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五一再掀旅游高峰 3天接待游客38.39萬人次
中新網韶山5月3日電(何浪 李霓 肖前輝)韶山“一號工程”竣工后一年多時間以來,韶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面貌一新的韶山各景區景點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來韶游客持續攀升。
今年五一小長假也不例外,5月1日至3日,韶山共接待游客38.39萬人次,同比增長122%,其中5月2日這天,來韶游客就多達15.06萬人次,創下單日旅游人數新高。
記者五一節這天在韶山各景區、景點看到,到處人山人海,車流如織,在這些游客當中,絕大多數是特意選擇利用三天小長假,來到毛澤東同志家鄉,在緬懷偉人豐功偉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感受秀美的山川景色。
春日的韶山沖到處繁花似錦,綠意盎然。5月1日一大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莊嚴肅穆的毛澤東廣場,這里已經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來自寧夏的莫先生攙扶著母親在廣場瞻仰區向主席銅像深深地三鞠躬后,白發蒼蒼的老人仍然雙手合十,向著主席銅像久久凝望。莫先生說,母親已有76歲高齡,從未出過遠門,老人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到毛主席的家鄉來參觀。這次莫先生提前請了兩天假,專門陪老人來到韶山瞻仰參觀,了卻母親的夙愿。
毛主席故居前,游客排起了“長龍”,但秩序井然。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了盡量滿足廣大游客參觀毛主席故居的熱切愿望,他們延長了開放時間,從原來的8:00-17:00,變成7:30-18:00。同時,故居的管理人員和講解員也由平常的15人增加到22人。即使這樣,仍有近千人在閉館時無法參觀,住在韶山當地,第二天一早再來排隊參觀。
5月2日,在毛澤東遺物館,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小學四年級學生王自牧在父母的陪同下,正認真參觀主席遺物。9歲的王自牧說,參觀了毛主席故居、滴水洞和遺物館以后,覺得毛主席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知識淵博,幫助窮人翻了身,而且當了國家主席以后還穿補丁衣服,很簡樸。回家后一定好好寫篇游記。
據韶山市旅游局統計,五一小長假三天韶山門票收入143.5萬元,同比增長16%。來韶游客多以家庭為單位,以自駕車游和自助游為主。為應對旅游高峰,韶山各相關部門及早進行了準備,各項管理和服務到位,整個景區旅游秩序忙而不亂。此外,韶山高速公路收費站七個進出口全部開放,并在車流高峰時停止收費,保證了韶山高速公路的交通暢通。(完)
特稿:省部干部井岡山學習紀實:
吃紅井水 想念毛主席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2010/56/1056131555199KI0K2HI1FBA94C3AA.html
陽春時節,巍巍井岡,杜鵑盛開。
3月底至4月初,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第2期省部級干部“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專題研究班舉辦,來自國家部委和全國部分省(區、市)的22名學員齊聚一堂,集中學習研討。
兩周的學習,緊張而高效,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學員論壇,以及與井岡山斗爭時期革命先輩后代的座談中,學員們普遍感到受益匪淺。
“沒有圍墻的學院”、“運動中的學院”,除了在井岡山及瑞金進行現場教學外,學員們還赴興國、泰和、吉安等實地調研,各種教學活動交叉進行,既走進歷史深處,又了解國情。
“通過潛心學習和實地的生動教育,思想受到洗禮,靈魂得到升華,方向更加明確,信念更加堅定。”省部班學員,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懷臣說。
最重要的是堅定理想信念
井岡山精神是干好工作的永恒推動力
蒼松翠柏挺立,細雨淅瀝,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顯得格外莊嚴肅穆。3月21日上午8時30分許,在陣陣的哀樂聲中,全體學員在紀念堂前肅立,向革命先烈默哀、鞠躬、敬獻花圈。
本期省部班第一場現場教學啟動,此次教學的主題是,學習井岡山英烈忠于理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3月22日上午,小井紅軍烈士墓。“1929年1月29日,國民黨反動派將在紅軍醫院養傷的130多名重傷病員和醫護人員重重包圍,最后,用機槍對他們進行掃射……烈士的鮮血把小井村的溪水都染紅了。”
隨著教師低沉抑郁的聲調,學員們眼睛濕潤了,他們不僅被烈士的英勇事跡所深深感動,還獻上一朵朵小白花并種下一棵紀念樹,表達對烈士的崇敬和緬懷。
茅坪八角樓,毛澤東舊居,室內陳列的架子床、桌子、茶幾、高背椅都是毛澤東用過的原物,學員們步履抑緩,看得格外仔細。睹物思人,大家更加感覺到毛澤東在艱苦的斗爭歲月里,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光輝著作的偉大。
“多次感動得抑制不住熱淚盈眶,深受震撼與教育。革命勝利果實來之不易,我們應堅定理想信念,倍加珍惜。”省部班學員,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張傳林深有感觸地說。
學員們通過學習和體驗,對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更加崇敬,對井岡山精神有了更深理解,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提升。學員們紛紛表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是工作中的一個加油站,井岡山精神是干好工作的永恒推動力。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把畢生精力獻給這一偉大的事業。
最需要的是保持好作風
今天仍要發揚光大、更好地實踐蘇區精神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3月25日上午,興國縣蘇區干部好作風陳列館,講解員一曲贛南山歌《蘇區干部好作風》使學員仿佛回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當時,中央革命根據地締造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培養了一大批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才和優秀干部,鑄就了偉大的蘇區精神。其中,蘇區干部好作風便是蘇區精神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要發揚光大這種精神,更好地實踐這種精神。”省部班學員、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說。
長岡鄉,是毛澤東同志稱贊創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蘇區模范鄉。1933年11月間,毛澤東率領中央政府檢查團到長岡鄉,就住在列寧小學。
列寧小學教室內至今還保持著當時的原貌:正中墻上貼著印有鐮刀斧頭的紅旗,還有馬克思和列寧的油印套紅木刻畫像。
學員們坐在半新不舊的老式木椅上,聽老師講解毛澤東當時調查的詳情,仿佛觸摸到那段歷史,不由得心潮澎湃。
學員們了解到,近年來,長岡鄉發揚蘇區光榮傳統,通過實施“八個一”工作模式,即一名黨政領導帶一批干部,引進一個新品種,推廣一項新技術,創辦一個示范基地(流通組織),輻射一批農戶,培植服務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鄉村干部作風明顯轉變,鄉里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老表收入逐年增加。
“調查研究極為重要。在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發展進入關鍵期的時刻,如何深入貫徹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保證改革、發展的持續、健康發展的靈魂。”省部班學員、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張保振說。
最根本的是依靠人民群眾
要及時發現和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
“我來一口!”
“我來一杯!”
3月26日下午,瑞金沙洲壩紅井旁,學員們爭先恐后喝著清洌的紅井水,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前久久凝視。
“紅井,是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密切聯系群眾、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歷史見證。”省部班學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莊國榮說。
從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到中央蘇區的開辟,都是黨和紅軍依靠人民群眾取得的。打土豪、分田地,給了中國農民世代夢想的最大利益。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人民群眾才打心眼里擁護我們黨和紅軍。在瑞金葉坪村“一蘇大”舊址等,講解員的點評讓學員們頻頻點頭。
“要始終堅持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省部班學員、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說,“黨和國家的事業,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支持和擁護才能取得成功。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及時發現和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
省部班學員、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馮明說,“今天,我們在應對危機謀求發展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依靠群眾,關心群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此次省部級干部專題研究班很快就要結束了,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聽取學員代表意見和建議座談會上,省部班學員一致認為:整個教學培訓始終聚焦井岡山精神這個核心,圍繞堅定理想信念這個主題,抓住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通過開放式、互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達到了教學相長、學以致用的目的。
“建院5年來,按照中央確定的功能定位和教學要求,我們充分運用井岡山及周邊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獨特的教學形式,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和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學員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肯定,走出了一條對黨的中高級干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成功的路子。”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小三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將不負使命,不斷進行探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