工程設備動輒數千萬美金來說,培養(yǎng)一個理論數學家或理論物理學家,每年只需要10-20萬元人民幣。他說,“一個教授年薪10-20萬,培養(yǎng)1000個教授的花費跟中國所有高校校長請客吃飯的錢加起來差不多?!薄 ?/p>
丘成桐為美籍華人,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學數學教授。曾獲菲爾茲獎、克雷福德數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沃爾夫數學獎等。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http://edu.people.com.cn/GB/12335209.html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