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調查就是演員要掌聲
宋公明
據報道,一些地方正在勞師動眾搞什么民意調查。例如河南發25萬問卷測民意, 77部門滿意率91.8%。在下認為,這種民調和演員或主持人要掌聲是一樣的。對于演員主持人要掌聲,絕大多數觀眾是應付差事,隨便拍兩下巴掌罷了,未必當真。真正的高手,反而不再重視掌聲,而更重視批評聲。例如梅蘭芳,掌聲對于他來說,早已聽慣了,反而很想聽到批評意見,因為他需要提高,需要突破。而只有真正的內行,才不會順大流,才能提出中肯的批評。
不是我小看了群眾的覺悟,在下以己度人,恐怕大多數老百姓對于民意調查,也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對這種勞什子根本就沒有當真,而且心知肚明,你這是來要掌聲的。如果冷不丁要人家說有什么不滿意?恐怕一下子還真說不上來。現實生活中,真正有怨氣有冤情的,或者真正能看出問題的內行,畢竟是少數,民調有意無意避開這些人是很容易的。
所以在下認為,這種民調滿意度再高,也沒有意義,更不值得沾沾自喜。相反,只要有人不滿意,哪能怕是萬分之一,哪怕只有一個人不滿意,也應當高度重視。
由此不由讓人想起關于毛澤東挨罵的一段往事。那是1941年6月3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征糧問題。突然天降大雨,電閃雷鳴,參加會議的延川縣代縣長李彩云被雷電擊死,一位農民的一頭驢也被雷電擊斃。事后,這位農民便說,老天爺不睜眼,咋不打死毛澤東? 鄉政府就把這農民抓了起來。
要說毛澤東在延安時的威望,已經達到了梅蘭芳級,是相當的高了。對毛澤東有抱有如此強烈怨恨的人,只能是極其個別,連萬分之一也不會有。然而毛澤東對這種極個別現象卻給予了高度重視,派人認真聽取了這位農民的意見。得知這農民是因為征糧征得太多,自家又很因難而發怨言后,不僅沒有追查懲罰這位農民,反而給予了獎勵。
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談到:“說什么雷公為什么不打死毛澤東?這些都是閑話,對這些話我怎么看呢?為什么有人希望雷公打死我呢?當時我聽到這個話是很吃驚的。說這個話的時間是一九四一年,地方是邊區,那年邊區公糧征收二十萬石,還要運公鹽六萬馱,這一下把老百姓搞得相當苦,怨聲載道,天怒人怨,這些事還不是毛澤東搞的?因為我也主張征收二十萬石公糧,主張去運鹽。當時不運鹽也不行,但是運得久了就不好。這就迫使我們研究財政經濟問題,下決心搞大生產運動,一九四二年公糧減少了,一九四三年也減少了,這就解決了問題。”
原來大生產運動是這么來的。
也就是說,毛澤東沒有在贊揚聲中自我陶醉,更沒有搞什么滿意率,而是時刻傾聽著百姓的呼聲和批評。
時至今日,誰都知道干群關系是個什么狀態,誰都知道百姓對官僚衙門是什么態度。用民怨沸騰,恐不為過也。在這種情勢下,搞什么滿意率,就和某些演員要掌聲一樣,只能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而已吧?
如果真的把百姓放心中,就不要搞什么滿率,而是下到群眾中去,虛心聽取老百姓的呼聲,特別是罵聲怨聲和不滿意的聲音。對這些聲音,經過調查如果屬實,還應當給予獎勵。中國歷史上有個齊威王,他聽了鄒忌的意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而且有錯就改,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雖欲言,無可進者。”過去我們的政府機關,門口都有意見箱。現在有了電子信箱,群眾提意應當更方便了。所以,建議政府還是不要搞什么滿意率,而改成不滿意率。牢記毛澤東關于兩個務必的教導,要聞過則喜,收集到不滿意的意見應當如獲至寶,加以重視。經過調查,如果屬實,就要及時加以改進,這樣下去,就會使不滿意轉化為滿意,想找意見都難了。如果一味搞什么滿意率,做這種表面文章,熱衷于搞形式主義,那么就難免要被人罵娘,最后上演霸王別姬。當然,有人皮厚,不在乎,那就是另一種性質的問題了。
。2010-2-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