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初的一天,國人忽然被網絡告知大伙每日里吃的鹽是有問題的,幾大網站幾乎同時刊文,先是為碘鹽所害者的控訴、醫生的講解,然后便是鹽業專家充當著勇于揭開黑幕的壯士,直指鹽業壟斷的弊端。如此一陣猛轟之后的五個月過去,同樣是上旬的某日,終于拿出了具體的行動方案,并且冠之“因民所急”的旗號,下刀處卻已不簡單是有碘無碘的問題,而是徹底的要砸碎鹽業的專營,其中各種于民的好處的自然羅列有序,更有專家親自為國民扒拉起算盤,計算著將來國民們一年十幾元的吃鹽開銷會因這一壯舉節省下多少銀兩,使觀者不禁覺得自己的小荷包一下子就要鼓了起來,忍不住想要感激涕零了。
至此,一場前臺飾演給國人的戲暫時就告一段落了吧,非常熟練的橋段和手法,三十年來稍有記憶的人對此都不會覺得陌生。其中的關鍵點莫過于都是先有幾個苦主渲染悲情,然后是專家學者政客們的論證推演和義憤填膺,中間夾雜著諸多許諾和未來美麗場景的描述,繼而是一道一道因民所急、為民所謀的政策出臺。三十幾年前的小崗村、教育住房醫療勞保福利、國營企業改革等等,莫不如是。而任何戲劇總是會給觀者留下些實在的烙印,更何況是這樣舉世難得一見的鴻篇巨制。于是乎,我們的土地上有了兩億背井離鄉的小崗村的感動者,有了人生路上教育住房醫療等等巍峨高山的美麗風景,有了三四千萬感天動地從頭再來的勞動者。當然這些僅僅是前臺演繹的戲劇所映照出來的碩果,在后臺忙碌的可是一場瓜分資產的饕餮大戲,而且那幾個幾個苦主和專家學者只不過是幾個拋投露臉的小龍套而已,在丁零當啷的鑼鼓聲中,端坐在后臺的紅木桌邊,手舉著泥沙小茶壺的導演和編劇才是這場戲真正辛苦的爺們,能在短短的三十年間,捧紅幾個能撐起世界奢侈品消費第一的角色,造就一個凌駕于一切之上的新階級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然這都是后臺的事情了,和前臺觀戲的民眾沒有多大的關系,民眾即使是對此好奇萬分,想看那也是看不見的。
打碎鹽業專營的這場戲的后臺又會演繹出什么來呢?想來并不會是簡單的是否要加碘或者不加碘,這實在是生產工序上面可以安排的太簡單的事情了。既然勞師動眾的又一次托出飾演了數次的戲單來,必定是要有幾個角色出來奪去民眾因為自己的脖頸被關心記掛而產生的感激涕零。至于怎么分,什么放在誰的口袋里面,那就不是前臺看戲的民眾所能隨便知曉了。不過有一件事情今天已經看的比較明白,就是坐于后臺的導演和編劇真的是辛苦勞累的思慮有些枯竭,三十年來一次次都是同樣的手法,除非是他們真的以為觀眾都是傻子。或者觀眾本就是傻子吧,謀劃者實在是不屑于再辛苦的為了這一點點豪奪了三十來年之后所剩不多的戲份另謀新策了,能讓傻子們摸摸自己的脖子和小荷包,已經是謀劃者對于傻子們的高看和開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