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怎樣看待兩革》在今天貼出后,李明版主回了一貼,其中道:“我恨腐敗,但為文革喊冤,腐敗分子一定高興,因為這樣他們不會再被人揭發了。文革時期的腐敗和現在的腐敗有一拼。一個打砸搶分子(現在還是領導)文革時候,有暗妻幾個,暗兒子幾個,那時候他不貪污,能養活這么幾家子人?”我回道:“文革時期的腐敗和現在的腐敗有一拼,地球人都知道拼的結果哪個時期腐敗更嚴重。一個貪官有暗妻幾個、暗兒子幾個,在哪個時期是極個別現象,在哪個時期是普遍現象,這還用著爭論嗎?”武俊嶺先生接著回了一貼:答案是明確的,自然是現在更腐敗。但是考慮過用什么方法消除嗎?還用文革那樣的辦法?
這個問題也非三言兩語說清,故而又開新貼。
武先生能夠承認事實------現在更腐敗,很令人欣慰。有些人抱著花崗石腦袋硬是不愿承認。很愿意就這個問題與您探討,說出自己不成熟的考慮:
1、現在更腐敗,這就意味著用現在的方法并不能防止腐敗。我在一個回貼中曾說過:今天的反腐敗,成績越大,死的干部越多。這是因為的所謂法人制度,把無限的人財物權集中在一個人手里,已經難以形成對干部的有效監督,源源不斷的腐敗只會把貪官源源不斷地送進監獄。
那么,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因為法律建設不到位、只要加強法治或看引進西方憲政文明就可以解決?
答案也是否定的。
首先,西方社會也存在腐敗,只不過除了非法的腐敗外,它把許多腐敗公開化、制度化、合法化,三化到民眾最大限度能夠容忍的范圍內。我始終認為:一個社會最大的腐敗是兩級分化。貧富懸殊,它把公平的起點從根基上就粉碎了,金錢成了統治一切的權力,還何談民主自由!
其次,我國現在權力制約機制決定了無法照搬西方憲政文明,照搬只會引起社會動亂,不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F在我們的頭還是傳統社會主義(注意傳統),身子卻越來越多有資本主義痕跡,四不像。這就是我文章中說的很相似不全是,腐敗頗具中國持色。
最后,法律的特點。法律不是萬能的,它只能打擊法律能夠管轄范圍內的腐敗,而對范圍以外的腐敗無能為力,甚至可以說是在保護。法律也是人訂的,現代文明的一個趨勢是能夠制訂和解釋法律者愈來愈傾向把自己階層的利益塞進法律,司法成本之高又使普通民眾很難拿起法律武器。這種現象這種擔憂,我在以前的貼子《法律的無奈和無賴》中流露出,試圖喚起注意。依法治國,實在是一個不怎么讓人放心的口號。
武先生應該知道從文革到改革法律條文愈來愈多腐敗卻愈來愈嚴重的困窘吧。
2、現在更腐敗,同時也意味著雖然有一定動亂、腐敗卻不嚴重的文革時期有抑制腐敗比較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呢?找出這個因素對今天防止腐敗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這個因素是人民當家做主,能夠對干部實行有效監督。
實際上這個因素文革前便存在了,文革只不過把之強化、鞏固。共產黨打下江山,想要建立一種新秩序,讓泥腿子坐天下,讓老百姓成為主人,而這個基礎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有些人官做大了,做久了,慢慢地不自覺地有了貴族氣,想要因循守舊、拾回過去的老套套。因此文化大革命被迫反擊,它是一種自衛。要保衛公有制這個能夠讓人民當家做主的平臺及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
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已經很明白地告訴世人:文革是主義之爭。如果有人對此還有懷疑的話,那就不妨看看文革后吧,現在左右派聚集的集點,是不是集中在主義上?還有,文革前后的現實差別,最顯著的表現在上層建筑領域還是在經濟基礎?
我反對否定文革,就是因為文革里有有效抑制腐敗的因素。更直接的原因,我在拙文《實話并不一定都是真話》30樓回貼里講了:“文革有兩個基本的東西:一是共產黨領導、一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即生產資料的公有制。”
全盤否定,基礎毀了,腐敗自然嚴重。
一個勞動者不可能和他的雇主談監督,一個勞動階級也不可能和雇傭它的階級談監督。
3、現在更腐敗是不是要用文革方法消除呢?
老實說,在防止腐敗上,文革比改革有效得多,但我并不傾向用文革的方法。這是因為:
群眾運動具有天然正義性,因為它是多數人的利益訴求;同時又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因為銳不可當的流水會裹進各種各樣思潮,急進的、盲動的、局部失控和無政府狀態等都會出現。
反對腐敗必須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即使將來迫不得己再用文革方法,我也寧愿相信它是更高形式上的復活。
不傾向用文革的方法反腐敗,是因為它只能有效地減少并不能從根源上消除腐敗,文革后期開后門,實際上是一種亞腐敗,隨著小腐敗和亞腐敗積累,大的腐敗和大的矛盾逐漸形成,七八年再來一次代價太大,盡可能用較小代價取得文明的進步,這是一個成熟的民族應當堅持的原則。
不傾向用文革的方法反腐敗,更因為它無法補丁一個致命的漏洞。我們都知道一個事實,1976年,一個偉人逝世,另一個偉人產生,國家政策發生了近乎根本的變化。這種國家和民族命運轉向權操作在一個人手里的狀況,實在帶有極大危險性,不是民族之福,而且是非正常手段。現在的摸石頭過河和急功近利一些做法以及政策的短視,已經造成了嚴重后果,兩極分化、民生艱難、環境污染、道德崩潰,種種社會矛盾的焦點聚集在腐敗問題上。這一切都與那個漏洞有關。
或者應從西方憲政文明中借鑒一下技巧。
又提到憲政文明了。
也許它不是一個太壞的東西。它是一個工具,上層建筑一個工具,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憲政文明核心是分權制,三權分立,對于權立的監督制約、對于政策的連貫穩定,都有不錯的效果。社會主義是否也可考慮拿來主義呢?當然由于資本主義私有特征,它的三權分立是不徹底的、狹隘的,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社會主義用其服務的時候,必須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予以根本改造,并結合我國具體政治實踐,使之具有全新形式。
這個全新形式就是新的社會主義。我相信社會主義不只一種形式,經過這次低潮后社會主義實踐必將豐富多采。這也是我在傳統社會主義后面加上“注意”二字原因。這個問題的深一步思考,也許會在下一篇文章《兩革融合才是綠水青山》中提及。這里不多談了。
最后再強調一點。
不傾向用文革的方法反腐敗,并不等于我贊同否定文革。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三分錯誤七分成績,很多人對這個說法不感冒,也許比例不那么精確,但它卻是大局觀下的兩分法,是辯證法。而這三分錯誤,化到七億人口的中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悲劇。因此應該否定,防止悲劇的發生。但如果借否定文革的錯誤而否定文革,那就是別有用心。現在的左右派之爭,肯定文革和否定文革之爭,除去一些枝節問題,愈來愈售中在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個根本點上。兩極分化為標志之一。
憲政文明只提供了技巧,而包括文革在內的前30年新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盡管走得很不順暢,卻給未來的選擇以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指示了方向性路標。否定歷史,前進就失去了營養。
2010年7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