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模式”
日月鳴
改革開發使中國“富強”了,“中國模式”也開始在世界上熱議了。不少中國改革精英也以此作為改革成功的證據,并開始忽悠輸出“中國模式”了。
“中國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呢?當然有無數的解讀,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筆者理解的“中國模式”至少有這樣幾個顯著特點,或者說是最本質的東西:
第一, 工業化要農民工的勞動力,但不要農民工;
第二, 城市化要農民的土地,但不要失地農民;
第三, 私有化要爺們爹們創建的公有制企業,但不要爺們爹們;
第四, 資本化要屬于子孫的礦產等資源,但不要子子孫孫的未來;
……
一句話: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只圖資本的短期收益最大化,其次是圖當下政府有錢花,其余都糊弄著。
40元一噸的煤先消耗掉,換來美元儲備,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再說。若干年后再讓“待富者”的子孫們花1000元、2000元一噸從海外進口煤;
煤是如此,鐵礦石、石油、天然氣、森林……產業、品牌、勞動力……還有環境等都是如此。
“先富者”先把一切可以用來換美元的東西都“出口”了,同時把老婆、孩子、錢和未來都轉移到他們的理想國。這就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這就是“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是在“不爭論”的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中國特色”。
經常有發展中國家的朋友和筆者討論“中國模式”,說他們國家要學習“中國模式”。我心想,如果真的有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學習“中國模式”,如果他們能夠把真金白銀送來換我們的人民幣,同時把老婆、孩子、錢和未來也都轉移到中國,也好啊!可是,我對他們說:“中國模式”除了中國,不是什么國家都能夠學的。第一,你們國家沒有“不爭論”的理論;第二,你們國家也沒有我們這么“聽話”的人民;第三,你們國家更不可能有我們這么“穩固”的政府。不信?你們就試試,恐怕玩幾天就玩不下去了。
“中國模式”呀,只能是“中國模式”。這種“鴉片”誰會進口?!輸出給誰呢?!
還是等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了,且再過30年,再談“中國模式”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