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當年混壇的時候一窮二白,無財無貌;唯一不缺的就是已婚判決證書。論壇的MM們一看到這燙金的派司,就會勇猛地甩出白眼賞我一個“呸”。看來窮儒想以文炮妞,就只好一頭扎到李敖的自傳里,找找意淫的心得了。惟有生產自救。某天我注冊了個 “南韓勇俊”的馬甲。再混壇子的時候,總是一臉的招牌深沉。唱唱風月,背上幾首憂國憂民的吐血詩句,多情又心懷天下,文武雙全啊。如此,一炮而紅了,跑哪都有MM揮著手帕迎風吶喊“哎呀呀,南韓的哥哥來了”。如此激動人心的時刻真是令人神往……不過由論壇成名之艱辛,我算是悟出了一個道理:文字好不好并不重要,關鍵在于肉身上的那張“畫皮”是不是光鮮。畫皮的說法可能太蒲松齡,往文雅的地方說,也可以稱做為“風骨”。由此老夫只能當仁不讓地站在高處給諸位發個蒙,題目就叫“經驗傳承,如何在臉上描出風骨來”。
無庸諱言,如果你在現實中是一個三百斤的巨肥,確實夠不幸。因為就你那身段,沒有一個正常的女網友會留下電話。蠢夫碰到這種死局,多半開始精神錯亂,胡說什么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講四美三熱愛”,這其實都屬于低能生物們的遇挫反應。虧得今天王某幸臨貴地,就屈尊給這類傷心人士來個醍醐灌頂:不如學學小開韓寒的筆走龍蛇,給肉身描上張叫做“風骨”的畫皮。對肥夫來說,想描得含蓄點的就可以叫做“帥得走不動”,而想直白點的不如就叫做“肉面飛龍”吧。
吾國的風流人物,多的是因“描骨”而出名的先輩。遠的如那個龍章鳳質容色奇美的嵇康,分明就是個只愿做曹氏家奴的癟三,還非要假裝在山陽的竹林下打打鐵做隱士,神神鬼鬼地在青史上留了段名。實際上這種貨色,就和面子上大喊服食丹藥“殺人不可計”,背地里卻為了壯陽,每天偷偷地吃只肚子里塞滿硫磺的公雞的韓愈一樣,都是描骨描出來的主。如果嫌我說的故事太久遠,不彷再把眼神放到臺灣的柏楊身上。老先生向來以強權斗士著稱,因文入獄后似乎也不改其衷。可惜前不久看到一篇資料,大大顛覆了我對柏楊師的印象。原來老兒在牢獄里為了活命,使出了吸奶的勁自證對中正公非常孺慕,“惟天可表”。 現了原形的柏楊居然還用了個古雅的詞語“孺慕”。類似這類舉著毛筆自描風骨的畫皮,老夫隨便一笤帚就能從歷史的角落里掃出一堆來,比如嵇康比如韓愈比如柏楊李敖,此類垃圾個個都自學得了“描骨神功”的精髓。
但韓生的描骨筆法似乎還是有些不同。嵇康韓愈那些先輩們,傻忽忽地把自己描成了一只盛裝的烏龜,一輩子動彈不得。但韓生卻只是寥寥添了數筆,就把潑口的那個“口”字,描出了格,結果生生變成了一個日天日地的“日”字。于是, 臟口的小癟三立地成佛,憑風化為了一個用“日”來批判的雜文大家。前幾天我還看到天涯有個智商50的網友,在對著韓生的“日”版文字發表孺慕之情,說“很有英倫的遺風”。我不知道英倫的遺風是不是就是“敦倫”,但顯然韓生的描功已經達到了化境,能讓敦倫傷腦的網友忘了韓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未必認得齊全。
訊哥兒當年指東打西,靠的是章太炎嫡傳弟子身上的那份國學的功底,而不是往嘴里裝上一圈犬牙。同樣是玩譏刺,訊哥兒沾在手里的就是根專破金鐘罩鐵布衫的“七星透骨針”,韓生威風凜凜端起來的,卻只是一具五路木齊維維們的針筒,兩者的差別就在于有否建構的能力。反諷也是要靠實力來玩的,對著體制簡單喊聲不,象個話筒一樣博得幾聲同道者廉價的掌聲,而沒有能力去構建出新的價值;就只是叛逆,不是批判。所以,韓生才會把老漢推車當魏晉風度來玩,才會豎起根如花的中指充個性,原因正落在了“淺陋”兩個字上。真指望這黑瘦的民工,能站在天橋上描出訊哥兒的神韻嗎?
地方志里記載,舊上海松江府的妓女頗有文化。挑著夜燈招徠生意的時候,為了吸引顧客,她們會在門口掛出一塊塊障眼的牌子,如“王熙鳳”、“薛寶釵”、“林黛玉”。每晚開工前,這群文藝腔十足的窯姐們都會在臉上忘我地描啊描的,對著掛在門牌上的“金陵十二釵”的畫像奮勇臨幕著……由此看來,松江那個地方,還是有點文化傳承的。
無庸諱言,如果你在現實中是一個三百斤的巨肥,確實夠不幸。因為就你那身段,沒有一個正常的女網友會留下電話。蠢夫碰到這種死局,多半開始精神錯亂,胡說什么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講四美三熱愛”,這其實都屬于低能生物們的遇挫反應。虧得今天王某幸臨貴地,就屈尊給這類傷心人士來個醍醐灌頂:不如學學小開韓寒的筆走龍蛇,給肉身描上張叫做“風骨”的畫皮。對肥夫來說,想描得含蓄點的就可以叫做“帥得走不動”,而想直白點的不如就叫做“肉面飛龍”吧。
吾國的風流人物,多的是因“描骨”而出名的先輩。遠的如那個龍章鳳質容色奇美的嵇康,分明就是個只愿做曹氏家奴的癟三,還非要假裝在山陽的竹林下打打鐵做隱士,神神鬼鬼地在青史上留了段名。實際上這種貨色,就和面子上大喊服食丹藥“殺人不可計”,背地里卻為了壯陽,每天偷偷地吃只肚子里塞滿硫磺的公雞的韓愈一樣,都是描骨描出來的主。如果嫌我說的故事太久遠,不彷再把眼神放到臺灣的柏楊身上。老先生向來以強權斗士著稱,因文入獄后似乎也不改其衷。可惜前不久看到一篇資料,大大顛覆了我對柏楊師的印象。原來老兒在牢獄里為了活命,使出了吸奶的勁自證對中正公非常孺慕,“惟天可表”。 現了原形的柏楊居然還用了個古雅的詞語“孺慕”。類似這類舉著毛筆自描風骨的畫皮,老夫隨便一笤帚就能從歷史的角落里掃出一堆來,比如嵇康比如韓愈比如柏楊李敖,此類垃圾個個都自學得了“描骨神功”的精髓。
但韓生的描骨筆法似乎還是有些不同。嵇康韓愈那些先輩們,傻忽忽地把自己描成了一只盛裝的烏龜,一輩子動彈不得。但韓生卻只是寥寥添了數筆,就把潑口的那個“口”字,描出了格,結果生生變成了一個日天日地的“日”字。于是, 臟口的小癟三立地成佛,憑風化為了一個用“日”來批判的雜文大家。前幾天我還看到天涯有個智商50的網友,在對著韓生的“日”版文字發表孺慕之情,說“很有英倫的遺風”。我不知道英倫的遺風是不是就是“敦倫”,但顯然韓生的描功已經達到了化境,能讓敦倫傷腦的網友忘了韓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未必認得齊全。
訊哥兒當年指東打西,靠的是章太炎嫡傳弟子身上的那份國學的功底,而不是往嘴里裝上一圈犬牙。同樣是玩譏刺,訊哥兒沾在手里的就是根專破金鐘罩鐵布衫的“七星透骨針”,韓生威風凜凜端起來的,卻只是一具五路木齊維維們的針筒,兩者的差別就在于有否建構的能力。反諷也是要靠實力來玩的,對著體制簡單喊聲不,象個話筒一樣博得幾聲同道者廉價的掌聲,而沒有能力去構建出新的價值;就只是叛逆,不是批判。所以,韓生才會把老漢推車當魏晉風度來玩,才會豎起根如花的中指充個性,原因正落在了“淺陋”兩個字上。真指望這黑瘦的民工,能站在天橋上描出訊哥兒的神韻嗎?
地方志里記載,舊上海松江府的妓女頗有文化。挑著夜燈招徠生意的時候,為了吸引顧客,她們會在門口掛出一塊塊障眼的牌子,如“王熙鳳”、“薛寶釵”、“林黛玉”。每晚開工前,這群文藝腔十足的窯姐們都會在臉上忘我地描啊描的,對著掛在門牌上的“金陵十二釵”的畫像奮勇臨幕著……由此看來,松江那個地方,還是有點文化傳承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