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王樹增的“朝鮮戰爭”一書中轉載過一個凄美的故事。說的是十六歲的北京姑娘曉燕,這是個非常可愛的姑娘,在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字的前一天,曉燕正在演出,美軍的飛機來了,朝鮮的鄉親們嚇得四下亂跑,她邊喊著鄉親們進防空洞,邊解下自己紅圍脖,向著空地跑去。她成了美軍飛機攻擊的目標,最后,她的紅圍脖飄向了空中,她犧牲了。
志愿軍戰士羅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而在1952年1月2日犧牲。
志愿軍戰士邱少云,在一次執行潛伏任務時,不幸被敵人燃燒彈擊中,全身被火焰燃燒,但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影響整體戰斗部署,始終趴在火中,紋絲不動。
志愿軍戰士楊根思,在扼守下碣隅里外圍某高地時,戰斗到最后一人,最后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
歷次戰爭中犧牲的戰士很多,犧牲的時間、地點、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他(她)們都是在一個地方犧牲,那就是戰地。志愿軍戰士毛岸英同樣也是犧牲在朝鮮戰爭的戰地。
我們應該觀察到,美國自越戰到現在的伊拉克、阿富汗的所謂反恐戰爭,都有不少民眾舉行反戰活動,但是,我們誰聽說過他們去誹謗、污蔑、攻擊哪一個犧牲在戰場的戰士?
現在據說我們國家言論自由了,人們對每一場戰爭的理解、詮釋,甚至負面的評價都可以了。不是有人號稱美國和西方比我們更民主嗎?你見過他們的民眾或者媒體去指責哪一個犧牲在戰場的戰士?我們最近可是比他們“民主”的多了。既可以非議一場國家行為,又可以誹謗、詆毀一個犧牲在戰場的戰士。
近幾年,隨著朝鮮半島的核談判,評價朝鮮戰爭得失的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又有了新潮的評論,有“陰謀說、中計論、不值得”等。我們先不去評論這些評論的水平高低,現想想最近美、俄兩國就部署在捷克、波蘭的反導之爭,俄羅斯與北約的東擴之爭。不行,再往遠在63年的加勒比海那一次差點爆發核大戰的那次危機,不就是古巴要弄幾個導彈嘛,美國至于那么緊張?這些都是為什么?說白了,不就是兩個大國要有自己的戰略緩沖帶嗎?
中國是不是大國?應不應該有自己的戰略緩沖帶?何況自鴉片戰爭后,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不是被幾千海盜敲打,就是被幾萬強盜屠殺,今天割割地,明天賠點錢,消停的日子能有幾天?個人認為:朝鮮戰爭是一百多年來“御敵國門之外”的戰爭,是真正站起來的國家、民族、人民的所進行的正義之戰,是現代大國之所為。為嘛不能理直氣壯地歌頌呢?1953年7月28日上午9點30分,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彭德懷在簽完字后,也留下了一句令舉世華人為之一振的名言: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我們的教育越來越有意思了,除了大家指責的“亂收費、上不起學"以外,專家和學者們也在不斷煞費苦心地“解讀”著與民眾總是不同的歷史和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傳誦的民族英雄岳飛,成了阻礙民族融合的罪人;忠勇報國的楊家將,尤其是楊門女將,只是傳說。
紅杏出墻、謀害親夫的潘金蓮,成了什么沖破封建枷鎖的代表等等奇談怪論、不一而足。
怎么了?我們這個時代怎么了?我們那個黨員領導干部讓住房、讓調資的組織哪兒去了?我們那個令世人稱道的“拾金不昧”的東方禮儀古國哪里去了?我們曾經的安居樂業哪去了?難道這些與我們特別是以來的方針、政策、教育、輿論導向沒有絲毫的關系嗎?
前些年在陳志彬、孫曉合著的“冰點下的對峙”一書中,曾看到有關珍寶島英雄陳紹光和陳紹光母親的故事。在陳紹光珍寶島犧牲后,遠在四川的陳母,帶著二兒子陳紹亮在祭奠完英雄后,把十八歲的二兒子陳紹亮留在部隊,后陳紹亮在搶修國防公路的緊張施工中,又不幸犧牲。陳媽媽又帶著快十五歲的三兒子陳紹強來到了部隊,在肖全夫司令員的多番勸說下,仍毅然將陳紹強留在部隊。臨別時,陳媽媽禁不住流下熱淚,肖全夫將軍勸道:"陳媽媽,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您的兩個兒子都獻給了國家了,小強還是跟您回去吧。”陳媽媽卻是這樣回答肖將軍的,“肖司令,你想錯了,我不是為死在這兒的兩個兒子流淚。我是想,這是我最后一個兒子了,再沒有兒子往前線送了。”。
陳媽媽往前線送三子參軍的事情,像自古以來,民眾們對保家衛國、抵御任何外族侵略的戰爭積極支持和參與。像千百年來,人們口口相傳的忠勇岳武穆,替父從軍萬里赴戎機的花木蘭和抵御外寇的楊家將,包括楊門女將。也是黃繼光、楊根思、羅盛教、邱少云,毛岸英等等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烈士們的真實寫照。他們沒有什么專家學者那么多對歷史的“仔細研究”,可支撐他們的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為國為民慷慨赴義的信念,和那種流淌在身體中的英勇不屈的血液。
邱少云、毛岸英等多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烈士們倒在美帝的槍口和燃燒彈下,我們現在說,毛岸英若是什么“壁爐烤鴨”,那同樣犧牲在燃燒彈下的邱少云是嗎?那還有許多倒在敵人燃燒彈下的烈士們都是嗎?
我們如果任由這種詆毀先烈的言語漫延,任由各種辱罵先烈的言論存在,任由各種肖小猖獗,不僅會使直士側目,義士憤慨;更會使民心所亂,軍心所寒!我不禁要問一聲:“若國有難,誰還與戰?”!!!
我們還是不要忘了“司馬法”中的,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還是讓我們謳歌那些為國獻身的英雄們吧,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