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文章中,不僅看到了他和毛的關系,還看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特別是1962年他為7千人大會作的書面報告,報告中列舉的干部中存在的錯誤和丑惡現象讓人觸目驚心 。而帶給我的思索的是四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現象不僅一點沒有改變,而且更加嚴重 。例如他批評的分散主義。他說:“分散主義最突出的表現是目前存在許多各自為政的小天地。這些小天地對黨中央鬧獨立性,對人民群眾,對下級獨斷專行,壓制民主。這些小天地只顧局部利益,不顧整體利益;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不堅決執行中央的統一政策,不嚴格執行國家的統一計劃。”他還列舉了一下現象:“在政策方面,一下同志,一些部門,一些地方,對黨中央決定的政策采取了不嚴肅,甚至錯誤的態度,或者懷疑觀望,或者各取所需;或者置之不理;或者另搞一套。”“在重大的政策問題上 ,重大的生產技術措施上,不請示,不報告,自作主張。有的在請示報告的時候,隱瞞真相,使中央不能做出恰當決定。有些地方,對中央許多重要的政策,不如實地向下傳達,不認真地執行。或者借口本地方的特殊性,做出同中央政策相抵觸的某些規定。有的甚至采取封鎖的辦法,不讓下級和群眾知道中央的某些政策。”
在經濟計劃方面的問題,劉少奇列舉了一下現象:
“各部門,各單位,各地方不向中央和上級報告,在國家計劃以外,另立計劃,層層加碼,甚至把自己的計劃置于國家的計劃之上。”
" 有些部門,地方,單位,用國家計劃規定的某些專用物資,去完成他們自定的計劃,或者去搞那些完全不是必須的樓、堂、館、所的建設。"
" 有些部門,地方,單位,搞自己的小家務,對上調的物質層層扣留,對國家分配下來的物質也層層扣留。”
“有些地方,部門,單位,在招收職工的時候,不執行國家計劃,不按實際需要,任意地增加大批人員。在精簡職工的時候,有些單位討價還價,甚至邊減邊加,或者明減暗加。”
讀了劉少奇列出干部中存在的種種丑惡現象,我是震驚的。62年,剛剛建國13年不到,就出現了這么多,這么普遍的腐敗墮落丑惡的現象,并且延續至今毫無改變,是為什么?我想起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講的是延安時期民眾的反應,老百姓告訴中央,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讓那些下邊的干部搞歪了。這樣的話至今老百姓還在講。為什么共產黨的基層干部會是這樣?從建立第一個紅色政權開始,共產黨恐怕執政近80年了,這種狀況為什么不能改變?毛澤東反思說,解放十多年來,只注重經濟和建設,忽視了對干部的教育。我想從60年代中期開始,共產黨把政治放在了第一位。學雷鋒,焦裕祿,學毛選,背老三篇等等就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興起的。再接著的四清運動,矛頭直指那些腐化墮落的干部(以前的運動都是針對的黨外人士)。我想這一切毛和劉以及周恩來和黨中央是有共識和一致的。從四清運動自然發展到文化革命。但我不能理解的是運動為什么轉了方向?為什么第一個被打倒的是劉少奇?劉少奇又為什么提出四不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