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自從19世紀由拿破侖戰爭發端就一直長盛不衰。一戰很大程度上出于各國民族主義情緒,二戰后的民族主義發展成了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甚至社會主義這種最具國際主義意識形態的國家中,民族主義也始終是強大的力量。斯大林放棄了世界革命而追求民族強大,把國際主義的第三國際為本國民族利益服務。其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中國始終聲稱“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實際也是一種民族主義。因為在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里,國家利益之上還有國際利益,全人類的利益。
在《共產黨宣言》里,馬克思提出:工人沒有祖國。號召“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在共產主義的思想里,國際無產階級的利益高于狹隘的民族利益。第一,第二,第三國際的建立也是為了實現無產階級的國際利益。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阻礙全世界無產者聯合的主要障礙,是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有很深厚的土壤,在文明持久的國家里,民族是強烈的歷史認同,凡是與民族聯系起來的東西都會引起人們的強烈的反應,在民族利益與階級利益發生沖突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民族這個利益共同體,優先考慮民族利益,雖然這種所謂的民族利益未必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各國的統治者很清楚怎樣把民族利益與統治階級的利益結合起來,促使人民在民族主義的號召之下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即使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也被沙皇俄國的“保衛祖國”的號召所蠱惑,支持本國統治者進行帝國主義戰爭。第二國際的領袖們支持了這場帝國主義戰爭,這種戰爭僅僅以民族利益為號召,使數百萬的工人為資本家的利益充當炮灰,死在戰壕兩側。
在中國這種儒家文化深厚的國家里,民族主義更是根深蒂固,人民分不清什么是愛國主義,什么是民族主義。而且悠久的儒家文化也提倡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利益,是個人與國家成為密切相關的利益共同體。人們往往認為,為國總是沒錯的,但總是忽視了這個國家為哪個階級利益服務。民族主義有好處,但僅當它與全民族各階層利益一致時。例如在經濟發展中。
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利益應當服從工人的階級利益。列寧曾提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斷然拒絕所謂“保衛祖國”的合理性,并將民族主義者稱作“革命護國主義者”,列寧不愧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然而當民族主義極其仍十分強大的現在,怎樣使民族利益服從于工人階級的階級利益呢?有什么根本的辦法呢?我認為現在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發達國家為我們作出了榜樣。美利堅合眾國民族主義很不流行。美國是移民國家,是個民族的大熔爐。各民族的人們放棄了各自的民族利益,共同走到一起,為自己的階級利益斗爭。西歐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吸收了大量第三世界國家的勞動力,造成了各民族雜處的局面。人們也不再以民族為界限,而共同為自己本階級的利益而斗爭了。
因此,民族利益,民族主義的削弱根本上需要各民族獨立性的削弱。使各民族的特性日趨不明顯。簡言之,需要民族融合,民族消失了,建立在其上的各種意識自然就沒有了。
民族是怎樣形成的,各地區之間的聯系少,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們就自然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現代社會通訊,交通技術很發達。各地區,各民族相互流動,聯系更加容易。在新的聯系的基礎上,民族將加速消失。當然這取決于國際人口流動的速度,規模。
像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條件好,生活待遇高,勞動力短缺。人口易于向其流動,改變原有的社會結構。泯滅民族界限。而印度,中國等國人口基數大,勞動力富余,即使外來人口大量流入,也對本國社會結構影響微乎其微。民族主義的基礎鞏固,消失得最遲,最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