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論中國人的劣根性
——商榷摩羅先生
摩羅先生的愛國情懷,有目可鑒;摩羅先生的真誠,尤令人敬重,比如公開打出“回歸康梁”的大旗,——而絕口不說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單憑這一點,就比某些主張“劣等民族必須無條件消滅”的“毛澤東思想權威”直率。
摩羅先生的主張固然與左派有分岐,但只要是愛國者,就可以求同存異,團結起來。而且,不論摩羅先生如何宣傳“康梁”,我本人決不會有半點輕薄;我相信,對于左派宣傳的文化革命,摩羅先生也決不會來打棍子。——團結不等于要放棄各自的主張,說囫圇話。這一點摩羅先生應該能夠理解。
商榷幾點。
一、摩羅先生說,魯迅先生主張“天才論”。證據就是魯迅的《未有天才之前》。
魯迅在文中這樣寫道,“我看現在許多人對于文藝界的要求的呼聲之中,要求天才的產生也可以算是很盛大的了……。天才究竟有沒有?也許有著罷,然而我們和別人都沒有見。倘使據了見聞,就可以說沒有。”
在我看來,魯迅先生上面這段話,卻是否定了當時“許多人對于文藝界的要求的呼聲”——“要求天才的產生”。下面這段話更可以證明我的判斷:“有一回拿破侖過Alps 山說,‘我比Alps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后面跟著許多兵;倘沒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敵人捉住或者趕回,他的舉動,言語,都離了英雄的界線,要歸入瘋子一類了。”
對魯迅先生極為推崇,自稱“我只是圣人的學生”的毛主席,同樣也是反對“天才論”,當林彪一伙在廬山拋出“天才論”時,被毛主席一眼看穿:他們以毛主席作“擋箭牌”,封睹反對派的嘴,無非是要實現自己的野心罷了。
魯迅倡導群眾作“天才”的土壤,決非是要讓群眾甘受“天才”、“精英”的駕馭,——“群眾創造歷史,英雄把握方向”。魯迅不過是借機呼吁為青年作家提供一個寬松環境——
“可惜他們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評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寫出很高明的結論道,‘唉,幼稚得很。中國要天才!’到后來,連并非批評家也這樣叫喊了,他是聽來的。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因為幼稚,當頭加以戕賊,也可以萎死的。我親見幾個作者,都被他們罵得寒噤了。”
“烏有”也有這樣的革命家,一會舞棍子:“不懂歷史就表胡說八道”,一會掄大斧:“汝腦子里怎么凈是外國垃圾”。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魯迅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豈止《紅樓夢》呢?還有《四書》《五經》,有人看見等級專制,有人看出民主自由,甚至“造反有理”。同理,對于毛主席,《毛選》有自我評價,“毛澤東思想權威”則另有高見。所以,必須否定郎咸平駁斥“反毛”者的那句話——“連你們都能知道的事,毛澤東會不知道”。
二、摩羅先生說,中國當今洋奴主義泛濫,罪魁當屬魯迅。——當然,摩羅先生認為魯迅也是“好心辦錯事”,如同官方評價毛主席的“文革”。
“劣根性”三字,《魯迅全集》只出現過一處——
“我想起我國列圣列賢的訓誨,都是教人“卑以自牧”的道德話來。向來以謙恭為美德的中國人,連鄉下“看牛郎”也知道“吃虧就是便宜”的格言……”
“而五卅慘案之非國恥,寧波學生為五卅案罷課是經子淵氏的罪案,以及那些不敢講幾句挺立的話,懼恐得罪于諸帝國主義之英日法美等國家之國家主義者,……諸此議論與事實,何嘗不是奴才國民性之表現呢?”
“但是現在國內連哀嘆呻吟都遭禁止的呢!有聲望的人來說正義話,就有‘流言’;年青一些的說正義話,那更是滅絕人倫,背圣棄道,是非孝公妻赤化的人物了。……此外又有許多想借用別國社會黨人的勢力來幫助中國脫離奴才地位的,何嘗不是看人高大,自視卑下白日夢中求滿足的奴才思想呢?自己不想起來,只求別人援手,這就是奴才的本質,而不幸這正是國內知識階級流行的事實。”
“要之,自卑和內訟,是我國民的劣根性。此劣性一天不拔去,就一天不能脫離于奴才。
……
自立不倚賴人,此為國民所必具之意識。如國民全階級中覺悟時,則向上之心,油然而發。”
魯迅先生上述這番話,與今天何其相似呢?——
“我國政治外交精英的訓誨,‘韜光養晦100年’、‘夾著尾巴做人’……”
“炸館事件之消氣外交,撞機事件‘得到了妥善的處理;中國的外交智慧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以及那些不敢講幾句挺立的話,懼恐得罪于諸帝國主義之英日法美等國家之國家主義者,……諸此議論與事實,何嘗不是奴才國民性之表現呢?”
“但是現在國內連哀嘆呻吟都遭禁止的呢!有聲望的人來說正義話,就有‘流言’;年青一些的說正義話,那更是‘憤青’、‘極左’、‘毛奴’、‘愛國賊’,是‘文革余孽’的人物了。……此外又有許多想借用美帝國主義的勢力來幫助中國脫離奴才地位的,何嘗不是看人高大,自視卑下白日夢中求滿足的奴才思想呢?自己不想起來,只求別人援手,這就是奴才的本質,而不幸這正是國內知識階級流行的事實。”
至于余杰、劉曉波、焦國標等國內知識階級,看了魯迅的文章,不僅不正視自己,痛定思痛,拔去“此劣性”,“脫離于奴才”,“自立不倚賴人”,反而立馬向美國屈膝跪倒,恭迎美國兵來幫助中國人脫離奴才地位。理解方式不同,又有什么辦法呢?
還有,主流媒體幾十年如一日,妖魔化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領袖毛主席,難道這不是劣根性?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批準轉基因主糧國家,亡國滅種的大禍即將臨頭,國內仍然一片“笙歌燕舞”、“和諧盛世”、“和平崛起”……,難道這不是劣根性?
看看有人提前代擬好的《墓碑》吧——
“也許,未來的人類會在東方古老的國土上,看到一塊巨大的墓碑,碑文這樣寫道:‘這個被轉基因滅絕的民族,是一群沒有預見、弱智的、自取滅亡的劣等民族。他們族種的絕種和集體的弱智是葬送他們的根源。……”
三、摩羅先生說,魯迅認為中國底層都是阿Q、祥林嫂,中國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他們少數“知識英雄”身上。
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中說——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結合前面內容,可以看出,魯迅所謂的“劣根性”針對的主要是知識階層。
魯迅也何嘗高估過知識精英呢?魯迅說——
——以為詩人或文學家高于一切人,他底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貴,也是不正確的觀念。
——知識階級有知識階級的事要做,不應特別看輕,然而勞動階級決無特別例外地優待詩人或文學家的義務。
——儒生在私塾里揣摩高頭講章,和天下國家何涉,但一登第,真是‘一舉成名天下知’,他可以修史,可以衡文,可以臨民,可以治河;到清朝之末,更可以辦學校,開煤礦,練新軍,造戰艦,條陳新政,出洋考察了。成績如何呢,不待我多說。
——至于有一班從外國留學回來,自稱知識階級,以為中國沒有他們就要滅亡的,卻不在我所論之內,像這樣的知識階級,我還不知道是些什么東西。
中國的知識精英多數憎恨魯迅,不正是這個原因嗎?還有,知識精英對毛主席的不滿,不也是緣于毛主席耽誤了他們“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仕大夫治國”的前程了么?
以上一家之言,敬請先生指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