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也是很令人丟面子的事兒,以我漢、唐兩朝的雄渾壯闊,文治武功,竟然靠輸出女人來安撫四夷,構建“和諧 “,不能不說當朝的文武精英們真是太有才了。如果寫一部華夏外交史,“女人和番”所立下的豐功偉績一定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詩云:“敢惜妾身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合番。”
其實,“女人和番”策略的制定和實施充分說明我們的先輩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了成本-收益的觀念并諳熟比較優(yōu)勢原則。第一,與武力抗擊相比,輸出個把女人顯然成本更為低廉,投入產(chǎn)出比更高,雖然面子不太好看,但,畢竟和平與發(fā)展才是那個時代的主題,和面子比起來,那才是硬道理;第二,番邦的優(yōu)勢在于發(fā)動戰(zhàn)爭,來無蹤,去無影。而資源豐富則是我朝一大優(yōu)勢,女性的人力資源幾乎是取之不竭的。只要對方敢打過來,敢要,我們就敢給,雙方各有優(yōu)勢,平等交換,不愁他不罷兵;再者,對嫁過去的王昭君們來說,這也是個人價值的提升,畢竟,被包裝成公主不是普通一宮女可比的,另外,能和皇帝拉上親戚關系也會使自己的無形資產(chǎn)大大增加。在這方面,當代經(jīng)濟管理精英們踏著先輩的足跡不斷前進,不但很好的繼承了先輩的思維傳統(tǒng),并有發(fā)揚光大,建樹多多。
所以,說咱們“陰盛陽衰”不無道理,男人該辦不辦的事兒,都交由人家女人辦了,你還說“不衰“,地球人都會笑。當然,對用女人去合番的法子,不同意見也是有的。有一個叫李山甫的,在唐朝也算是個精英的主,發(fā)過兩句牢騷“誰陳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兒為國羞。”———— 這是何人給皇帝老兒想出的餿主意?讓我們這些保家衛(wèi)國的男子漢感到無地自容,羞愧難當。可是,說了也白說,他這想法兒在那年代屬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