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的“離奇死亡”給整個中國布下了“重重陰影”
有關武岡市副市長楊寬生的死亡事件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我一直在觀察這個案子的進展,也專門通過政府網站向某些領導發過建議信(當然是石沉大海),說句實話,圍繞此事件發生的一系列不正常事情非常令人震驚與不安,不管當地政府如何解釋原因,都無法抹去此事件對全國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的心里陰影。
今天,事件雖然過去很久了,但是,我公開談這件事都還感到一絲恐怖情緒,并非本人非常怕死,但內心真的是懷揣著不安,感覺刀子就在身邊晃動,為什么呢?
一個堂堂的副市長的非正常死亡居然找不到說理的地方,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少見的案例,據公開的資料顯示:有重大謀害嫌疑的某書記居然成了該案調查組組長?!這種荒唐的事情進展恐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是罕見的,這個案件在老百姓內心深處積累了三層揮入不去的“恐怖陰影”。
第一層陰影:普通老百姓的人身安全著實堪憂。前幾年,所發生的一系列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是因為老百姓告官無門、說理無路,最后不得不采取過激行為,沒想到如今連高居副市長之位的官員都有被人暗算的危險,并且暗算他的竟是傳說中的同僚及其黑社會打手,副市長的死居然也被摞包袱,副市長死后,在反復求助無效后,其夫人不得不象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傳說中的“包公”,一會兒跑廣州,一會兒跑重慶,一會兒跑北京,然而,“包公”沒找到,還是被“駐京辦”押解回湖南,想起來都讓人不寒而栗!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有勇氣向一切惡勢力挑戰的人,但現在我慢慢清醒了,我做不到,因為我跟副市長比起來,我渺小得多, 我孤立得多,我和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一樣,如果想活下去,就得“茍且偷安”,千萬不要做出頭鳥,今天談此事也只是有感而發,沒有指名任何人,所以,請官員們不要對號入座,更不要派殺手前來取命,當然,硬是來了,我且等之。
第二層陰影:中國的基層政權有“整體性抱團腐敗”的危險。盡管揚寬生死后,有資料顯示其收到過紅包,但基本沒有得到網友的認同,絕大部分人認為有栽贓之嫌,當地群眾的反應與網民也基本吻合,隨著各媒體對事件的不斷挖掘,楊寬生的形象基本可以確定為:不受當地官僚整體歡迎的一個不識相的官員(不想同流合污)。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當地及其上一級某些官僚因為各種利益關系已經抱成團了,誰不是利益團體內的人,不管你是什么人都難免遭遇不測之禍,你可以選擇不配合,但是,你決不能破壞集團的整體利益,否則,格殺勿論!武岡事件所反應出來的背后的黑暗到底是不是很有代表性,暫時還難以確定,但肯定不是個案,這讓老百姓就非常憂慮,黨中央對各級官員的反腐敗要求是一樣的,沒有人能夠脫離中國的法律和制度,但為什么基層領導干部就敢于抱團腐敗呢?有誰能夠打掉這樣的類似于黑社會一樣的官僚團體?不打掉手握重權的官僚黑團體,人民就不會對反腐敗抱有信心,人民就不會對生存環境心存安逸。
第三層陰影:重慶打黑除惡如果失敗會怎么樣?這個問題我已經幾次提出來了,也發表過多篇文章,希望黨中央能引起高度重視,希望黨中央對重慶打黑有一個系統性、權威性的定位,否則,我懷疑重慶的行動會無功而返,我不希望把重慶的打黑除惡行動演變成政治斗爭,即使有很多人是這樣想的,打黑除惡不管對于政治的哪個陣營從根本上都是有利的,不管你持何種政治立場,只要你依賴的是黑社會,遲早都是要被埋葬的,不可能生根于人民之中,揚副市長的非正常死亡讓我再一次思考有關打黑除惡的問題,每個人都清楚黑社會并非“重慶特產”,在全國各地都有存在,為什么其它地方就視而不見或者說小打小鬧呢?全國其它地方難道就不能借此事件重整官場秩序嗎?其它地方難道不需要還老百姓一個安全的環境嗎?其它地方難道就可以繼續讓揚寬生的疑點在歷史上“陰干”嗎?有些政客可能認為緊跟重慶打黑就把自己矮化了,就把自己無形中排到薄熙來的隊伍中了,其實不然,打黑不是政治站隊,什么叫“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只要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義無反顧地去做,把個人的政治傾向凌駕于人民利益之上的官僚都是昏官,都是遭人民唾棄的官員,。
我真的不敢想象,一旦重慶打黑被阻擊失敗,那么中國人民必將迎來一個不堪回首的時代。
中央一定不要小看“楊寬生事件”,湖南省更不應當輕視該案,楊寬生的“非正常死亡”不是簡單的婚外情所至,也不是單純的腐敗畏罪自殺,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少見的官場內部的“陰謀行為”,它不但開啟了“官黑一體”的新時代,而且,在全國人民心中布下了揮之不去的“重重陰影”,如果說沉默有利于案情的偵破,我愿意選擇沉默,但是,直覺告訴我,到目前為止,地方政府的反應是嚴重滯后的,是讓人民不滿意的。
有誰能還楊寬生的清白?有誰能保證揪出事件的制造者?有誰能公開表態將會借此案整肅官場?有誰能保證全國人民會有一個比楊寬生更為安全和諧的生存環境?
楊寬生副市長“被自殺”了,我會不會是下一個???
孫錫良(轉載須署名) 2010-1-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