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是勞動而非資本
靠投資發展經濟是資本主義幾百年來養成的習慣,這種習慣得以滋生的物質土壤是資本對各種生產要素所產生的強大聚合作用,這種作用一旦讓資本成為生產中的“英雄”,就會反過來統治人們的思想,進而在生產活動中產生資本拜物教,并接著以金錢拜物教的形式延伸至整個社會生活。
然而,最深刻的變化往往掩藏在習以為常的不知不覺中,就在資本不斷以“錢生錢”的形式擴大數量的同時,勞動也正在崛起,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從不得不接受資本雇傭的勞動力形式的體力勞動轉變為腦力勞動,這種轉變過程中的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勞動力先轉變為人力資本,這正是勞動的資本化,即勞動已經開始擺脫勞動力的形式而發展成一種資本。
如果沿著勞動資本化的方向順藤摸瓜,我們就會發現純粹的腦力勞動已經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它們已經創造出專利、秘方、工藝配方、商標、著作權等眾多形式的知識產權,而這正是一種價值巨大的無形資產,同時,這些腦力勞動者們也都在傳播自己產品的過程中收獲了名聲,即品牌價值。應該注意,品牌價值本來就蘊含著知識產權,因為任何一個品牌如果沒有知識產權只不過是一個泡沫化的商標而已。
將品牌與其包含的知識產權合二為一就是腦力勞動為自己創造的無形資產,與無差別的貨幣資本相比,這種資產由于其個性的存在在市場中更為稀缺,因而比貨幣資本更具價值。只要促進這些無形資產與貨幣資本相結合,一個個的創業項目和公司就產生了。
與傳統的貨幣資本投資主導一個公司的創建和發展不同,這種模式是無形資產主導,而貨幣資本只能做配角,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增值服務,并在其中分得自己的利益。如果這種模式得到社會的支持,那么,金融機構就應該為知識產權的融資創造條件,比如專利權抵押貸款、商標權質押貸款、甚至一些名人名流也可以從銀行得到授信額度將金融資本用于投資而非投機,這樣,整個社會將會迸發出雨后春筍般的創業景象。
但遺憾的是,我們這個所謂的社會主義社會卻陷入了資本主義傳統的生產習慣中,被資本拜物教支配了的決策者只看到了資本而忘記了勞動,忘記了馬克思主義者們所一貫堅持的勞動人民的立場,于是我們看到,整個經濟世界都成了資本這個獨角獸的獨角戲。
而在這樣一個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的時代,以玩弄“錢生錢”的把戲為唯一特長的資本能玩出什么奇跡來呢?他們先是在金融市場以投機的形式玩弄“輪盤賭”,直到玩出國際金融危機,然后再將這種危機轉移出去,只要自己能夠坐在家里數錢就以為自己取得了經濟增長,進而以為自己的國家開始了復蘇。
他們哪里知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就這樣陷入了投機的泥潭——錢在不斷增加,而財富卻不知道怎么增長,鈔票淹沒財富正是滯漲的本質。原因在于,我們這個世界已經背離了勞動,因而背離了真正的社會生產,而日益淪落為一個投機的世界。
我在《智本論》的導言中提出,人類要徹底擺脫金融危機的泥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從資本驅動回到勞動驅動上來,而在體力勞動發展為腦力勞動的時代背景下,腦力勞動的創造物直接表現為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等形式的無形資產,這些財產只要以智本運營的形式就可以創造社會財富,因而,腦力勞動不得不選擇創業的形式,否則就會賤賣自己的勞動果實,以創業促進就業,這就是我在《智本論》中提出的解決全球失業問題的根本方法。
要理解智本運營的理論并不是一件多么復雜的事情,你只要把無形資產當成一件有著收藏價值的古董,然后想辦法進行信息傳播就可以了,如果你的無形資產真有內在價值,那只要不斷擴大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就可以使其增值,就在這種增值過程中,你就可以有機會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而構建起相關的產業鏈。
以我策劃義丐徐超當明星實踐以義取利為例,義丐捐款成名后就不再是無產者,而名聲也就是品牌價值構成了他的一項無形資產,只要通過一系列的新聞傳播,義丐的品牌價值就會增值,如今為我的《智本論》做代言,就會擴大關注度而幫助我的書實現價值,那樣義丐就會像其他明星那樣得到代言費而不再乞討,而義丐酒的品牌運作、以及《義丐乞討記》、《義丐成名記》以及《義丐行義記》等三部作品也就開始進行創作了,這種創作形式的表現是“用行為書寫,用行為寫書”,而由于注意力效應的存在,這些作品都可以在未來更為容易的實現價值。
我可以毫不保留的告訴每個人,注意力效應也就是擴大關注正是智本運營這種嶄新的精神生產方式的精髓,因為無形資產在本質上是一種精神產物,必須依靠精神的力量才能實現價值,而關注正是社會的精神力量,關注度就是生產力,就象陽光對于植物就是生產力一樣。
如果要在整個社會中推廣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必須在法律和政策上抬高知識產權、品牌價值等無形資產在生產中的地位,同時,疏通融資渠道,降低貨幣資本在融資過程中的地位,讓這些無形資產更容易得到貨幣資本,而不是企圖讓貨幣資本去統治無形資產,因為無形資產是創造型腦力勞動的產物,其價值遠遠高于貨幣資本。這樣,就會讓整個社會的創業者更容易成功,甚至讓創業掙錢變得象農民種地就能產出糧食一樣簡單。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塊土地,每一個創業者正像一株植物,而鏟除行政壟斷、懲治市場惡霸、根除權力尋租、改革金融體制乃至解放媒體等諸多政策恰好可以讓他們更為容易地得到陽光、空氣、水分和肥料,從而必然地長出可以食用的果實,而這些果實正是社會財富。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口號喊了幾十年了,但事實上現在沒有多少人知道應該如何轉,就是因為大多數人的思維難以深入到資本和勞動這一根本矛盾上來,而這一矛盾,則是整個時代變革的內核,正如基因突變是物種變異的內核一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