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國企
江西省是我夢中向往的地方,那里是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的地方,“軍叫工農紅軍,旗幟鐮刀斧頭,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多么鼓舞人心的號角,那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地方,南昌城頭的槍聲敲響了三座大山的喪鐘,瑞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色搖籃,人民從那里開始當家作主。從江西走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愛國兒女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建立了人民的社會主義國家。
如今,江西的國企改革在逆勢而為,攻堅克難中終于完成了,人民日報總結說實現了:企業添活力,職工得實惠,社會促和諧!江西省將國企改革工作與產業結構的布局調整有機結合,通過招商引資,轉換體制機制,為企業未來發展注入活力。整體上市、兼并重組、股權多元、吸收合并、不同的改制模式根據企業性質現狀的不同而分別進行,讓江西的改制企業活力倍增。文中沒有明說改革到底改了哪些體制機制,但從其改革的方法上看,整體上市、兼并重組、股權多元、吸收合并等,核心內容就一條即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上,誰進誰退就不知道了。從心底愿望企業添活力,職工得實惠,社會促和諧!是真的。
但有幾個問題還是想提一提,一是南鋼公司彈簧扁鋼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45%,我想南鋼有技術、有設備、有市場,有組織管理的經驗,自己完全可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乃至發展到大發展,為什么要將股權轉讓給一家民營企業,它能給南鋼帶來什么?二是南鋼在崗職工1.2萬人,離退休退養人員5000多人的重組方案受到職代會全票通過,我表示懷疑,三是分宜縣水泥有限公司為什么被收購后就能起死回生,收購是轉換體制機制的方法嗎?之前它應該也有技術、有設備、有市場,為什么不能生哪?
在我家的周圍,方圓不到500米之內,十幾二十年前有好幾個中小型全民所有制單位,xx市玻璃制品廠,xx市食品廠,xx市制糖廠,xx市晶體管廠,xx市高壓陶瓷電容器廠,xx市儀表機床廠等等。很多工人的家就在工廠旁的家屬院里,上班最多騎個自行車,真正的“低碳經濟”,毛主席的計劃經濟在這里還計劃了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直到現在,開發商在這里蓋了樓,賣的時候還宣傳這里是成熟社區。經過十幾年的攻堅,這些工廠都怎樣了呢?xx市玻璃制品廠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從來就沒有過,廠區蓋了樓現在住著航空、銀行、武警們的家,一墻之隔的家屬院里下崗失業的工人們還蝸居在至少30年之前他們當領導階級時蓋得房子里;xx市食品廠當年多紅火,月餅、點心、糖果、種類繁多,是我們小孩垂涎三尺的地方,他們也有技術、有設備、有市場,有組織管理的經驗,但也靜悄悄無聲無息了;xx市制糖廠也沒了,廠區賣給了xx省公路勘察設計院,蓋了幾座30余層的高樓,院子修的和花園一樣,與xx市玻璃制品廠一樣,一墻之隔的制糖廠家屬院里的房子顯得那樣衣衫襤褸;xx市晶體管廠與xx市高壓陶瓷電容器廠合并了后,十年前破產了,改名為xx公司(國有獨資)后又新生了,兩年前又改革了,此時公司在冊人員三百多人,上班的有二百余人,有產品,有銷路。國資委非改不可,不是要進行研發、制造、銷售的改革,而是要在冊人員選擇滾蛋方式,開了兩次職工大會均未通過,國資委下了手段,一個一個過,終于獲得方案被通過,(不如南鋼,不是全票)一買斷二協保三留下(最后還得走),最后有十九人選擇留下,不知道這十九人怎樣在大力發展和鞏固公有制經濟?我想是等著資本家來接受吧。這個廠的前任領導自己辦了一個生產同樣產品的小工廠,我想應該是受到各地都有的中小企業促進局的青睞的,政府的中小企業促進局正在協調銀行、稅務、土地、工商、勞動等等等等機關給出各種優惠條件促進這些企業發展,據說可以有增加就業等等等等好處,我又有個問題:為什么政府的中小企業促進局不促進xx市玻璃制品廠,xx市食品廠,xx市制糖廠,xx市晶體管廠,xx市高壓陶瓷電容器廠,xx市儀表機床廠這些中小型全民所有制單位,難道他們不會有增加就業等等等等好處嗎?是因為所有制嗎?xx市儀表機床廠把廠區賣給了開發商,自己在別的地方租廠房生產,現在據說又換了地方,租了一個農家小院進行生產,不知道能放下幾臺機床,其他的財產設備也不知在哪里發展和鞏固著公有制經濟。
人民的國企,人民的公有制,什么時候能渡盡劫波?什么時候還你的英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