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為什么會極少腐敗
——為紀念毛主席106周歲而作
除了極少數對毛主席懷有刻骨仇恨肆意要抹著良心說話的人以外,其他人都不得不承認毛澤東時代是極少腐敗的。
一、毛澤東時代極少腐敗的原因
那么,毛澤東時代為什么會極少腐敗?有的人歸之為那是因為毛澤東時代是計劃經濟時代,言下之意只有市場經濟才會產生腐敗。這個論斷不能說不正確,因為關于腐敗的定義以及腐敗的行為中的確有這樣一種定義,這就是:腐敗就是公職人員把其享有的公共權力作為一種資源,通過設租或者尋租的方式,進行市場交換,獲取私人利益的行為。但也不正確,因為腐敗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存在著的,只不過存在的程度有不同而已。毛澤東時代同樣有腐敗,只不過程度很少。
毛澤東時代為什么會極少腐敗?首先就要弄清何謂腐敗?
何謂腐敗?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主要國家反腐敗體系比較研究”課題組在《國際上關于腐敗概念及其行為的界定》一文的觀點,腐敗原指有機物由于微生物的滋長而受到破壞,是一種自然現象。后來,這個概念被引伸到社會領域,用于分析公共權力在行使過程中因不合規范的行為滋生而使社會有機體受到破壞的現象。國外學界和政界以現代政治和經濟生活為背景,從不同角度對腐敗進行分析和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種看法:
1.從公共職位的角度定義。把腐敗視為公職人員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而對公職規范(主要指現行的法律規定和職業道德準則)的背離。這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接受的一種關于腐敗的定義方式。
2.從市場取向的角度定義。該學說從經濟收益的角度將腐敗視為“官員將所掌握的權力進行一種經營活動,盡量擴大權力所帶來的收益,由此而導致的尋租活動就是腐敗”(前面已經論述)。
3.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定義。該理論從行為后果的角度將腐敗看作是“擔任公職的人員,為了特殊利益(個人的、家庭的和小集團的利益)而對公共利益或共同利益的損害”。
綜上所述,腐敗是公共權力主體利用職權,違背社會政治規范,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謀取私利(包括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行為和現象。無論從什么角度來對腐敗進行闡述,其核心內容即主體、目的、手段基本相同,即:腐敗的主體是掌控公共權力的人(通常指政府官員,但應該含不是政府官員但掌握了公共權力的所有人),腐敗的目的是獲取個人的、家庭的或小集團的利益,腐敗的手段是假公濟私。
通過上述的第一、第三種定義,我們分析毛澤東時代為什么會極少腐敗的原因?
(一)毛澤東時代是一個提倡“大我”的時代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思想意識的主體或者說執政者一自主張的都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只有到了中國近期的執政者或者說是革命領導人物才開始改變這種觀念,如孫中山就提出了“天下為公”的思想。而毛澤東不愧是杰出的無產革命家、反潮流的英雄,更是大張旗鼓地提出了“我為人人”的思想。在建國前,他就要求“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指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見《紀念白求恩》)。建國后,首先他在國家體制上實行“一大二公”,其次在思想領域內實行“斗私批修”,而且毛澤東更是身體力行。假若我們可以咒罵毛澤東專制,甚至罵毛澤東是“暴君”,但即使是毛澤東的政敵也不得不承認毛澤東是廉潔的。
(二)毛澤東時代是一個老百姓可以監督官員的時代
只有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他們才不會害人。何謂害人?最直觀的是有明顯的欺壓老百姓的行為。其實,腐敗就是一種害人,而且是殺人不眨眼或者是殺人不見血的害人。
官員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這句話其實沒有一點兒新意。60多年前,當中國共產黨人還沒有取得政權時,毛澤東在延安就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毛澤東沒有忘記他對黃炎培的承諾。從某種意義上說,毛澤東發動的一個又一個的群眾運動就是對這個承諾的兌現。
(三)毛澤東時代是一個對腐敗實行零容忍的時代
一提起共和國的反腐,人們自然而然地要提到建國初期對張子善、劉青山的鎮壓。這倆個人當時究竟有多大經濟問題而非殺不可?據調查,他們先后盜竊國家救災糧、治河專款、干部家屬救濟糧、地方糧,克扣民工糧、機場建筑款,騙取國家銀行貸款等,總計達170余億元(舊幣),折合現在的人民幣為170多萬元,平均到倆個人頭上就是每人80多萬元。官員貪污盜竊挪用公款80多萬元,當時就要判死刑。那么,現在呢?
在公審大會召開之前,曾有高級干部考慮到劉、張兩人在戰爭年代有過功勞,向毛澤東說情。毛澤東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我建議你們重讀一下《資治通鑒》。治國就是治吏!“禮儀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之不國。”
劉青山、張子善被處以死刑。槍聲一響,舉世震驚。老百姓說,這兩個人頭換來了中國官場上至少20年的廉政。
此外,毛澤東時代還對現在普遍被認為是生活小節還沒有被列入反腐視野的問題,如公款吃喝、男女關系、損公肥私等問題,只要違反都是一律嚴厲打擊,決不姑息遷就。也就是說毛澤東時代實行的是香港社會對腐敗的零容忍。
二、對毛澤東時代極少腐敗原因的反思
1976年毛澤東逝世,1978年中國(確切的說是中國大陸,下同)開始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中國的經濟發展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二是中國的腐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常常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來形容我們現在的社會: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當人們在歡呼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對日益猖獗的腐敗現象深感擔憂。于是,天真善良的人民自然而然地回憶起毛澤東時代,毛澤東又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紅太陽。那么,我們能否又重新回到毛澤東時代?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個人不可能兩次從同一河水中走過,歷史不可能重復。再說,1978年之所以要搞改革開放,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再沿襲毛澤東時代的作法了。
但是,歷史已經證明不再沿襲毛澤東時代的做法就要造成腐敗猖獗。那么,這就迫使我們反思當時的改革開放是否正確?何謂改革?雖然我沒有看到權威的解釋,但當時搞改革開放時的響亮口號:撥亂反正,就是對何謂改革的最好的注釋。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撥亂反正、具體到對毛澤東時代極少腐敗原因的撥亂反正是否有問題?
(一) 對毛澤東時代是一個提倡“大我”的時代的反思
應該說,毛澤東時代提倡的“大我”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合理的一面是: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人是有思想的、是有追求的,這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也就是說人應該崇高,所以,人不能夠單純為“自我”生活。不合理的一面是:人的本能首先是要生存,如果當人們連生存的權利都欠缺的時候,要求人們放棄“自我”,無異于要貧窮的人們去自殺。應該承認,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普遍是貧窮的,所以,毛澤東時代提倡的“大我”就有超越時空的感覺,多多少少有點可望而不可及。
但當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改善,或者說對一些能夠體面的生活的人們,比如對官員,再要求他們也不要有“大我”的思想,這就使人本來就是“自我”的思想火上加油而放肆地去追求“自我”。勞動人民放肆地追求“自我”,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或者大腦。勞動人民的這種通過雙手或者大腦地去放肆追求“自我”,能使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如“承包制”的出現和作用;而官員放肆地去追求“自我”,就促使官員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去謀私。官員是什么?即使是封建社會的官員都自稱是為人民利益工作的。一個為人民利益工作的人,如果沒有“大我”的思想,那就只有“自我”的思想。一旦當官不是為的“大我”,而是為了“自我”,這個官員必然會貪贓枉法而貪得無厭。于是,權力演化為商品,官場成為了市場,如買官賣官的出現。
對毛澤東時代提倡的“大我”,在撥亂反正的時候由于我們沒有區別對待,以至于官員們都認為他們也要放棄“大我”而要象普通勞動者一樣地要充分發揮“自我”。所以,就出現了一大批“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的官員。不僅如此,我們在制度設計上,按理說一個以推翻不平等的社會為己任的政黨,當他自己執政后,就不應該再制造社會不平等的問題。但,非常的遺憾,以制造不平等的官本位制度不僅在現今的官場依舊存在,而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執政者又狂熱地用當官作為官場的激勵機制,這就使官場更加追逐“自我”而拋棄“大我”。
不錯,新時期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念念不忘對官員的思教育,也多次要求他們要有“大我”,即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針,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但是,如果不廢除官本位等影響官員“大我”的制度,不旗幟鮮明地提出官員就是不能追求“自我”,官員們又怎么能夠有“大我”?
(二)對毛澤東時代是一個老百姓可以監督官員的時代的反思
應該承認,毛澤東發動的一個又一個的群眾運動,傷害了一大批的無辜。或許,毛澤東的本意不是如此,但客觀效果確實是這樣。因而我們絕對不能再沿襲毛澤東的作法。但,中外反腐的歷史證明,反腐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參加,反腐是不能夠有成效的。正因為如此,毛澤東發動的一個又一個的群眾運動的確對官僚主義有震懾力。我們會發現毛澤東對人民群眾力量的認識水平和對官員的思想感情可以說目前還無人企及。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又必須沿襲毛澤東的作法。但,為了不重蹈覆轍,首先,在指導思想上我們不能再搞以階級斗爭為綱;其次,在工作方法或者方式上我們發動人民群眾監督官員必須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之內。
應該說,本屆黨中央領導人是英明的。他再三聲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張。問題是這些主張雖然有的已經變成了現實,如網絡的興起(網絡論壇、博客的開設,都為人民群眾監督官員開辟了通道),但多數還只是一種設想。這就需要我們要加速政治體制的改革,讓設想盡快成為現實。
(三)對毛澤東時代是一個對腐敗實行零容忍的時代的反思
對于這一點,我認為沒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對腐敗就是要實現零容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是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大旗,要旗幟鮮明地提出,人,特別是官人(即官員)要崇高,就象豫劇《村官李天成》中唱的:“當官就是要吃虧”,也就是說對官員的思想道德要求決不能等同于普通勞動者,在制度的設計上決不能搞“官本位”。
首先,要堅決批判“小節無害論”,如,要將官員們的男女作風問題當做大問題來抓。其次,要廢除目前的一些對腐敗實行零容忍有妨害的制度,如:公款接待制度(無論是共產黨的過去還是國際社會,都沒有象我們目前這樣的公款吃喝)、公車配備制度(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官員沒有配備公車,我們為什么不能做到?在當前交通運輸非常方便的今天,為什么還要單獨給官員配置小車?)。一句話,官員不應該有絲毫特權。任何特權都是一種腐敗。再次,要廢除一切能夠為官員尋租的制度,如:我們官員的選拔為什么還是僅由幾個人圈定?我們的財政資金為什么不跑就得不到?等等。
三、 結束語
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但,既然是人,就應該具有人與動物不同的屬性,就應該與有的本性拜拜!這樣,人就不應該趨炎附勢。所以,當人們都在千方百計把當官作為首選或者是唯一的職業,當千萬個青年人還在追逐一個或者幾個公務員的職位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是這個社會出現了病態。只有當官員真的越來越感到難當、人民再也不羨慕官員富裕的時候,中國的政治才是清明的一天。
讓我們都為這一天的到來而努力奮斗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