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 /文
據媒體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8日下午就世界主要國家財稅體制和深化我國財稅體制改革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STRONG>
當前,我國貧富差距問題越來越嚴重,來自中國社科院的資料表明,我國基尼系數高達0.496,遠遠超過世界公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0.4警戒線,這個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廣大勞動者的關注,以及黨和政府的重視。胡總書記這次學習時的講話精神,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從財稅體制方面找到了導致我國貧富差距拉大的主要癥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
胡總特別強調:“要更加注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優化政府公共投資結構,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把更多財政資源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特別是要支持解決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他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財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引導廣大財稅干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做到為國理財、為民服務,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STRONG>
“按勞分配”與“男女同工同酬”是一起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但是,長時期以來按勞分配原則在市場化轉軌中,幾乎被全盤顛覆。在原國營企業被大量合資、股份或私有化改制后,收入最高的除了那些“按資分配”的股東,就是那些高管人員,昔日企業的主人——廣大工人變成了商品的一部分,他們的勞動所得少的可憐,甚至數千萬工人因所謂改制而被迫下崗失業,連勞動的基本權利都失去了;在城市的“農民工”,他們是現代化建設的主力,干著最苦最累的活,卻拿著城市里最低廉的報酬,企業主們想給他們多少就給多少,有的連糊口都很困難。就是這樣,辛苦數月、一年下來還不一定能討到工錢,甚至為了拿到自己的血汗錢而不得不采取“跳江”、“跳樓”、“跳腳手架”來喚起企業主的良知或勞動監督部門的重視。即使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里,勞動者也被分為三六九等,什么正式工、聘用工、合同工、N年制合同工、臨時工等等。新就業人員包括大學生在內,他們與別人干同樣的活甚至干的更好,但他們拿到的工資與所謂正式工有天壤之別。以八零后群體為典型代表,大批新勞動就業群體,尤其是在私有企業工作的勞動者,不僅工資低廉,而且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更沒有他們的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實際上幾乎成了一紙空文。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分配問題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正確處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各種關系。把握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正確處理收入分配關系的依據。現在的問題是,多種分配形式必須要有一個度,否則,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就會與“以公有制為主體”一樣成為一句空話。因為分配的實質反映的是所有制關系問題,一個時期以來,一些人嘴里喊著“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但私下里卻大搞私有化,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手段,也就注定形成了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一些人嘴里喊著“縮小貧富差距”,而實際上貧富差距卻在持續地拉大著。
歷史的經驗教訓證明,一個社會要穩定健康地發展,必須把握好收入分配的平衡,必須注重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公平正義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注重公平就是要使全體社會成員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極少數人的享樂。而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和制度保障。
我們熱切期待,有關政府部門認真學習研究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的深刻含義,拿出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讓廣大勞動者“共享發展成果”。這不僅關系廣大勞動者的福祉,也事關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